我不担心上海的房价,但我会害怕再就业之难

贫穷会限制想象,所以,今年以来上海部分地区一手房市场的火热,至少是超出我的预期的。

也许是因为之前曾经写过关于学区房的推文(戳这里

我不担心上海的房价,但我会害怕再就业之难

16万/平的双学区老破小,什么情况下可以为泡沫买单),不时有朋友找我讨论,上海未来的房价会怎么走、要不要再买、

其实,我更想说的是,我不担心上海的房价,但我会害怕失业,以及失业后可能无法马上就业。

高价房走势其实和大多数人无关

碧云尊邸也好、绿地海珀也好,其目标人口绝对值看起来以百计算,实则和绝大部分人无关。

经济增速下行的大趋势下,财富的分化愈发明显。头部人群消费力之强,与平均数走出明显差异。

阿里拍卖的数据显示,2020中国3月(疫情肆虐之际),中国奢侈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00%,月环比增长超50%,与全球奢侈品行业销售额萎缩近三成的现状形成强烈反差。从3月中下旬起,LVMH旗下品牌在中国的大多数门店销售出现同比增长,4月份势头更猛,有些品牌甚至超过了50%。

《21世纪资本论》里面早就比较过资本报酬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差距;这一次两会上总理的一席话也出乎很多人的认知:中国人现在年均收入达3万元,但6亿中国人月收入仅1000元。

事实上我也觉得大多数的普通人(至少我是这样),并不需要太关注高价房走势,总价2000-3000万的豪宅,研究再透彻也是看客。当然,你也可以说我胸无大志,但我素来笃信,幸福感源于能力与欲望的匹配。

我们更需要关注自己的再就业能力

我是个热心大姐,也有一些比较熟悉的猎头朋友,有时会帮助他们物色人选(当然同时也帮助身边的朋友找工作)。而今年几次推荐的感受是,企业对招聘人员的本科学历要求提高了,对年龄的要求正在变苛刻(不再是过去的35岁为界,而是30岁),与此同时愿意支付的薪水却被严格限制。

具体来看,今年帮助3个朋友推荐工作,HR都先问我,第一学历(本科学历)是不是985,如果不是985也不是211,研究生学历再好看,简历也先不用发送了。另外,无论应聘者是3年还是5年还是6年的工作经历,能否接受3年工作经历的收入水平,因为企业就只愿意付这么多钱。目前来看,我的这3个朋友,有1个人进入了二面,等待进一步消息中;但就是这个仍有待争取的新岗位的收入,也没有到达他的预期。

就业/再就业的难度确实在变大。我的身边也有几位朋友,2019年底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辞职,但至今仍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与此同时,朋友圈内的小广告更多了,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开始经营私域流量。

在职人员的情况如此,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也如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联合智联招聘公司发布的《2020年大学生就业力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大学生招聘需求人数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6.77%,求职申请人数却增加了69.82%。

根据《201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9年我国共计有1.7425亿农民工外出打工,占农民工群体总数的59.9%。对比202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月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总量为1.2251亿人。这意味着当时,有近5174万农民工未能“返城”回到工作岗位。

扪心自问,作为职场一员的我,再就业能力如何?如果失业,多少时间内能找到相对满意工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以上所有的诘问,我觉得并不多余。

你对本职理解的深度

决定了你距离中年失业危机的远近

署名为“滚雪球的小明”的网友,曾经给我投过一篇稿,标题就是——你对本职理解的深度,决定了你距离中年失业危机的远近(戳这里)。在文章中,他把工作分为四类:

第一类,减法效应的工作,即你做的事情随着你的年龄,阅历或经验增加,并没有附加值提升,反而价值在下降。最典型的是一些体力劳动工作,例如建筑工人,20岁的时候,体力好,你一天可以搬2000块砖,40岁的时候,年纪大了,只能一天搬1500块,50岁的时候可能只能搬1000块砖,那么你对公司的议价能力肯定是下降的,你不可能要求公司在你50岁的时候给你比20岁更多的钱。

第二类,不变效应的工作,某些工作随着你的年龄,阅历或经验增加,价值基本不变。例如各行各业后台综合行政类的工作,虽然大幅加薪的机会不大,但是胜在相对稳定。

第三类,加法效应的工作,某些工作随着你年龄,经验阅历的提升,你的价值越来越大,存在累加效应。例如医生,老师,会计师,律师等工作。同样的病,专家门诊费和刚毕业的菜鸟医生的门诊价格就相距很大,因为提供的医疗服务是不同的,并且这种不同的质量服务的核心来源掌握在医生手里。随着时间推移,这类工作的从业者的工资自然是不断上升的,30岁一天看100个病人,到了50岁可能一天只看50个病人,专看疑难杂症,工资反而会更高。不过,这类工作的价值增量相对线性。

第四类,存在乘法效应的一些工作,就是在第三类的工作基础上,随着你的年龄和经验的增加,你所从事的工作存在明显规模效应。例如资产管理行业,你管理1个亿的资产和管理10个亿的资产,其实投入的智力劳动是差不多的,但是为公司的创收却相差10倍。再例如互联网公司开发的一些游戏app,初次投入的人力成本是相对固定的,例如都需要100人左右的研发团队,但是1亿人下载并付费和1千万人下载并付费所产生的利润却可以差几个数量级。经济学上称这些行业的边际成本极小。而且这些行业利润创造的主要核心来源都是掌握在这些公司里的每个人脑袋里,所以很自然这些行当也容易产生高薪的工作了。

作为会计系毕业生,滚雪球的小明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会计专业毕业生可能会进入上述减法、不变、加法、乘法效应的不同职业通道。

见过干十年的出纳,把会计当成做账。反正也就是做账,个体的专业性和能力始终原地踏步。更糟糕的情况是专业能力未见长进,但新的进入者更有精力、更能加班熬夜、思维更活跃、更能快速的适应新环境、学习新技能。自然,原先的会计中年人,对公司的议价能力会进入下降通道。

但同时,不少会计师和资产管理人进入具有加法和乘法效应的职业通道。他们的共同点进行长期的职业发展规划(始终保持对职业规划的进取心),并经常进行反馈和修正,顺应产业演进的基本趋势,保持求知欲望和持续学习的态度,对于专业的认知和理解也在不断深化。

从这个角度来说,同一个专业,只有不断地琢磨(而不是埋头完成手上的工作)和思考,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思维与知识库,你才会跟随时间形成个人职业生涯的护城河。而关于失业和再就业艰难的警灯,应该长鸣于我们的人生,且不该止步于警示状态,而是要更好做好预案准备。

中年人的生活从来没有容易二字。有了自强的底气,生活才会走向你想象的样子,就算是鸡娃,也不例外。

我不担心上海的房价,但我会害怕再就业之难我不担心上海的房价,但我会害怕再就业之难

作者简介:胖宝妈,可以理解为胖宝的妈,也可以理解为胖的宝妈。在十年长居五角场文秘职业技术学院后,诞下复二代两枚,梦想成为“富一代”的麻麻。

我不担心上海的房价,但我会害怕再就业之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再就业   上海   加法   乘法   农民工   阅历   中国   效应   房价   害怕   担心   年龄   能力   价值   经验   朋友   工作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