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父母力”见长,是在养了“怪娃”之后

新朋友先读划线文章,老朋友可直接读分割线后内容~ 一文说清如何辨识本号的广告与非广告,请知悉

“父母力”是我在写本文时临时创作的一个词,想表达的就是做父母的各种能力和对做父母这件事的理解。也许不是那么准确,但我相信屏幕前的你能懂。

前天和一个朋友聊天,我吐槽弟弟这几个月又给我惹了哪些麻烦,罢了,她为我做了一个总结,“说不定为了弟弟,你的成长更多”~

哈哈,这哪里是说不定的事情,根本就是“一定”的事情。

相比怪娃胖贝,哥哥胖宝从小就是那种容易被人“看到”的好学生。

举个例子,托班那年暑假,我把他送到另一所双语幼儿园的夏令营,呆了不到一周,他的老师找到了校长,说,我们这里有个孩子,是不是学校给分错班级了,孩子的学习能力、专注力、指令执行等各方面的表现,就算去到小班(大一个年级)的班级,也算很拔尖的,怎么来了托班呢?一定是去错班级了。

没错,这个孩子就是胖宝。

同时,胖宝自带对家长来说非常友好的生物钟。从入托开始,他的入睡时间基本都稳定在21:00-21:30,早起上学也不拖沓,除了有一些挑食,对吃穿用各方面要求并不太高。

此外,他的个性也很温和,各种知识、兴趣班,我只要帮他报了,他就能接住。有些擅长的会很突出,不太擅长的也会尽力让自己不太差。

以上种种,曾让我归因为是“我会养孩子”,然后自以为是地要了老二,结果,老大身上没有吃过的苦,老二身上连本带利地体验了一遍。

我选择用“怪”而不是“渣”来形容弟弟胖贝。

上了2年学(托班+小班),上课走神、自说自话冲出教室的情况时有发生;晚上十一二点才放弃抵抗入睡是常态;有是非观却管不住想闯祸的心和手;更要命的是倔,他想做的事情,就算挨打还是要做;不想做的事情,再说破嘴皮子、再利诱都不会搭理……在挺长一段时间,我每个月都要去学校一次,和老师一起商讨,家校怎么配合才能让他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

不过,也正是这些折腾、不适与无奈,让我对育儿会有更多的反思。

一是尝试真心接纳会给我的生活带来各种麻烦的孩子,以及那些麻烦。

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我现在的接纳度,虽然我有一间对口上海TOP小学的老破小学区房,但我不得不做好弟弟不读这个学校的准备——花高得多的学费、去一所不热门但对怪咖儿童有足够包容的学校。

二是让我试着从孩童视角理解孩子。

“都已经大了,小时候的那些玩具有什么好玩的!”

“这个故事都读过很多遍了,来,自己做一下英语的指读练习。”

类似的话,我都对胖宝说过,然后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会听我的话,去玩相对“高级”的益智游戏、去做功课。

但同样的话,大多数情况下对胖贝无效。他会假装没听到、会反驳、会拖沓、会生气,会用各种各样的反应告诉你,那只是你家长觉得这个玩具不好听、是你觉得这个故事我听过很多遍不想再听。

他的这些反应会惹恼我,同时却也提醒我审视自己基于成人视角下的“合理”建议对孩子来说是否真的“合理”。再后来,即便是胖宝跟着弟弟一起瞎玩那些可能3岁儿童也能玩的游戏,我也觉得那就这样吧。

三是认识到到孩子学得好不是理所应当,而是很努力才有的结果。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尤其在自己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精力之后,更容易想当然地觉得,学好是应该的,继而对他的努力熟视无睹。

顺遂的养育经历会不断抬高我们的预期、并将其视为理所当然。但一个没那么乖的孩子的存在,会提醒我“乖”和“好”的背后,有被我选择性无视却弥足珍贵的付出与努力。

理解万岁,但真正让我们进入理解状态的,还真得感谢这些“怪娃”的存在。

真正的“父母力”见长,是在养了“怪娃”之后

和胖宝妈及朋友一起打怪

金融女民工,家有二男宝

自鸡与鸡娃,一直都在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望都   在线   父母   拖沓   小班   这个故事   视角   班级   弟弟   麻烦   家长   事情   努力   孩子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