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前几天看到一位爸爸写的文章《爸爸,学数学有什么用》,作者提到孩子做数学作业时不专心,提出了“我为什么要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

我深深理解这个孩子的困惑和问题,因为我也曾经是一个这样的孩子。

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我的小学和初中阶段各科成绩比较均衡,数理化虽不拔尖但成绩也很好,只是自己并不喜爱。那时候我是一个喜欢文学的孩子,初中期间我一直在思考人活着是为什么,人生的意义何在。因为迷茫又陷于枯燥的学习生活我一度觉得生活很无聊。

高一政治课学《科学人生观》,我被邓稼先研制两弹的事迹所打动而立志学理,那一刻我觉得找到了人生的意义,这个意义驱使我这个语文课代表爱上了物理并很快在物理考试中名列前茅。分科时我选了理科,考大学时选了工科专业。

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大一时同时学《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我记得《高等数学》教材的厚度是《线性代数》的四五倍,《线性代数》教材很薄很抽象,有的同学觉得《高等数学》难,我却为《线性代数》而痛苦,我能求出那些“相关性”,可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求相关性,相关性有什么用?一直到若干年之后看《大数据》这本书,我才明白当年求的相关性原来是这样应用的,当时我很想大哭一场,当年为什么老师没有对我们提一句相关性的用途呢?否则我不会那么痛苦,我需要了解学习的目的,那样才有意义。

另一件与之相关的事是我读经济学研究生时,上《西方经济学》时老师说,哈佛教授格里高利曼昆写了一本《经济学原理》非常好,建议同学们去读原著。我从学校论坛上下了原著电子版,这本书好看得让我停不下来,熬夜看了几个晚上就全部读完了。与国内教材只讲干巴巴的理论不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通过日常生活中人们熟悉的事例、故事经历、政策分析、新闻摘录这些素材来介绍经济学的起源和应用,让人在有趣的故事中轻松地了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这两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者需要了解学习内容的源起、目的和应用,生活中的实例会让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有了孩子之后,我也会有意识的告诉他做某件事的目的和意义。比如学英语,邻居家孩子三岁就去上英语课了,我的儿子小鱼没兴趣我也没有勉强他。他三岁七个月时我带他在新西兰玩了一个月,回国的时候他说,“我没玩够,等我长大了要住在新西兰。”我说,“好啊,不过那时候你得自己来,新西兰人说英语,你学好英语才能来。”回到北京过完春节,他就很开心地去上英语课了。

小鱼幼儿园时没有怎么正经学过数学,也没上过数学课外班,但我会跟他一起读一些数学绘本,讲数字的源起,十进制的起源等。我会跟他玩一些数学游戏或者桌游,我也会告诉他数学是最基础最有用的学科,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蜂巢的形状到下水道井盖,从房屋设计到制造飞机火箭,自然界遵循着数学的规律,人类发现了数学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创造了人类的美好生活,数学是所有应用学科的基础。他爱上编程机器人之后我也告诉他,数学是编程和设计机器人的基础,要想将来研制机器人,必须要学好数学。

从上一年级至今,数学一直是小鱼最喜欢的科目。

我一直觉得如果学校只能开一门课,那一定是数学课,并不是认为语文不重要,而是因为相对于语文来说,数学更难以自学和自悟,更需要教师引导。学校教育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我相信每个孩子天生都是有求知欲的,如果孩子厌恶学校的教育,那未必就是孩子的问题,家长需要关注学校和老师的情况。

小鱼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是一位教龄比较长的老师,她非常清楚考试的重点,因此教学中偏重考点,要求学生反复记忆、练习和小测,小鱼不喜欢这种教学方式,一度对语文课很反感,尽管他当时的语文考试成绩非常好,但我认为对语文的学习态度和方式比成绩重要,我也不喜欢这种过于应试的教学方式,就给小鱼转学了。

他的第二位语文老师很年轻,她的教学方式是提问和启发式的,她经常在课堂上强调“读书贵有疑”。我曾旁听过他们班的一堂语文公开课,那是午餐后的第一节课,正是孩子们容易犯困的时候,但老师用不断的提问让课堂非常活跃,孩子们都高举着小手要求回答问题,满脸兴奋和雀跃,没有一个人打瞌睡。除了精讲教育部的教材,老师还会补充一些教学内容,如二年级时我听过一次公开课是讲绘本《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老师让孩子们就这个标题进行辩论,分析其中的逻辑,还让孩子们模仿书中的语言写诗,孩子们跃跃欲试和主动参与的状态让坐在后排旁听的我都感到激情澎湃。这样的教学方式既生动有趣又启发孩子思考,小鱼自此非常爱上语文课。

有这样一则故事:唐太宗贞观年间,在一个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成了好朋友,马在外面拉货,驴在磨坊里拉磨。有一天,唐僧要到天竺取经,选中了这匹马,于是这匹马就随唐僧一起西游天竺,驮回了真经,回来后,这匹马向好友驴讲述了一路上的美丽风景和奇文趣事,这头驴好生羡慕。这匹马说:事实上,我和你都在一刻不停地走着一样远的路,所不同是,我和师傅确定了远大的目标,并坚定地走下去,而你只是在磨坊里被矇住了眼睛。

不同的人读这个故事有不同的感触,有的人感叹于不同的出身,有的人感叹于不同的机遇,我看了目标和意义的重要性,如果孩子理解和认可目标,他会感受到乐趣和动力。

在这则故事中我也看到了人生的意义:走不同的路,看到不同的风景,尝试多彩的世间百态,获得丰富的人生经历,就算最终没有取到真经,也不虚此生。我当年受邓稼先激励而学理工,尽管其过程远比学文科辛苦,我也没能成为科学家,但我学到了更多学科的知识、感受到的理工的魅力仍然让我受益终身。

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小鱼妈妈还写过:

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和胖宝妈及朋友们一起打怪

金融女民工,家有二男宝

自鸡与鸡娃,一直都在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天竺   新西兰   唐僧   意义   孩子   目的   线性代数   磨坊   相关性   语文课   机器人   小鱼   语文   乐趣   老师   数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