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好孩子的“手机”病这些方法挺有效

现在很多孩子沉迷手机,甚至为了手机荒废学业,还有的孩子居然会为了手机和父母大打出手。随便一搜,网上不乏孩子因手机问题,挑起亲人大战的新闻。虽然孩子很爱玩手机,但是限制孩子玩手机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接下来就分享一个小技巧,帮助各位家长治好孩子的“手机病”,家长们一定要认真记下来:要学会布置任务现在孩子喜欢玩手机,大部分是想用手机做两件事情:刷短视频和玩游戏。如果家长直接不准孩子玩手机或者想和孩子约法三章,一天只能玩1~2个小时手机的话,孩子很可能会直接不听父母的话或者偷偷玩手机。

治好孩子的“手机”病这些方法挺有效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们就要用上一点小技巧了,比如:可以跟孩子约定刷30分钟短视频之后,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2个短视频,写一篇观后感。同时,当孩子玩两局游戏之后,让孩子反思自己在游戏里面的表现,并且写下自己还有什么可以改进提升的地方。我们都知道刷短视频和玩游戏很轻松,是孩子爱干的事情,但是写东西和回忆的过程,是很烧脑很费时间的。

通过这样不停地刷短视频,玩游戏,写心得,写观后感,来来回回好几次,可以很好地限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治好孩子的“手机”病这些方法挺有效

这种办法的优点是更温和,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同时,父母也能通过孩子任务的完成情况,更好地监督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如果孩子最后不想写心得,只想玩手机的话,家长除了要告诉孩子玩手机的坏处之外,还要告诉孩子信守承诺的重要性,并且适当可以给孩子一些惩罚。并且,孩子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需要组织自己的语言,这可以锻炼孩子的写作和交流能力,而且孩子在反思游戏的时候,也锻炼了孩子的思考和逻辑能力。

治好孩子的“手机”病这些方法挺有效

除此之外,家长给孩子布置的任务也可以多种多样,除了让孩子写提升自己游戏技巧的方法外,还可以让孩子总结游戏的缺点。家长可以让孩子通过玩游戏,总结出这个游戏的不足之处,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并且让孩子把他总结的意见反馈给游戏的在线客服。这样孩子慢慢就会发现,游戏并没有那么好玩,他要么会放弃玩这个游戏,要么会改玩另一个游戏,这样也能很好地防止孩子沉迷于游戏之中。

治好孩子的“手机”病这些方法挺有效

刷短视频写读后感这个任务,其实并没有父母想的那么简单,它也并不仅仅只能锻炼孩子的写作能力,它同时也能减弱孩子对短视频的兴趣。短视频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短视频的每一个视频都很短,而且有很强的及时反馈。

人在刷短视频的时候,右脑感性思维高度活跃,能够很快获得满足感,而当满足感消失,人就想立马滑动到另一个视频,及时获得下一个视频带来的满足感。

而让孩子刷视频之后写读后感,可以延迟孩子的满足感,并在孩子的感性思维活跃之后,提升孩子的理性思维思考能力。

这样不仅能够减缓短视频对孩子的冲击,而且还能够让孩子带着理性去思考短视频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减弱对短视频的兴趣了。

孩子喜欢玩手机,是因为孩子觉得玩手机很快乐、很尽兴、很舒服,而且玩得越久,感觉人越兴奋越放松。

所以家长直接减少孩子玩游戏或玩手机的时间,或者直接不让孩子玩手机,只会引起孩子的强烈反抗。

治好孩子的“手机”病这些方法挺有效

家长要记住限制孩子玩手机的原则,就是既要让孩子玩手机,但是同时又要让孩子体会到一种不舒畅的阻滞感,这样孩子就会觉得手机也没有那么吸引人了。不过这里要说一句,虽然这个方法很有用,但是只适用于那些愿意和父母沟通商量,做出承诺后愿意努力达到的孩子。

对于那些无法沟通,答应父母的事也可以随意毁约的孩子来说,再好的方法也是没有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孩子   方法   手机   观后感   读后感   满足感   感性   理性   思维   家长   父母   能力   时间   游戏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