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生龙:课堂改变,学生就会改变

《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首次引入我国是在2003 年。在2014 年的新版中,佐藤学专门写了一篇序,指出教师的工作是非常复杂的,教学实践是高度复杂的智慧实践。支撑教师每天在教学领域发挥创意和创造性的,是以下三点:给每个孩子学习的尊严、专注教材(学问)的发展性、我们自己的教育哲学。


常生龙:课堂改变,学生就会改变

《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日]佐藤学著,李季湄译,源创图书/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给每个孩子学习的尊严


教与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只强调其中的部分要素,而忽略了其他要素,都会导致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问题。


比如说,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会导致自主学习流于形式;特别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会导致满堂灌的现象发生;只强调教材的权威性,忽视现实生活的意义,会导致理论脱离实际;只强调环境建设、忽视了人的能动作用,会导致目中无人的教育产生。


教与学的四个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密切的联系。每一个教室的学生是不一样的、教师也是不一样的,他们所联系的生活环境和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也各不相同,因而每个教室里的风景是各不相同的。教与学的基础,是对上述四个要素之间关系的体认过程,当各要素之间关系和谐的时候,学习就会自动发生,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尊重。


学习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在学校里,让学生敞开身心的前提,是教室生活环境所构筑起来的基本的信赖关系。而能触发与支持这一关系的人,就是教师。


佐藤学认为,与学生的心灵息息相通是教师的基本功,这种息息相通在人际关系上比言语还要基本。在教室里,只需感受教师的身体语言,就能大致知道其教学的成败。那些在竭力以自己的身体语言和情感去与学生的身体动作和起伏的情感共振的教师身边学习的学生是非常幸福的。


“倾听”是构筑和支持这一关系的核心。教师需要在课堂上以慎重的、礼貌的、倾听的姿态面对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有声的和无声的语言。倾听的关键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要能够听明白对方话语中渗入的而又没明说的想法,听明白暧昧地表达的意识或语言背后的所指,并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真有趣啊”、“原来如此”等共感、共鸣。


努力营造一种无论什么时候学生都能向他人求助的人际关系,能使教室里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在别人面前示弱,涉及自身的“面子”问题,如果没有非常融洽和谐的环境,人们是不愿意去做的。很多老师不愿意上公开课,很多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发言,这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是否得到了尊重,只需在教室里听听他们的声音马上就能判断出来;教师的工作究竟好不好,只要看看教室里每个学生的表情、学习的姿态,就能判断出来。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维护孩子学习的尊严,是佐藤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


专注教材(学问)的发展性


如前所述,构筑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和谐共生的内在关系,是教室里最为重要的风景。而生成这种风景的载体,就是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


所谓学习,就是与教育内容的题材(主题)的对话,是与教室中的教师、与组成各种各样的形象意义的同伴的对话,是与自身的对话。


佐藤学对当下学习的弊端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弊端之一是把学习当“坐”学来组织,只强调脑神经细胞的活动,而不关心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弊端之二是把学习看成仅由个体独立完成的行为;弊端之三是没有认识到学习同时也是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活动。


学习既不是学生个人孤立的活动,也不是没有教师介入而进行的活动,它是在教师的介入下,学生自主地、合作地、在不断的反思中进行的活动,这才是学校中“学习”的本质。


佐藤学认为,传统的课程组织方式,虽然也关注到上述三种对话关系,但是它将其组织成“目标·达成·评价”的“阶梯型”的课程,这种课程的学习经验是狭隘的、单一的,评价也必然是简单的、一元化的。


创造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要着力将上述三种对话关系组织成“主题·探究·表现”的“登山型”的课程,开展活动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这是课程建设最具挑战性的工作。


一谈到主题、探究、表现,教师立刻就会想到综合实践活动,想到研究型课程。佐藤学特别提醒大家,如果你能够一眼就将研究型课程和学科课程分辨出来,那么无论是哪一种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都是有问题的。


从课程实施的角度看,研究型课程和学科课程的教与学,不应该有明显的区分。它们的区别仅仅体现在课程的编制上。以现实的主题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就是研究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个别学科的内容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就是学科课程。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强调从活生生的人那里学习,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学习。创造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强调不同班级、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强调家长和社会资源的协作支持。建设这样的课程,面临的障碍很多,比如,学科界限、对学生和教师的尊重程度、教师和家长相互信任程度、对各种教育资源的态度,等等。这是当下的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现实。


我们自己的教育哲学


佐藤学将创建“学习共同体”作为学校改革的哲学。


所谓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是指在这样的学校里不仅学生们相互学习、成长,作为教育专家的教师也相互学习、提高,教育行政人员、家长和市民也参与学习、共同发展。这是一种关于学习和学习者的社会性安排,它提供给学习者围绕共同的知识建构目标而进行社会交流的机会,每一个学习者从不同水平和不同角度加入到围绕知识的合作、争论和评价中,并且从中获得来自他人的支持,在形成共同体的共识性知识的过程中确立自己的身份感。


“学习共同体”这一哲学由三个原理——公共性、民主主义与卓越性组成。


公共性,强调学校是各种各样的人共同学习的公共空间,是为了实现所有儿童的学习权、建设民主主义社会的公共使命而组织起来的。学校如果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或老师,是不会成功的。


民主主义,强调各种各样的人协同的生存方式。校长、老师、学生、家长都是学校的主人,每个人都同样有发言权,都可以参加学校的活动,大家结成平等关系,实现各自的权利,承担各自的责任。


卓越性,强调永远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内容或资源,永远设定最高的教育目标,选择最好的教科书和教材,不会因为成绩不好、家境不好就降低教育内容、教学水平,永远都追求完美。


依据这一哲学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有三个中心任务:


第一是以“儿童”的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创造。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第二是教师作为教育专家和同伴互助式的教师团队的形成。教学改革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尊重教材、尊重每一个儿童。教师对自身教育工作的尊重取决于教师是否能从单打独斗的教学状态向建设同伴互助式团队方向做出努力。


第三是家长从“参观学习”到“参与学习”的实现。家长不是学校教育和儿童学习的旁观者,而是积极参与到学校“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之中,形成一种强大的支持力量。


文章来源:源创图书《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常生龙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常生龙:课堂改变,学生就会改变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常生龙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学生   民主主义   共同体   弊端   要素   学科   课堂   哲学   家长   教材   课程   关系   组织   教师   孩子   学校   常生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