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教师如何实现专业成长?

互联网时代教育的内涵在发生变化,我们需要重新定义教师的专业内涵,重新规划学习路径,升级教师培训模式,提升教师知识管理能力。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重构自我,提升专业素养。


重塑专业内涵


互联网时代教师的专业内涵更为丰富,除了扎实的学科素养、常规的教育理论外,TPACK素养、学习科学理论、学科课程与主题性课程的设计能力、跨学科知识连接的能力、学习空间与学习场景重构的能力等,构成了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内涵的新版图。因此,教师必须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根据时代发展需求重塑专业内涵。


变革学习模式


互联网时代知识获取方式呈多样化特点,因此教师的学习模式需要升级。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学习模式,比如,慕课(MOOC)类课程、在线直播类课程、基于网络社区的共创式学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等,可以充分满足教师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互联网可以记录教师的学习数据,并自动对数据进行分析、反馈。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学习内容,让网络学习系统自动推送自己需要的课程内容,如此他的专业学习将会更有效。此外,以头脑风暴为特点的工作坊模式,可以激活每一位学习者的潜能。


提升知识管理能力


互联网时代知识呈现多样化、碎片化的特征,因此教师必须提升知识管理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数字化管理工具,轻松地构建个人知识管理体系,让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可视化,从而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网络。


其次,教师可以借助简书、博客等,提升知识创建、知识学习、知识储存和知识分享的能力,轻松构建自身的知识学习与管理系统。


最后,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定制、推送、归类管理等功能,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


提升学习空间与场景设计能力


在我国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大家不太关注学习空间的设计,“排排坐”几乎是教室的标配。2001年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始推行小组合作学习。


有些学校曾经尝试改变桌椅摆放方式,但因为教师无法“管控”学生,很容易让课堂“失控”,所以新探索难以大面积推广,目前“排排坐”依然是主流。


其实,学习空间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能促进人与人之间联结方式的改变。近几年,很多学校和教师开始重视学习空间的重构,把学习空间、学习场景与课程内容高度关联起来,塑造全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生态。


掌握数字技术运用能力


数字技术是互联网时代促进学习的重要工具,我们需要对数字技术的角色进行清晰的定位。总结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沟通媒介”和“脚手架”是数字技术的两大核心作用,即为师生搭建沟通平台和提供学习支架工具。要让技术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支持教师的教学变革。


可以说,数字技术既为教师释放了空间和节约了时间,有利于培养教师更高水平的思维技能,又将教师和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人联结在一起。


文章来源:源创图书《中小学在线教育指南》,唐晓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

互联网时代,教师如何实现专业成长?

《中小学在线教育指南》 唐晓勇主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教师   时代   专业   素养   内涵   场景   需求   能力   模式   课程   方式   数字   知识   技术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