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辈参与教养对城市家庭的影响

祖辈参与教养对城市家庭的影响

作者:岳坤

在中国家庭中,祖辈帮忙照料孩子的现象非常普遍。近年来,人们对家庭教育越发重视,隔代教养也得到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但针对这一现象开展的全国性调查此前一直是个空白。

(一)祖辈参与教养对城市家庭中儿童父母、祖辈以及三代人之间关系的影响

祖辈参与教养对于儿童、儿童父母以及祖辈自身都会产生影响,与此同时,也影响着祖孙关系、儿童父母与儿童的亲子关系以及儿童祖辈与儿童父母的代际关系。这里首先讨论祖辈参与教养对于儿童父母、祖辈自身以及三代人之间关系的影响。

1.对儿童父母的影响

根据父辈的自我报告,绝大多数父母认为祖辈参与儿童家庭教养为自己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主要包括“解除工作/学习后顾之忧”、“减轻家务负担”、“增进与儿童祖辈的代际交流”、“有更多休息娱乐时间”、“减轻经济压力”等。

半数父母也指出了祖辈参与儿童教养对父辈存在负面影响,主要包括“不利于自己和配偶小家庭的独立性”、“增加与儿童祖辈之间的冲突”、“不利于自己与子女的亲子关系”、“增加经济压力”等。

2.对祖辈自身的影响

根据被访儿童祖辈自我报告,绝大多数参与教养的祖辈认为参与教养对祖辈自身具有正面的影响,主要包括“享受天伦之乐”、“增进自己与子女的代际交流”、“增强活力,有利健康”、“打发空余时间”、“未来更能得到子女的赡养”等。

也有半数的祖辈认为参与教养对祖辈自身具有负面的影响,主要包括“社交和娱乐受限”、“增加心理负担”、“增加自己与子女的冲突”、“不利于身体健康”、“增加经济压力”(58%)、“不利于祖辈夫妻关系”等。

3.对儿童与其父母之间亲子关系的影响

有的父母对于祖辈帮忙带孩子存有疑虑,担心祖辈的参与会对自己跟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利。在我们调查的儿童父母中,对于“祖辈参与孩子教养会使孩子和父母不亲”的说法,有18%的人表示“基本同意”或“完全同意”。统计发现,存在这种担心的父母,家庭中祖辈参与教养的比例要更低。

父母担心的情况是否真实存在呢?在我们看来,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祖辈参与对于亲子关系的影响:一是看对亲子关系的质量——也就是“亲不亲”——是否有影响;二是看在与儿童的“亲密度”方面,参与家庭教养的祖辈是否会与儿童父母形成竞争关系,即“谁最亲”。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按照幼儿园前、幼儿园期间和小学期间三个阶段,考察前面讨论过的不同家庭教养模式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我们发现,在幼儿园前和幼儿园期间,不同家庭教养模式对于被访儿童当前亲子关系影响的主效应都是显著的。进一步事后(LSD)检验,发现在这两个阶段,接受“单一父辈教养,祖辈基本不参与教养”、“父辈为主祖辈为辅的联合教养”以及“祖辈为主父辈为辅的联合教养”的三组儿童亲子关系得分差异不显著,但“单一祖辈教养,父辈基本不参与教养”组儿童的亲子关系得分显著低于前面三组。在小学期间,不同家庭教养模式对被访儿童当前亲子关系影响的主效应不显著。

由此可见,在幼儿园前和幼儿园期间,祖辈与父辈联合教养下的儿童,其与父母当前关系质量与只由父母教养的儿童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如果在这两个阶段把儿童完全交给祖辈教养,父母基本不承担教养责任,这对于亲子关系就会产生持续性的负面影响。不过,与其说这种负面影响是因为祖辈参与,不如说是因为父母的“不参与”。

接下来看“谁最亲”的问题。我们请被访儿童选择“在家时最喜欢与谁待在一起”,统计显示,有祖辈参与儿童教养的家庭中,父亲入选儿童“在家时最喜欢待在一起”的人的比例较没有祖辈参与教养的家庭低5.2%,母亲入选比例则低了4.5%。可见,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亲密度”排序会受到祖辈参与的微弱影响。

综上所述,祖辈参与本身不会对儿童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亲子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但如果父母在儿童0~6岁期间“不参与教养”,使得祖辈角色从“参与”变为了“全权代理”,这样的家庭教养模式就会对亲子关系造成持续性的影响。在与儿童的“亲密度”方面,参与家庭教养的祖辈与儿童父母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影响不大。

4.对儿童与祖辈之间关系的影响

同样从“亲不亲”和“谁最亲”两个角度来考察。首先看“亲不亲”,即祖孙关系的质量。统计发现,在幼儿园前,不同家庭教养模式对于被访儿童当前祖孙关系影响的主效应都是显著的。进一步事后检验,发现在该阶段接受“单一父辈教养,祖辈基本不参与教养”的儿童祖孙关系得分与“父辈为主祖辈为辅的联合教养”“祖辈为主父辈为辅的联合教养”的两组儿童祖孙关系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幼儿园期间和小学期间不同家庭教养模式对被访儿童当前祖孙关系影响的主效应不显著。这个结论显示,幼儿园前祖辈参与教养给祖孙关系带来了正面的影响。

再来看“谁最亲”。统计发现,没有祖辈参与教养的家庭中,祖辈入选儿童“在家时最喜欢待在一起”的人的比例为21.2%,有祖辈参与教养的家庭中,祖辈入选的比例为45.2%,后者比前者高出一倍以上。显然,祖辈与儿童之间的“亲密度”排序会受到祖辈参与教养的显著的正面影响。

5.对儿童父辈与儿童祖辈之间关系的影响

对许多城市家庭来说,祖辈参与教养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儿童祖辈与父辈生活的交集。调查发现,有36.5%的城市家庭中存在祖辈为教养孙辈而从原居住地流动到孙辈居住城市的情况。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老漂”祖辈,有59.4%为祖辈夫妻共同流动,有40.6%为祖辈夫妻中一方流动。“老漂”祖辈与儿童父辈原先分居两地如今却同处一室或比邻而居,共同教养儿童,这使得双方无论在互动的频率上还是在互动的内容上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可能强化儿童祖辈与父辈之间的情感纽带,也可能放大双方的分歧和摩擦。

总的来看代际关系,在祖辈参与教养的家庭中,绝大多数父母(96.2%)认为他们与儿童祖辈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44.0%属于“非常和谐”,52.2%属于“比较和谐”)。将父辈与祖辈关系的和谐程度与祖辈是否参与儿童教养进行卡方检验,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在祖辈参与教养的家庭中,儿童祖辈和父辈关系更好。

具体来看代际交流的问题,调查发现,在有祖辈参与教养的家庭中,分别有56.2%的儿童祖辈和50.4%的儿童父辈认为,祖辈参与儿童教养给自己带来的一大好处正是增进了两代人之间的交流。此外,卡方检验显示,当前儿童父辈是否承担部分或全部祖辈家庭的生活开支与该祖辈家庭是否参与儿童教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同时,有9.2%的参与教养的祖辈认为帮子女带孩子可使自己在“未来更能得到子女的赡养”。但是,有16.0%的儿童祖辈和23.6%的儿童父辈提到祖辈参与教养增加了双方的冲突。

访谈中我们发现,代际冲突的原因可能来自许多方面,如生活习惯、观念差异等,其中最突出地表现在对儿童的教养分歧上。在有祖辈参与教养的家庭中,83.3%的儿童父辈曾经因为教育儿童的问题与祖辈之间发生分歧,发生分歧的频率以“偶尔”(42.6%)和“有时”(29.5%)为主,但也有11.2%的父辈承认自己“常常”和“总是”与祖辈在教育儿童的问题上发生分歧。

在祖辈参与儿童教养的过程中,祖辈和父辈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互补性更强。尽管许多家庭曾经因为儿童教养问题产生分歧,但大多数家庭通过两代人协商或是以尊重儿童父母意见的方式解决了分歧。

(二)祖辈参与教养对城市家庭中儿童成长的影响

儿童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在我们的研究中,主要探讨了城市家庭中祖辈参与教养对儿童心理健康和问题行为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中,儿童心理健康指在社会文化和规范的约束下,个体一方面能够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日益变化的环境;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儿童问题行为指的是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因性和外因性的因素所导致的社会适应不良行为。考虑的影响因素包括城市家庭教养模式和祖辈教养方式。

1.城市家庭教养模式对儿童心理健康和问题行为的影响

我们考察进入幼儿园以前四种不同家庭教养模式对被访儿童当前心理健康和问题行为的影响。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四种不同家庭教养模式的主效应显著。进一步事后分析显示,进入幼儿园前接受“父辈为主祖辈为辅的联合教养”的儿童,心理健康得分显著高于接受“单一的父辈教养,祖辈基本不参与教养”“祖辈为主父辈为辅的联合教养”“单一的祖辈教养,父辈基本不参与教养”的三组儿童,而该组儿童在问题行为方面的得分显著低于“祖辈为主父辈为辅的联合教养”“单一的祖辈教养,父辈基本不参与教养”的两组儿童;“单一的祖辈教养,父辈基本不参与教养”家庭的儿童,心理健康得分显著低于另外三组儿童,这类儿童问题行为得分也显著高于另外三组。

考察幼儿园期间四种不同家庭教养模式对被访儿童当前心理健康和问题行为的影响。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幼儿园期间四种不同家庭教养模式的主效应显著。进一步事后分析显示,在幼儿园期间接受“父辈为主祖辈为辅的联合教养”的儿童,心理健康得分显著高于接受“祖辈为主父辈为辅的联合教养”和“单一的祖辈教养,父辈基本不参与教养”的两组儿童,该组儿童在问题行为方面的得分显著低于接受“单一的祖辈教养,父辈基本不参与教养”的儿童;而“单一的祖辈教养,父辈基本不参与教养”的儿童,心理健康得分不仅显著低于接受“父辈为主祖辈为辅的联合教养”的儿童,而且低于“单一父辈教养,祖辈基本不参与教养”的儿童,这类儿童问题行为得分也显著高于另外三组。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小学期间四种不同家庭教养模式与被访儿童当前心理健康和问题行为主效应不显著。进一步事后分析显示,四组儿童中仅“单一祖辈教养,父辈基本不参与教养”的儿童在心理健康得分上显著低于接受“单一父辈教养,祖辈基本不参与教养”和“父辈为主祖辈为辅的联合教养”的儿童,其他组儿童在心理健康和问题行为两方面得分差异均不显著。

总体看来,儿童进入小学前,特别是0~3岁(进入幼儿园前)阶段,接受四种不同家庭教养模式的儿童当中,接受“父辈为主祖辈为辅的联合教养”的儿童当前心理健康状况最好,问题行为也最少;其次是接受“单一的父辈教养,祖辈基本不参与教养”的儿童;而接受“单一祖辈教养,父辈基本不参与教养”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最差,问题行为也最多。

之所以“父辈为主祖辈为辅的联合教养”的城市儿童心理健康和问题行为方面表现最好,在我们看来,原因可能包括:第一,“父辈为主祖辈为辅的联合教养”有利于充分发挥父母作为主要教养人的作用;第二,与“单一的父辈教养,祖辈基本不参与教养”相比,“父辈为主祖辈为辅的联合教养”家庭拥有更为丰富的家庭人际互动环境,因此更能满足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多种需求。

上述数据另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对于这些城市小学生家庭来说,在小学期间,家庭对儿童采用不同教养模式的影响远不如在儿童0~6岁期间采用不同教养模式对儿童心理健康和问题行为的影响来得显著。俗话说“三岁看老”,儿童的心理健康和问题行为状况当然不是到了某个年龄就固定不变了,但上述统计结果告诉我们,在儿童0~6岁,特别是0~3岁期间,祖辈和父辈在家庭中如何承担自己的教养角色,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问题行为产生持续的影响。

2.祖辈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健康和问题行为的影响

(1)祖辈给予儿童的“情感温暖”和“行为指导”越多,预测被访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运用分层回归分析发现,祖辈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和“行为指导”对被访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也就是说,祖辈给予儿童的“情感温暖”和“行为指导”越多,预测被访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祖辈教养方式中的“责罚与控制”对被访儿童的心理健康预测作用不显著。祖辈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和父辈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在儿童心理健康上存在交互作用。在祖辈高“情感温暖”教养下,父辈“情感温暖”越高,越能够显著地增加儿童心理健康得分;祖辈教养方式中的“责罚与控制”和父辈教养方式中的“责罚与控制”在儿童心理健康上同样存在交互作用。在祖辈低“责罚与控制”教养下,父辈“责罚与控制”越少,越能够显著地增加儿童心理健康得分,但祖辈低“责罚与控制”不能弥补父辈高“责罚与控制”造成的儿童心理健康的低分状况。

(2)祖辈教养方式中“行为指导”得分越高,预测被访儿童问题行为越少。

运用分层回归分析发现,祖辈教养方式中的“行为指导”对被访儿童的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也就是说,祖辈教养方式中“行为指导”得分越高,预测被访儿童问题行为越少。祖辈教养方式中的“责罚与控制”对被访儿童的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也就是说,祖辈教养方式中的“责罚与控制”得分越高,预测被访儿童的问题行为越多。祖辈教养方式中的“行为指导”和父辈教养方式中的“行为指导”、祖辈“责罚与控制”和父辈“责罚与控制”两组对应维度在儿童问题行为上存在交互作用。在祖辈高“行为指导”教养下,父辈“行为指导”越多,越能够显著地减少儿童问题行为得分;在祖辈低“责罚与控制”教养下,父辈“责罚与控制”越少,越能够显著地减少儿童问题行为得分,但祖辈低“责罚与控制”不能弥补父辈高“责罚与控制”造成的儿童问题行为的高分状况。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祖辈参与被访儿童教养的过程中,祖辈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问题行为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绝非参与教养的祖辈独自造成的,它与父辈所承担的教养角色和采用的教养方式相互影响,塑造着家庭这一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生态系统,从而对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发挥持续的作用。

本文摘自《家校合作共育·中国家庭教育的新趋势》(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购买页面)

祖辈参与教养对城市家庭的影响祖辈参与教养对城市家庭的影响

家校合作共育:中国家庭教育的新趋势

孙云晓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祖辈参与教养对城市家庭的影响

内容简介

提升一个民族的家庭教育水平,不仅需要把握全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和特点,以判断其未来发展趋势、更好地做好规划和引领,还需要大力推进家庭、学校、社会的合作育人,引导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为此,本书调研了当前中国家庭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总结了近些年中国家庭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分十二章分别介绍了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父母教育理念的更新、家庭教育的立法进程、二孩时代隔代教养的诸多现象、家风家训与中国传统优秀家教文化的弘扬等内容,对于理解和推动当前家庭教育的发展可提供一些帮助。

祖辈参与教养对城市家庭的影响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

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儿童工作智库专家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祖辈参与教养对城市家庭的影响

生活の感悟

祖辈参与教养对城市家庭的影响祖辈参与教养对城市家庭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祖辈   教养   家庭   祖孙   父辈   为辅   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   得分   幼儿园   父母   模式   关系   儿童   方式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