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不要玩具,也不要新衣服了,你今年不出去打工了,好吗?

春节过完了,很多在外打工的人又在商量着哪天走的问题了。听着大人们的讨论,5岁的乐乐忽然对爸爸说了句:爸爸,我不要玩具,不要新衣服了,你今年不要再出去打工了好吗?爸爸本能的说了一句“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插嘴”,话刚出口,突然反应过来,连忙抱过已经撇着嘴,眼泪汪汪的儿子,安慰一番。儿子再次问爸爸:今年能不出去了吗?爸爸犹豫了一下,说“等我和你妈妈再商量商量”。

爸爸,我不要玩具,也不要新衣服了,你今年不出去打工了,好吗?

今年春晚的节目,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一个是小品《站台》,另一个是小品《占位子》,这里单说《占位子》。小品《占位子》的剧情虽然很简单,但也很现实。新学期开学,几位家长为了让孩子坐一个好座位,便早早来到学校为孩子争抢他们心目中的“C位”,这个座位位于教室中间那一列的第一个位置,离黑板最近,离老师最近,在家长们心中,占了“C位”就等于确定了孩子以后在社会上的位置。所以,各位家长们使出了浑身解数,千方百计要为自家孩子争个“好位子”。特别是郝贵的爸爸郝建,凭借一张利嘴,忽悠的其他家长团团转,眼看着那个“好位子”就要争到手了,接到孩子班主任的电话,才发现自己走错了教室,自己连孩子已经上三年级了都不知道!

爸爸,我不要玩具,也不要新衣服了,你今年不出去打工了,好吗?

小品中郝建(沈腾饰演)是个房地产中介,西装革履里面是被掉色西装染花了的白衬衫,闪亮的皮鞋也并不合脚,一天打三份工,应酬很晚回到家,孩子已经睡下,等第二天孩子醒了,自己又去上班了,往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长大了,上了三年级,他却还以为孩子在二年级......

郝建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人的缩影。为了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努力工作,拼命奋斗。我们总想着给孩子最好的,可是连孩子上几年级都不知道。这才是最不称职的父母。

爸爸,我不要玩具,也不要新衣服了,你今年不出去打工了,好吗?

我的一位同事,典型的女强人、工作狂。她家离公司比较远,要差不多3个小时的车程。早上5点多起床,孩子还在梦乡。晚上下班回家就9点多了,孩子已经睡下了。有一次老公出差了,她不得不把孩子带到了公司(孩子放暑假了)。整个早上,孩子都安静的坐在角落里。到了中午吃饭时间,我们说一起出去吃饭吧。那孩子竟然径直站起来跟我们一起往外走,根本没有要和她妈妈一起的意思!因为在事业中投入太多的精力,回到家孩子都睡了,总是见不到孩子,感情都生了。

爸爸,我不要玩具,也不要新衣服了,你今年不出去打工了,好吗?

对于父母而言,想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这无可厚非。但对于孩子而言,这些重要么?孩子的情感是细腻的,她需要的未必是漂亮的服饰、昂贵的玩具,她更需要的是别人无法替代的父母的关爱与陪伴。孩子的成长需要营养、教育、环境等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父母的陪伴。《美国科学杂志》公布10种最佳育儿方法,列在首位的是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第二位就是父母好好相爱。

爸爸,我不要玩具,也不要新衣服了,你今年不出去打工了,好吗?

心理学称婴儿期为“父母共生期”,幼儿期为“亲子依恋期”,在孩子出生至3岁这段时间,父母是孩子最理想的呵护人,和父母在一起,孩子感到安全,不易产生恐惧心理。通过仔细观察孩子在母亲怀中吃奶的表情可以得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孩子在父母身边表现出的这种身心放松,安静愉悦正是驱动其身体、大脑、情商、智商健康发展的最大动力。也就是说,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有些父母经常强调工作忙,没有时间陪孩子,这也是我国的现实情况。父母为了给予孩子更好的生活,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忙于工作,放弃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对于他们的陪伴。孩子的生活条件是变得好些了,然而他们的成长由于缺乏父母的爱,性格大多会变得孤僻,敏感,内向,对于孩子的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

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其实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其作用会比他们在学校的重要,父母的教育会影响孩子一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的不仅仅是家长的角色,更多的是朋友的陪伴,人生的导师。那么,家长的陪伴到底对幼儿的成长有着哪些帮助?

爸爸,我不要玩具,也不要新衣服了,你今年不出去打工了,好吗?

1、家长的陪伴会让幼儿学会爱与被爱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不仅是生活中离不开,情感上更是如此。父母对幼儿的照顾不仅体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最重要的是情感上使幼儿学会爱与被爱。父母的陪伴会使幼儿最直接的感受到被爱,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

在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排在生理需求的上一层就是安全需求,对于幼儿来说,生理需求是最容易得到满足的,但安全需求确是需要家庭给予。幼儿的安全感是建立在父母陪伴之上的。农村大多数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亲的陪伴,从而感受不到最直接的被爱,则严重缺乏安全感,变得异常的敏感,还有些更为严重的导致性格暴躁,多变。

从天性方面来说,爱人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技能,但由于一些家长没能将心思回归到家庭,忽略幼儿,导致幼儿感受不到被爱,渐渐这些幼儿就丧失这种人类最基本的技能。如果没有爱与被爱,这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而这个老师交给学生的到底是什么,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爱与被爱,只有孩子掌握了这些,才有能力学习其他东西。因此说,家长的陪伴使幼儿学会爱与被爱是至关重要的。

爸爸,我不要玩具,也不要新衣服了,你今年不出去打工了,好吗?

2、家长的陪伴会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终生享用的财富。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则大部分习惯是在幼年养成的,应当在幼年时期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习惯养得好,终生受益;习惯养得不好,则终生受累。”有关研究表明,3至12岁是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则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反之,如果不注意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将会贻害终生。

爸爸,我不要玩具,也不要新衣服了,你今年不出去打工了,好吗?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小学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一些家长过于依赖学校、老师的教育,出了问题找学校,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不重视陪伴的意义,这样就很难从根本上纠正孩子的错误。孩子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中,如果父母能够在陪伴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习惯,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打好教育的基础,那么将对孩子的一生有积极的影响。

爸爸,我不要玩具,也不要新衣服了,你今年不出去打工了,好吗?

3、家长的陪伴会让幼儿形成积极的性格

英国教育改革家欧文指出,人生来时不具有某种性格。每个人的性格从来不是并且永远不可能由他自己形成,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所谓“外力”有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他们的的品质是在他们出生时不经他们同意就获得的。这就产生了气质、才能上的差异。二是社会环境,欧文强调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及教育。

一个人的性格是在他的生活时间的过程中形成的,随着人生的历程而形成和发展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反映着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因素就是其中之一。一般来说,父母是家庭环境的创造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然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家长陪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不参与幼儿成长过程,如何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性格,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家长的陪伴,幼儿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成长得到了一切保障,性格才会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没有人愿意看到孩子走上一条黑暗充满荆棘的人生道路,当然这就少不了父母的陪伴。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父母的重要角色,尤其幼儿期是各种关系让其理清并开始学习的阶段,父母的陪伴不仅让其有安全感,更能学会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如果父母都忙于工作或生计,照顾孩子这一系列工作不是父母做,而是隔代教养或由保姆做,长此以往,就容易对孩子造成情感缺失、精神忽略,不利于其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爸爸,我不要玩具,也不要新衣服了,你今年不出去打工了,好吗?

4、家长陪伴幼儿提升整个家庭幸福感

幼儿时期,家长的陪伴不仅能增强幼儿的幸福感,更大的是可以增强整个家庭的幸福感。大人的世界十分复杂,但幼儿的世界却是单纯简单的,父母忘掉烦恼复杂的社会,陪伴简单单纯的幼儿,收获的是快乐与幸福。如果大家家庭都幸福美满的话,和谐社会就得到了保证,甚至犯罪行为都能得到控制。因此,家长陪伴对幼儿,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父母的陪伴对每一位正在成长的幼儿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不仅对幼儿,对父母也是一样,陪伴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其中的美好需要慢慢探索。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长,你终会发现:这爱与呵护,才是你能够送给孩子最昂贵的礼物。同时,你更会发现:这美好而温暖的时光,是孩子带给你最珍贵的礼物。亲子之间的相依相伴,是再多钱也买不到的。

爸爸,我不要玩具,也不要新衣服了,你今年不出去打工了,好吗?

在如今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于我们国家的农村劳动力来说,已经丝毫不满足于黄土地,更多的人从农村走向了城市,掀起了农民工进城打工的热潮,同时,相应的也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留守儿童,同时,在城市,也出现了为了工作赚钱,牺牲陪伴孩子的时间,这些现象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及反思。缺少父母陪伴教育的孩子,在成长中因为缺少父母的关注和呵护,情感丰富而脆弱,依赖性和独立性、冲动性和理智型、自觉性和任性并存,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以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因此,我们要重视幼儿时期父母陪伴教育对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重视幼儿时期父母陪伴教育对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爸爸   新衣   位子   终生   性格   幼儿   家长   父母   习惯   条件   玩具   老师   孩子   时间   家庭   情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