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排斥的孩子吸烟、手机等问题,恰恰保证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父母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让父母特别头疼的问题,比如说孩子沉迷手机、吸烟喝酒打架、早恋等等。

这些问题在父母看来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一旦有些行为,往往就与坏孩子划等号,所以父母会极力纠正孩子,但结果却往往不如人意。甚至严重的,孩子会跟父母爆发战争,从此父母跟孩子成为路人。

但是我今天想要告诉父母,从一定角度来说,父母应该感谢孩子选择了这些严重的错误行为,因为恰恰是这些在父母看来严重的问题行为保证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如果孩子没有这些问题行为,那孩子表现出来的问题可能比这些问题更加严重。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只要孩子做了,那说明这行为对他是利大于弊的。

被父母排斥的孩子吸烟、手机等问题,恰恰保证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的任何行为对他来说都是正确的

在自由意志下,不仅仅是孩子,任何人的行为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认为这行为是正确的,没有人会做自己认为错误的行为。

不管是吸烟喝酒打架斗殴,还是沉迷手机、陷入早恋,不管是好的行为还是在旁人看来坏的行为,但对行为的主体来说,他只要去做了,那就肯定有一个正确的理由,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是对自己是有利的。任何个体都不可能会去做对自己有害的、自己认为错误的行为,这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前提。

就比如说孩子投钱给游戏充值来说,显然这个行为在我们看来是不对的,但孩子为什么还去做呢?难道说孩子不知道这是在偷钱,是不对的?孩子肯定知道,但是他们为什么依然去做呢?很简单,因为充钱后带来的快感要远大于偷钱的付出,所以他们才会冒着被父母打骂的危险去做。

所以在旁人看来,无论是多么错误、多么不堪的行为,只要他们去做了,那么对于他们来说,肯定是在他们看来认为这行为是利大于弊的,是值得的,所以这样做就是正确的。

因此对孩子来说,那些抽烟喝酒、沉迷手机等严重错误行为,尽管在我们看来错得离谱,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肯定是从中收获了更大的收益。这收益值得他们去对抗父母,去忍受父母的批评打骂。

而他们收获了什么利益呢?很简单,就是保证他们能够健康成长的必须利益。

被父母排斥的孩子吸烟、手机等问题,恰恰保证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任何行为都是内在需求的外在表现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为了满足内在需求产生的,个体不可能在没有内在需求的情况下表现出某个行为。就比如说,但凡你想喝水,肯定是内在先产生了对水的渴望,或者是渴了,或者是感觉到尴尬,想用喝水来掩饰自己。总之,肯定是内在先产生对水的需求,然后你才会喝水,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喝水。

外在行为满足了我们的内在需求,换句话说,外在行为让我们受益了。

尽管同一时间我们会有很多内在需求,而且很多时候这些需求之间是矛盾的,但是往往有一个突出的需求,这个主需求最终会战胜其他需求,成为我们行为的主要驱动力。

比如说我们在减肥,因此要节食。但是看到美食后,我们内部就会产生两个需求,一个是节食的需求,不能吃它;但另一个需求则是让自己吃它,享受美食。最终我们会表现出何种行为,则要看这两种需求斗争的结果。如果节食的需求胜利了,那么我们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就是不吃;相反,如果是享受美食的需求胜利了,我们则表现出大快朵颐,减肥失败。

通常来说,我们判断行为对我们是否有利有两个标准:

一是先天的本能

心里有负面情绪就要发泄,饿了就要吃饭,看到黑暗就害怕……这些都是本能,我们天生就知道如何做对我们有利。简单地说,在本能上,我们判断对错的标准和其他动物一样。


二是后天学到的知识

我们人之所以统治了地球,就是因为我们有知识,可以让我们做出更理智的判断。就比如说看到美食就想吃,这是基于我们的先天本能。但是当我们很胖时,从理智上来说我们就不应该再吃了,这就是后天学到的知识再起作用。

被父母排斥的孩子吸烟、手机等问题,恰恰保证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那我为什么说孩子的严重错误行为反而保证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呢?

因为抽烟喝酒打架等行为显然从理智上来说是错误的,而且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错误,孩子也知道这一点,但他们为什么又要去做呢?只有一个解释:内在本能的需求太强烈了,以至于他们顶着巨大的压力也要去做。

那为什么内在本能需求会如此强烈呢?

很简单,因为这些需求对孩子对成长至关重要,可以说直接决定了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因此他们才会表现出如此强烈的需求。

我们个体的成长是有规律可循的,这是隐藏在基因中的,是几百万年来为了适应环境基因进化的结果。比如说为什么孩子都是2岁进入第一个叛逆期,2岁左右开始说话,12岁左右进入青春期……这不是无缘无故的,是被我们的基因控制的。到了什么年龄段,我们就会发展到什么样的阶段,就应该满足什么样的需求。只有这样,个体才能健康的成长。

正是这种生命的本能使得孩子表现出强烈的外在行为,使得孩子即使面对父母的批评打骂也依然坚持。因为如果他们不坚持,他们的内在心理需求就得不到满足,个体发展就会受到抑制,生命就等于被扼杀了。

这就好比把黄豆埋在石头底下,生命的本能会让他们把石头顶开,因为如果不去顶,它们就等于死了。

所以在我们看来那些非常严重的错误行为,我们越是控制打骂,孩子反而越是去做的,只能说明这是他们生命的抗争,是内在本能的强烈需求,是为了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不这样做,他们的生命进程就会被中断,那你说孩子能不做吗?

被父母排斥的孩子吸烟、手机等问题,恰恰保证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那有的父母可能就会说了:那难道就由着孩子犯错不管?

当然不是,因为满足需求不一定必须要用错误的方式。

用正确的方式满足孩子的内在需求

满足内在需求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说就只能选择错误的方式。

比如说孩子可以通过玩手机获得成就感、价值感,因此孩子特别沉迷手机,那难道就没有别的行为可以让孩子获得成就感、价值感了吗?肯定不是。每个孩子都有特长,比如说打球、画画,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特长来获得成就感价值感。

只不过因为孩子受限于自己的知识经验,在选择满足自己需求的方式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以至于他们选择了那种更简单、更容易接触到的方式,因此才选择了错误的方式。

严格说来,这还是父母的错。因为父母知识经验不足,没有及时察觉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并且当孩子刚选择了错误的方式,没有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纠正,只是简单的想要通过批评打骂等方式制止孩子,却没有提供给孩子满足正确需求的方式,以至于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明白了这一点,你也就基本明白我们“肯定式教养”理念了。

因为我们“肯定式教养”就一直强调相信孩子,认为孩子是没有问题的。所谓的问题只不过是他们受限于自己的知识能力产生的错误,我们只需要帮助孩子解决了这些问题,孩子自然而然就会表现出优秀的一面,压根就用不着我们批评打骂孩子。

当然,要想完全的做到“肯定式教养”,不用批评打骂就能教育好孩子是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的,有兴趣的可以关注我同名公号和专栏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父母   孩子   定式   手机   教养   外在   本能   个体   批评   正确   错误   需求   生命   方式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