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一堂人生课

虽然我已步入不惑之年,但对于人生我依旧困惑不已,有些疑惑甚至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我一路留意在生活和书中寻到答案。遇到能谈论人生的人不是知之甚少,就是大而化之。看过一些书中的观点,一想到作者是以作家、哲学家、思想家的身份来谈论人生,总给我一种想当然和想说服的感觉。

这本书中的观点令我信服,或许是因为这些观点来自一个死期将至的老人,或许是因为对于生活我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只要保持阅读,我们的想法总会在某本书中迎头撞上,这也是为什么读到一本好书时叫人惊呼不已。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一年后与世长辞。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在老教授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每周二都上门与他相伴,聆听他最后的教诲,并在他死后将老师的醒世箴言缀珠成链,冠名《相约星期二》。

这本书一度在全美各大畅销书排行榜上停留四年之久,全球累计销量超过一千一百万册。

《相约星期二》:一堂人生课

《相约星期二》一共涉及十四个主题,以对谈的方式展开,语言比较口语化,易读易懂,一点也不累赘。七万字,我一个晚上一口气看完了。这里我挑选几个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主题,分享这几个主题中的观点。

谈论死亡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可没人愿意相信。

如果我们相信这一事实的话,我们就会作出不同的反应。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做好准备。这样做会更有帮助。你活着的时候就会更珍惜生活。

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梦里。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在体验世界,我们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做着自以为该做的事。我们耽于抱负,过多地追求物质需要,可它们并不能使我们满足,我们忽略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的关系,我们忽视了周围的世界。

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谈论家庭

如果没有家庭,人们便失去了可以支撑的根基。我得病后对这一点更有体会。如果你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爱抚、照顾和关心,你拥有的东西便少的可怜。

爱是至高无上的,正如我们的大诗人奥登说的那样,“相爱或者死亡”。

假设我离了婚,或一个人生活,或没有孩子。这疾病——我所经受的这种疾病——就会更加难以忍受。我不敢肯定我是否应付得了它。当然,会有人来探望的,朋友、同事,但他们和不会离去的家人是不一样的。这跟有一个始终关心着你、和你形影不离的人不是一回事。

这就是家庭的部分涵义,不仅仅是爱,而且还告诉别人有人守护你。这是我母亲去世时我最想得到的——我称它为“心理安全”——知道有一个家在守护着你。只有家庭能给予你这种感觉。金钱办不到。名望办不到。工作也办不到。

每当有人问我要不要生孩子时,我从不告诉他们该怎么做,我只说,在生孩子这件事上是没有经验可循的,就是这么回事,也没有任何东西能替代它。你和朋友无法做这事,你和情人也无法做这事。如果你想体验怎样对另一人承担责任,想学会如何全身心地去爱的话,那么你就应该有孩子。

谈论感情

接受所有的感情——对女人的爱恋,对亲人的悲伤,或像我所经历的:由致命的疾病而引起的恐惧和痛苦。如果你逃避这些感情——不让自己去感受、经历——你就永远超脱不了,因为你始终心存恐惧。你害怕痛苦,害怕悲伤,害怕爱必须承受的感情伤害。

可你一旦投入进去,沉浸在感情的汪洋里,你就能充分地体验它,知道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悲伤。只有到那时你才能说,好吧,我已经经历了这份感情,我已经认识了这份感情,现在我需要超脱它。

谈论对衰老的恐惧

那是因为人们过于强调了年轻的价值——我不接受这种价值观。我知道年轻也会是一种苦恼,所以别向我炫耀年轻的魅力。那些来找我的孩子都有他们的烦恼:矛盾、迷惘、不成熟、活着感到累,有的甚至想自杀------,而且年轻人还不够明智,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很有限。

如果你对生活一无所知的话,你还愿意一天天过下去吗?

我乐于接受老。这很简单,随着年龄的增加,你的阅历也更加丰富。如果你停留在二十二岁的年龄阶段,你就是永远二十二岁的那般浅薄。要知道,衰老并不是就是衰败。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坏事,当你意识到这个事实后,它也有十分积极的一面,你会因此而活得更好。

人们渴望保持年轻,是因为生活的不满足,生活的不充实,生活的无意义。一旦你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你就不会想回到从前去。你想往前走。你想看的更多,做得更多。

所有年轻人都应该懂得这个哲理:如果你一直不愿意变老,那你就永远不会幸福,因为你终究是要变老的。

你应该发现你现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实的东西。回首过去会使你产生竞争的意识,而年龄是无法竞争的。

命运屈从于

无数个种类:只有一个

会危及它自己

——W-H-奥登


谈论金钱

我们国家提倡灌输的教育形式,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灌输的吗?他们对你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就是我们国家的做法。拥有得越多越好。钱越多越好。财富越多越好。商业行为也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们反复地对别人这么说——别人又反复地对我们这么说——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认为这是真理。大多数人会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断力。

无论我生活在哪里,我都会遇到一些对新的东西充满了占有欲的人。你知道我对此是怎么解释的吗?这些人都渴望得到爱,但又得不到,于是就接受了这些替代品。他们乐于接受物质的东西,期望能得到类似于拥抱的感情回报,但这是行不通的。你无法用物质的东西去替代爱、善良、温柔或朋友间的亲情。

钱无法替代温情,权力也无法替代温情。我能告诉你,当我坐在这儿等待死亡时,当你最需要这份温情时,金钱和权力都无法给予你这份感情,不管你拥有多少财富或权势。

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下层炫耀自己,也请你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忌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

谈论文化

人只有在受到威胁时才会变坏,而这一威胁正是来自我们的文明社会,来自我们的经济制度。即使有工作的人也会受到威胁,因为他会担心失去它。当你受到威胁时,你就会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你就会视金钱为上帝。这就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这就是为什么我不能接受它。

你应该建立一个自己的小文化,我并不是让你去忽视这个社会的每一条规则。比方说,我不会光着身子去外面转悠,我也不会去闯红灯。在这类小事情上我能遵纪守法。但在大问题上——如何思想,如何评判——你必须自己选择。你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个社会——来替你作出决定。

每个社会都有它自己的问题,逃避并不是解决的方法,你应该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

------

在看到文化这个部分的时候,我掩卷沉思。在我的生活圈中,我不属于那种大多数人,我的一些观点、喜好和追求都有点不合时宜,甚至自不量力。但是我愿意成为少数,愿意为建立自己的小文化而踽踽独行。

上周一个老同学跟我说,她看了我的一篇文章后,她试着调整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方式,她和孩子度过了一个十分愉快的寒假。她让我推荐几本书给她,她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在此之前,一个成日为实现一个亿小目标而操劳的朋友让我给他推荐一些书,他要拔冗读一下育儿看一下远方。

一个读者对我说,加油创作,社会需要你。还有读者对我说,谢谢你传递了正能量。

当我的小小小小的火能温暖身边的朋友,能抵达远方的你,这就使我相信,我的小小小小的火就是我的小文化,我为之欣然,也为之努力。

“还记的我说过的关于寻求有意义的生活的话吗?我曾经把它写了下来,但现在我已经能背了:把自己奉献给爱,把自己奉献给社区,把自己奉献给能给予你目标和意义的创造。”

喜欢读书的朋友,我整理了愈300本私家阅读书单(文学、心理、育儿),按内容、阅读难度、推荐指数作了评分,以后会不定期分享书单,分享亲子阅读、育儿经验,欢迎关注"古读"和我一起读书、育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书单   温情   恐惧   悲伤   害怕   金钱   观点   感情   星期   东西   孩子   年轻   家庭   人生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