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12岁女孩跳楼自杀,只因...

4月16日,在西安市咸宁东路附近,一栋公寓楼20层的窗边,六年级女生小田在墙上写下“再见了”三个字后,从窗口纵深跃下。


痛心:12岁女孩跳楼自杀,只因...

痛心:12岁女孩跳楼自杀,只因...

校方表示,事情的起因是小田的班主任怀疑她偷了老师的钱,于是当天包括副校长在内的四名老师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教育,没想到小田竟会想不通选择跳楼轻生。

痛心:12岁女孩跳楼自杀,只因...

谈话的半个小时中,她反复给老师说:“别给家长说这事!”

又一个年轻的生命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更让人心痛的是,孩子在书包的本子里竟赫然写着:

家不是依靠,而是用假笑应对的场合。

我知道我只会逃避,谢谢你们,路脏了,抱歉。

痛心:12岁女孩跳楼自杀,只因...

痛心:12岁女孩跳楼自杀,只因...

此事一出,立刻引发全网关注。目前,关于案情的真实结果,公安机关尚在调查当中。

斯人已逝,我们暂不去讨论小田的死到底是谁的责任,且让我们把目光放在孩子本人身上,到底是什么样的孤独绝境,会让一个年仅12岁的小学生,把死亡当做唯一可逃避的出口?


1. 是什么,让孩子选择死亡作为逃避的出口?

“路脏了,抱歉”

这是小田临走前最后的绝念,甚至还在想象自己跳楼的行为会给别人造成麻烦。这种绝望而苦涩的善念,真的让我读到时内心一窒。

事发后,小田的母亲孙女士向记者表示:

孩子品学兼优,是班里的学习委员;

出事当天,接到班主任通知,我20分钟后就赶到了,但一直见不到孩子本人。

老师怀疑孩子拿了钱。但自己平时给孩子的零花钱也比较充裕,不相信孩子会偷钱。

终于打通孩子的电话,小田最后的声音竟然是告知母亲:“你不要来找我!”

突然间娃的电话接了,我就问你在哪儿,我说我来找你,她说你不要来找我,然后娃突然就把电话挂了。

无论小田是否偷钱,金额究竟是几百还是上千,都绝不至于把事件上升到一个人的生命!

小田显然是不明白这些的,她最在乎的,反而是“这件事别让父母知道。”

为什么孩子对于家长知晓的恐惧,超过了盗窃事件本身的恐惧?

甚至为了逃避和家长面对面交谈、逃避整个世界的对峙,她在那个短短的上午,选择了最极端的逃离出口?

痛心:12岁女孩跳楼自杀,只因...

看到小田在本子上写的一句话,我似乎有了答案。

“家不是依靠,而是用假笑应对的场合”。

这是对家庭教育最深刻的指责!


2. 父母的“信任”是孩子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

这个事件中有个细节,校方几位老师“审问”孩子之后,小田从一开始的拒绝承认偷钱,到最后承认自己偷钱,并转而关心“不要告诉家长”。

无论真相是什么,可以想象对当时的小田来说,偷窃与否,她都会受到同学的嘲讽、老师的质疑,甚至是自己最亲的父母,也一定会批评、责罚、打骂自己。

她不想让家人知道,因为她潜意识里断定父母不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不会给自己好脸色看。

家不是她的依靠,她只能用最尴尬的假笑应对父母的指责。

在班主任、校长的质疑声中,在幻想他人的嘲讽中,在预期到来的恐怖家庭氛围中,小田崩溃了!

她仅有的那点自我意识、自尊心根本无法抵挡这次“洪水猛兽”,在她脆弱心灵的背后,是家庭氛围的冷漠,是爱之教育的缺失!

十二岁的女生,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决绝的离开了。

比起有没有拿老师的钱,小田最后用生命来表达愤怒,才是最无力的反抗,是最极致的委屈!

痛心:12岁女孩跳楼自杀,只因...

美国心理学家乔伊斯·布拉泽斯曾说:

“孩子为何宁愿煎熬、受罪甚至是自尽,也不向家人求援?关键的原因,是孩子不相信爸妈,不敢相信自己能被宽容、接纳。爱的最好证明就是信任,彼此信任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当孩子被冤枉时,需要的不仅仅是查明真相,更重要的是父母坚定的、无条件的“信任”。我认为这种信任,不是简简单单的相信孩子犯错与否,而是相信他即使犯了错误,也能改过自新,成为一个好孩子。

这种信任会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心理防线,在面对任何困境时避免那最危险的“一念之差”。

被冤枉的感觉不好受,但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才是压垮孩子内心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是这个世上自己最爱、最在乎、最该毫无保留地爱自己的人,却未能得到他们的信任,这才是令孩子最难过、最崩溃的。


3. 孩子,家是你的港湾,不是孤岛

2021年才过去不到一半,但关于青少年自杀的恶性事件却屡见不鲜,我个人统计了下数据,包括这次西安的小田案在内,今年引起过公众注意自杀案已经有6起,且都是10-12岁的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是内心情绪化、极端化的高峰,自我意识极强,对来自外界评价极其敏感。这些五六年级的孩子,直接触发他们极端行为的动机往往都看似简单:误会、管教疏忽、厌学等。但正是这种不起眼的原因,使得孩子产生冲动后,留给家人、旁人介入的窗口期也极其短暂。

作为家长,我们不能等到出了大事才想着解决,必须从平常生活中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怀与爱,把生命教育融于日常的点滴当中。

我相信,像小田这样的孩子,他们原先都是怀着对生命的坚韧和热力去生活的。“活下去”是人的本能,不需要太多额外的理由。

但凡多一些交流、多一分宽容、多给孩子爱的陪伴,没有哪个孩子会轻易放弃那份温暖的记忆、放弃对生命的热烈期待。

痛心:12岁女孩跳楼自杀,只因...

所以,家庭教育,最应该放在第一位的,一定不是排名和成绩,而是理解与信任。

我理解当下家长们对于升学压力的焦虑心境,但也请父母能够理性对待孩子的品格成长和心理健康。青春期的孩子心灵都是脆弱的,很多时候,老师、家长不经意的批评就会成为孩子情绪崩溃的导火索。

所以,即便孩子做了什么坏事,请尽量就事论事,万万不要上升到人格侮辱和全面否定。

这次“小田案”也给父母们提了一个醒,那就是对孩子的底线思维教育:明确的跟孩子讲清楚,家庭是他生命的起点,也是随时可以停靠的港湾,他的生命珍贵无比,父母永远不会放弃他。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遇到大大小小的困境真是正常的,无论是被冤枉、被误会,还是真的做错了什么事情,亲爱的孩子,家庭是可以包容和理解你的一切的,爸爸妈妈会和你一起面对,共同解决。


毕竟,父母的理解与信任,才是孩子敢于接纳和改正,勇敢成长、追逐阳光的底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校方   本子   家庭教育   痛心   班主任   假笑   家人   内心   家长   父母   老师   事件   生命   孩子   女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