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热映,张子枫虐哭上亿人,“女性时代”再引热议

《我的姐姐》热映,张子枫虐哭上亿人,“女性时代”再引热议

继《李焕英》之后,又一部国产家庭影片虐哭亿万观众,它就是清明假期上档的《我的姐姐》,凭借“国民妹妹”张子枫的精彩演绎,豆瓣开分7.4分,上映未满一周已破下4亿票房,该片讲述了父母死于车祸后,一个年轻的女孩在面对追求个人独立生活还是抚养弟弟的问题上展开的一段亲情故事。

对这部电影的火热原因:它直截了当地触动了中国传统家庭里的痛点:重男轻女+二胎。

当然,透过电影《我的姐姐》以及社会中的反应,我们都应该清晰地认识到:

这,真是一个女性崛起的新时代!

1.家庭的光亮,都不曾照在姐姐身上

《我的姐姐》剧情并不复杂:父母为了得到一个儿子,逼迫女儿安然扮演残障获得生育名额。在高龄终于生下一子之后,又修改安然的高考志愿,从北京某医学院临床专业改为本地某医学院护理专业,让女儿从医生变成了护士,这样女儿离家近,可以早点工作赚钱。于是,安然从大学开始就和家庭决裂,独自生活。毕业之后进入医院,心心念念准备去北京读研究生,重圆医生梦。就在这个时候,父母突然遭遇车祸,留下了一个年仅6岁上幼儿园的弟弟。

张子枫饰演的安然,是一个从小不被宠爱、因为女儿身份而不被重视的“姐姐”。

作为一个刚毕业做护士的24岁女孩

一夜之间失去了双亲

又被迫接手了一个陌生的6岁二胎弟弟

自己考研、恋爱、结婚的计划全部被打乱。

安然自己还是孩子,却突然要照顾另一个孩子。叛逆的弟弟朝她吐口水,周围的亲戚都说做

姐姐的必须负责,她该怎么处理这样的状况?

《我的姐姐》热映,张子枫虐哭上亿人,“女性时代”再引热议

“姐姐”们的一生,燃烧自己,照亮家人

张子枫饰演的安然在挣扎过后,选择与弟弟和解,奉献亲情,接受责任。

看完这部电影,有的观众可能会说:“都什么时代了,换做是我,我一定会选择自己的人生。”、“找人领养弟弟,自己去考研不就好了”。

独生子女出身的观众们或许很难有切身的体会,但你知道吗,这个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姐姐,正在这样被迫燃烧自己,照亮弟弟的一生。

“重男轻女”是一个深埋社会肌底的症结,是一个贯穿时代的痛点。

《我的姐姐》同时塑造了姑姑这个和安然相互对照的女性形象,姑姑也是一个无条件为原生家庭奉献的女人。她和弟弟一起考上了学,但家里只能供一个,于是她只能辍学工作。后来她去异国追逐理想,又被家长喊了回来,帮弟弟带孩子。

这样的故事,在现实社会中还有很多很多。有的女儿被家庭经济所迫,成为“扶弟魔”;有的家长为了给儿子买房,向女儿的结婚对象狮子大开口索要高额彩礼;更有甚者,在条件较差的农村家庭,生下女儿直接丢弃……相关的社会新闻已屡见不鲜。

我们不必去苛责那些带有偏见的父母,因为他们很多人曾经也是受害者,几千年的男权社会,造就了极难改变的“重男轻女”思想。

《我的姐姐》热映,张子枫虐哭上亿人,“女性时代”再引热议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性别原罪”这个词,但是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之中,这个词语的应用可谓是根深蒂固。

换而言之,它的深层意义是指赞同“性别原罪”的家庭,把培养女孩等同于一种亏本的投资,要不断的在擦身上深挖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才无愧于自己的“养育”。

而儿子再没有出息,再没有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是父母心中的顶梁柱,是自己老去之后的唯一依靠,要比女儿强上百倍千倍。

那种“男性才是家里的根”的思想,流淌在一代人的血液里。观念上的东西,是时代无法轻易抹除的。

无数的女孩,仅仅因为她们是女孩,一出生就仿佛有了原罪。从小她们就被灌输“你存在的意义就是为弟弟奉献”的观念。

家里的一切优待都是留给弟弟的,一切牺牲都是留给姐姐的。她们过得再不好,也要让父母和弟弟好。

她们逆来顺受,带着“扶弟魔”的身份标签行走在社会上,被迫成为男性择偶的次级选择。

这是传统中国家庭时有发生的悲剧,一边是血浓于水的亲戚与根深蒂固的道德,一边是自己含苞待放的精彩人生,事难两全。

她们一生,都很难活出自己。

《我的姐姐》热映,张子枫虐哭上亿人,“女性时代”再引热议

《我的姐姐》的主题早已不是新鲜话题

电影最终的结局是开放式的,最后一个镜头就停留在:在面对收养家庭“此生姐弟不再来往”的协议书时,张子枫迟迟落不下签字的手,将是否签字交给观众自己去讨论......

生而为人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困顿无奈的地方。

我们的祖辈、母辈,会更多将“作为一个女性,理应为家庭付出”视为金科玉律,但随着岁月吞噬,这种无条件的付出,必然留下过一些伤痛与沉重的痕迹。

当一个旧时代的女性反躬回首自己的人生,不论长短,她难免会感受到一种剥夺。

到了今天,女人的实力和价值早已不逊于男性,无论职场还是家庭,女人都已经披荆斩棘,扛起了半边天。

《安家》里的房似锦,《欢乐颂》里的樊胜美,《都挺好》里的苏明玉,其中《欢乐颂2》

樊胜美应该是一个最惨的角色,外表时尚,工作能力不错,情商比较高,也会人际交往。

以她的条件完全可以找一个高层白领,或者直接跟王柏川结婚,好好过小日子。

但是父母的重男轻女,哥哥嫂嫂不务正业,好吃懒做,一家人都依靠她生活。

如果没有原生家庭重男轻女的影响,也许樊胜美就不用活得那么痛苦。

可你回过头来看看,这些剧中有哪个“重男轻女”家庭培养出来的儿子是优秀的,有担当的?多是自己自足都难以维持,惹是生非的主。

现代社会开明,很多地区重男轻女现象不再那样明显,女孩也吃得饱穿的暖、有书念,可是遇到大事你再看,多是以保全儿子的利益为首要。

这种,才让一直处于家庭温情中的女性,最为措手不及和无法接受。

就以《都挺好》为例,赵美兰为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可谓是鞠躬尽瘁,两次卖房,第一次是为了凑钱送大儿子留学,第二次是为了老二结婚。而作为小女儿的苏明玉却被无视优秀的学习成绩,而只能上师范类学校为家里省钱。

而家里老大看似人品持重,却是一个没能力承受打击,遇事就怂的主;老二更不用说了,脾气暴又啃老,完全没有什么生活能力。

所以,很多时候“重男轻女”毁灭的不仅仅是你那个弱小无助的女儿,还有他们看得如鱼眼珠一样的儿子。

《我的姐姐》热映,张子枫虐哭上亿人,“女性时代”再引热议

这是一个觉醒的女性时代

近些年有一个热词频繁被提及:“她经济”。

更有人调侃,当今时代,懂女性者得天下。

2007年,中国女经济学家史清琪提出“女性经济”,到如今各行各业的企业家们根据不同女性的年龄、兴趣爱好以及最新关注来制定产品理念和策略,无一不说明着女性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举重若轻的航标。

新时代女性力量,不仅仅从衣着风格体现,并不是像男人西装革履一样,就代表着女性的强大。

要知道,男人和女人本来就不一样,女性“Female”比男性“male”都多了钢铁的元素“Fe”呢。

当我们觉得“女性力量”是一种区别于男人的力量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进步。

《我的姐姐》编剧游晓颖说:告诉女性应该怎么做,是不公平的,我们一直强调支持,而不是支配。

导演殷若昕说:安然是一个强者,她不可能像姑妈那样走老路,因为已经是新的了,不再在一个套子里了。

张子枫也表示:姐姐做到了一件事,她就是她自己。

的确,一个社会最大的善,就是让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去完善自我,追求人生理想,实现个人价值,独立自主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想象一下我们身边的事物,结婚都要买的5座小轿车,标准两室一厅、三室一厅的单元楼,超市里各种3-5人份的家庭装食物,这些都指向了一件事实,那就是现代人的生活是基于个人的小家庭,而不是旧时代的大家族。

现在社会里要求每一个人都以独立个体的形式存在,先有独立个体,然后才有事业,才有家庭,无论男女

不仅对于个人,对于社会而言,向前发展最大的动力就在于生产力、创造力的解放,而这一切的前提之一是男性和女性的平等,女性不再隶属于其他人,而是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

这,是一个女性觉醒、觉悟的时代!

-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姐姐   女性   时代   重男轻女   安然   弟弟   家里   儿子   男性   父母   女儿   女孩   家庭   人生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