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往事」织布机上显美身

文|王有金

「故乡往事」织布机上显美身

过去的老式织布机

早年的家庭妇女,大都会织布——坐在织布机架上,左右穿梭,上下踏板,前后拽推,熟练的织着家布,真是村院的一道丽景。

织布机大都放在正房的堂厅,不是家家有,而是人多而必较讲究的家庭才有。我的大娘家、三奶奶家、有文二哥二嫂家都有。

织布机是木制结构,有坐架、脚踏架、梭板、穿梭、上下交替板等,也算较为复杂的家用木制器具。

那年代,农村人穿戴主要靠家织布,家织布分白布和花格布两种。白布织起来较简单,而花格布就复杂多了,先是买颜色,再染线浆线,用色线分出格段,横竖搭配,然后再进行织做。

记得早年,我的姐姐和婶子们,常常聚在一起,商量着买几两颜色,怎样染织,各摊多少钱,分多少布,磋商的非常仔细。

在排序好线格后,开始织做。只见她们双手双脚各有分工,四指合力动作,一下下拽档,一脚脚踏板,一次次穿梭,上下动作协调,左右穿梭合适,很是好看,更显优美。

自古故乡郭皋村美人多,确实如此。光村西王家来说,我的大娘刘德升,母亲陈桂清,二嫂李国英,三嫂杜荣贞,五嫂子张风芹,四婶子杨淑琴,六婶子王芝英,七婶子郭成荣,南院六嫂子刘宝秀,八嫂子杜连柯,九嫂子焦兰芬,都是村中美人,也都是织布好手,纺线织布样样通,样样精。

她们长的俊美秀丽,个高身条细,身坐在织布机上,前后拉板,左右穿梭,上下踏脚,甩动着秀发,摆动着头恣,用眼的余光注视着线布与穿梭,真是美丽动人,好似天仙织女。

「故乡往事」织布机上显美身

16岁就登机织布的堂姐王秀兰

听老人们说,我的大娘家大姐王秀兰,从十六岁就会蹬机织布,而且熟练的很,能织出相当平整均匀的布来,可惜织到十九岁就出嫁去了天津,织布的事还是大娘和母亲承担,奶奶也时而上机。

到了吃穿不愁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市场繁荣,穿戴洋化,家织布退下了衣身,离开了床被,织布机自然失去了作用,先是抬到了偏房,后又木件四散,不再完整,难以见到。

那些织布显身的婶嫂,也己成为年迈老人,没有了当年的身段,更难以看到她们在织布机上运作自如,似仙如嫦娥的织布风姿与美身。


作者简介:王有金,德州银行退休干部。1969年参军。原籍山东宁津县时集镇郭皋村,与《大刀记》作者郭澄清为同村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西王   宁津县   身条   德州   偏房   婶子   花格   织布机   白布   大娘   娘家   嫂子   早年   熟练   故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