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家乡“石棒子”

文|王有金

难忘家乡“石棒子”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的家乡山东省宁津县郭杲村有一种小黄棒子,乡人们称它为“石棒子”,用它贴出的饼子清脆可口,蒸出的窝头口香味甜,馇出的粘粥更是可口,很受人们的喜爱。

小石棒子,是玉米中的一种,玉米粒呈黄色,秸秆稞小,结出的棒垂和棒粒也小,棒粒石榴粒状,也坚硬如石,因此叫石棒子。

那些年,每个生产队都种一些小石棒子,用来调节生活品味,增加食用品种,最主要的是贴出带黄渣的黄棒饼子和馇的粘粥,一年三百六十天都离不开,可口难离,久不忘怀。

后来,小石棒子必须种,但又不能多种,因为它产量低,只能相当于大黄棒子和大白棒子产量的二分之一。

小石棒子是家乡的传统玉米种,自古是普遍种植,到后来,人口大量增加,吃饭成了大问题,为了增加亩产量,引进了大黄棒子和大白棒子,小石棒子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少,直至绝迹。

土地承包制后的八十年代初,小石棒子在家乡基本没有了,退出了家乡的土地,也退出了村民的铁锅和饭桌,成了远别的恋望。

记得早年过春节,用小石棒子爆出的爆米花也可口清脆,孩子们吃的香甜。自从有了大白棒子和大黄棒子,加上小石棒子种植面积减少,小石棒子成了稀有食种,用大铁锅贴出的带黄清脆饼子只能给小孩子和老年人吃,而那些家妇和大人,只能吃大白棒子和黄棒子饼子。

早些年,出门人回家乡,或进城来的乡下人,走时都要捎带一些专门讨换的石棒子面,叫城里人熬粥用,算是珍品礼物。

而现在这种行为也没有了,据说石棒子绝了粮种,难以再回到家乡,只能用回味和怀念追寻小石棒子的香甜可口。而青年人,从来没有吃过,更没有见过,哪知道小石棒子为何物。



作者简介:王有金,德州银行退休干部。1969年参军。原籍山东宁津县时集镇郭皋村,与《大刀记》作者郭澄清为同村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棒子   宁津县   亩产量   棒子面   承包制   家乡   饼子   铁锅   大黄   大白   香甜   清脆   可口   玉米   产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