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懂两性差异会很痛苦,李玫瑾教授:做好这4点,父母不操心

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在其翻译的著作中写过这样一句话:

“某些男性在与女性的交流中,对女性的口头语言或肢体语言存在理解和感知上的偏差”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比如说有的青春期男孩,在和异性相处交流的过程中,会错误的把女生表示友好(包括言语和动作)的行为,看成是撩人的行为——她不会是喜欢我吧,不然的话她为什么会对我那么友好呢?

孩子不懂两性差异会很痛苦,李玫瑾教授:做好这4点,父母不操心

如果恰巧那个女生有意无意触碰了一下男孩的手臂或肩膀,男生就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了——没错,她一定对我感兴趣,于是向对方发起了猛烈“进攻”,事情发展顺利的话,就是成全了一对花前月下令人羡慕的情侣,如果不顺利的话,就有可能发展成性骚扰或者性侵案件,这也是很多青少年性犯罪的始作俑者——两性思维的差异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

这个跟我们人类发展的基因遗传有关,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的基因刻录了上万年前人类的思维模式,只是被我们不断的发展改良了而已,本质上是不变的(就像黄瓜的基因不会变成西瓜一样),那上万年前,人类的思维模式是怎样呢?

我们从男女分工上,就能看出个大概,那时候的男性,主要负责外出打猎,负责保护自己的家人不受侵犯,而女性呢?主要负责“后勤”,安顿家里,照顾孩子,确保男人外出打猎的时候,洞穴里的火苗不灭(可以驱逐动物);

孩子不懂两性差异会很痛苦,李玫瑾教授:做好这4点,父母不操心

同时,时刻要关注周围的环境,以确保孩子们的安全……总之,男女不同的分工,最终演变出了迥然不同的思维习惯,那两性思维到底有哪些差异呢?

其中,两性之间最大的差异莫过于这一点:男性以结果为导向,女性以过程为导向。

男性为什么看重结果,很简单,因为在男性外出打猎的之后,他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寻找猎物,并且把猎物带回家,否则,一家人都得挨饿,所以,沿途的风景美不美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满脑子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养活家人;

孩子不懂两性差异会很痛苦,李玫瑾教授:做好这4点,父母不操心

长期以往,就形成了男性以结果\目标为导向的思维,正如全球著名婚恋情感专家:约翰.格雷所说:

“对火星人(男性)来说,目标的达成与实现至关重要”

而女性恰恰相反,对结果看得不太在乎——因为在乎也没用,打猎的又不是她,所以,她们学会了把注意力放在了过程上,比如照顾孩子,采集水果、蔬菜、豆子,以及和团体中的其他女人来往,就像那句经典的广告词:

“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

孩子不懂两性差异会很痛苦,李玫瑾教授:做好这4点,父母不操心

我想这应该是对女性思维最准确的描述了,而对于这一点,我自己是感同身受的,记得有一次陪女友去医院做入职体检,在整个过程中,我关注最多的就是:时间还有多少?路程还有多远?体检中心是那栋楼?哪里取报告?

而我女友呢?出门前先化化妆,让自己一天都能美美的,然后就是各种衣服搭配,口红的颜色,结果等我们去到医院,体检中心的医生早就下班了,通知我们明天早点来,于是我开始垂头丧气——因为白跑了一趟;

但是,我女友的心情好像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她对我说:“附近好像有一个商业街,很繁华,我们去看看……”

孩子不懂两性差异会很痛苦,李玫瑾教授:做好这4点,父母不操心

所以你看,我之所以垂头丧气,是因为去医院体检的结果不尽人意(男性看重结果),而我女友心情依旧良好,则是因为医院附近有商业街,可以顺便逛逛(女性在乎过程),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去逛逛,我的妆不是白花了吗?”

我们在回到文章开头“青春期男孩与异性相处”的例子,女孩对男生表示友好,实际上是她们在乎过程的一种表现——我希望我们相处交流的过程可以相对愉快,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对你有意思,或者想和你发展成情侣——她也许压根就没往那方面想过;

但男生不同,眼里只有结果\目标,所有的过程,都是为了论证结果,你对我好,所以,你肯定对我有兴趣,甚至想和我在一起;

而孩子有这种思维,恰恰是因为从小到大他们的父母,从来没有告诉过他们两性思维的差异,在孩子青春期成长的过程中,这种亏孩子吃得可不少呀,各种中学生为情所困导致悲剧的案例不在少数。

孩子不懂两性差异会很痛苦,李玫瑾教授:做好这4点,父母不操心

那父母应该如何给孩子灌输两性思维的差异知识,引导孩子(特别是男孩)更好的成长呢?

(一)引导孩子了解异性思维的差异

父母(特别是妈妈)在和男孩相处沟通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告诉孩子:

“女孩子的想法往往比较委婉,不像男孩子那样直接,如果她渴了,不会直接叫你买水喝,而是会问你渴不渴?”

通过这种话题,就能够引起孩子的思考——为什么男女思维如此不同;当孩子已经初步接受两性思维差异之后,再告诉孩子:

“女生往往比较注重与人相处或交往过程中和谐愉快的氛围,有时候她可能并不喜欢你,但是为了不让过程显得尴尬,她们还是会对你热情微笑,但是,这说明不了什么,她们也可能只是为了享受被追求的过程罢了……”

这样,孩子就心中有数了,当他步入青春期,在与异性相处交往的过程中(不一定是恋爱),就不会被对方抛过来的“眉眼”所打晕——这只是她们享受过程的表现;当然,也不排除孩子真的遇到了喜欢自己的异性,这就另当别论了。

孩子不懂两性差异会很痛苦,李玫瑾教授:做好这4点,父母不操心

(二)用目标\结果来鞭策孩子努力拼搏

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卢勤老师,在其著作中讲过这样一则故事:

我有个朋友,他的孩子在上中学的时候,就看上他们班的一个女孩子,但是那个女孩子没看上他,所以男孩子就非常地烦恼。老师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他的妈妈。他的妈妈回去,就给他写了一封信说:“‘一个国家强大了,别的国家都会跟你建交;一个人强大了,别的人都会跟你友好;一个男人强大了,好多女人自然会来找你,不要苦苦地等一个人。”

这个妈妈就很聪明,很好的利用了“男性注重目标\结果”的思维特点,有效激发了孩子努力拼搏的斗志,将孩子原本沮丧的情绪,转移到了对未来实现更大的目标的振奋上了。

孩子不懂两性差异会很痛苦,李玫瑾教授:做好这4点,父母不操心

(三)引导孩子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快乐


不少父母,为了让孩子考高分,上名校,反复对孩子强调成绩很重要,分数很重要,于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孩子(男孩),开始一刻不松懈地紧紧地盯着分数和成绩,结果,一旦考砸了,没有考到理想的分数或学校,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彻底崩溃了;

认为自己的人生没有希望了,一切努力都白费了,甚至有的心理素质较差的孩子,还会做傻事,希望通过自我了断的方式,来得以让人生重新洗牌,却不知人生只有一回,生命只有一次;

因此,父母在强调成绩很重要(这个无可厚非)的同时,更应该引导孩子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快乐,比如孩子喜欢数学,父母就可以找个合适的机会对孩子说:

“我看你做数学题的时候,好像很投入很享受的样子,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这一点很让妈妈羡慕哦!”

这样,孩子就会关注到自己学习的过程,当孩子把关注点放在享受学习过程的时候,结果相对就没那么重要了,甚至把考试,都当成了一场自我享受之旅,当然,话又说回来,当孩子能够享受学习过程的时候,相信结果自然也差不了,不是吗?

孩子不懂两性差异会很痛苦,李玫瑾教授:做好这4点,父母不操心

(四)教会孩子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并且学会爱自己

著名家庭治疗师萨提亚在其著作中写道:

“爱自己是认可自我价值的一种表现,当我们珍视自己的时候才能同样地爱别人”

同样的道理,一个不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人,也谈不上对他人的人生负责,因此,父母可以灌输给孩子这样的观念:

“爱别人之前,先要学会爱自己,想要对别人的人生负责之前,先要担负起对自己人生的责任,而爱自己并对自己人生负责最大的表现,就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按时吃饭,睡觉,作息规律,不要用酒精麻醉自己,不要让父母操心,并且,不断的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让自己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成为社会所需要的精英人才,你才有爱他人,对他人负责的条件和资本……”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只有一种爱为了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而在孩子成年之前,父母能够传递给孩子足够的经验(包括两性差异),让孩子在青春期成长的路上,更加的顺利,让孩子的内心有足够的能量,面对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完成自我精神的独立,是每一个父母不得不钻研的学问,更是为人父母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孩子不懂两性差异会很痛苦,李玫瑾教授:做好这4点,父母不操心

说在最后的话:

1. 文中所讲到的“男性”“女性”不特指男人或女人,也包括具有男性思维的女人,或者具有女性思维的男人。

2. 由于文本立意需要,主要从“男孩的培养”的角度论述,不带有任何性别歧视之意,关于“女孩的培养”我们会在另外的篇章,详细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两性   差异   父母   孩子   这一点   青春期   操心   异性   思维   痛苦   男性   教授   男孩   目标   过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