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失恋,父母越管越糟?3个技巧,让孩子远离“失恋”泥潭!

大都数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早谈恋爱,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孩子失恋后,没有办法自我疗伤,自我恢复,轻则影响学习,重则离家出走,还有的孩子甚至在失恋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最后走向不归路,留给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无限悲痛……当孩子面临失恋的时候,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疏导消极情绪,重新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呢?

必杀技:提前打好“预防针”:重构孩子对失恋的认知

孩子失恋了,为什么会痛苦得无以复加?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孩子对“失恋”这件事错误的认知——很多孩子天真的认为,对方是自己最爱的人,是自己的全世界,把对方看作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认为如果失去了对方,自己就再也遇不到更好的人了等,因此,一旦失恋,在既定的认知下,孩子自然就迎来了“世界末日”,迎来了彻底绝望以及生命的枯萎,你说她能不痛苦吗?

因此,要想帮助孩子改变,首先要改变孩子对恋爱的错误认知,就像世界潜能激发大师:安东尼罗宾在《激发无限潜能》一书写到:

“世界上一切事物和事件都没有任何固定的含义,所谓事物的意义,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某件事情,均取决于我们自身的认知,如果我们能够换一个视角看待同一个问题,改变我们的参考基准,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也会因此改变。”

举个例子,我们一般的人,当亲人去世的时候,都是无比悲痛的,但是却有一个人,在他最爱的妻子离开之后,他居然盘腿坐在地上,用木棒敲着瓦盆唱歌庆祝,这个人就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子。为什么亲人离世他却唱歌庆祝呢?庄子说:“刚开始我也非常难过,非常痛苦,但是,一想到妻子的离开,就像四季更替,从无到有,又从有回归到无,生命回归到了最初始的状态,所以就想通了”。

孩子失恋,父母越管越糟?3个技巧,让孩子远离“失恋”泥潭!

当然,庄子的境界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通过重构了对妻子的死亡认知,从而快速将自己拯救于巨大的悲痛之中,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的,同样也适用于当孩子面对失恋处境的时候,那具体怎么做呢?

1、谈恋爱就像一堂“了解异性”的课,失恋只是“下课了”

告诉孩子,两个人因为相互喜欢,相互欣赏而在一起,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没有所谓的对与错,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彼此在一起的时候,学会付出,学会分享,学会沟通,学会彼此相处,学会承担责任……恋爱就像一堂“了解异性”的课,从开始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走向结束,只是时间长短不同罢了,因此,失恋是必然的,我们都会有“下课休息”的时候,而结束何尝不是为了更好的开始?当孩子有了这样的思维观念,她就拥有了“拿得起放得下”的智慧和平常心态了。

孩子失恋,父母越管越糟?3个技巧,让孩子远离“失恋”泥潭!

2、失恋等于一个人的狂欢,重获内心自由以及时间的自主支配权

有一个高中女生,原本学习成绩挺不错的,但是自从谈恋爱之后,成绩一路下滑,她自己也很着急,她的妈妈知道后,发现孩子之所以成绩下滑得那么厉害,主要原因在于,女孩和男朋友之间经常吵架,一吵架就没有心情看书,了解清楚原因之后,这个妈妈没有在“早恋”这件事情,和孩子僵持下去,而是通过沟通,帮助孩子重构了对吵架的认知,她对孩子说:“吵架是好事呀,这样你不是拥有了大把时间,可以背单词了?”,孩子一听,觉得妈妈说得有道理,以后一吵架,就当做埋头背单词的专属时间,而且孩子发现,一旦自己投入背单词,什么烦恼都抛开了,于是劲头越来越大,女孩还开玩笑的说,到了期末实在太忙啦,她甚至还尝试主动“吵架”,来获得更多的自由安排时间,妈妈知道后,不禁的笑出声来……

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女孩与男友分手了,她继续在妈妈的帮助下,重构对失恋的认知:“失恋太好啦,谈恋爱是两个人的旅行,失恋简直就是一个人的狂欢呀,女儿,恭喜你重获内心的自由以及时间的自主支配权!”,于是,女儿真的就把失恋当做全力冲刺学习的巨大契机,每当心里难受的时候,就告诉自己,这是一个人的狂欢,这是全身心学习最好的机会,然后恢复状态,继续投入到学习当中,最后如愿地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大学。

当然,这里必须强调一点,重构孩子对“失恋”的认知,最好的时间,就是在孩子早恋之前,因为在这个时候,孩子思维的罐子里,什么都没有装,对父母灌输的观念,基本上能充分消化;第二个最好的时间,就是在孩子失恋之前,就是还没完全分手之前,但已经开始有隔阂,经常吵架有分手迹象的时候,因为这时,孩子潜意识里是希望获取更多资讯,来面对有可能发生的最坏处境的,所以,此时我们说的话,她也是能听得进去的;

当然,如果孩子正在热恋的时候,你跟她谈分手后如何应对,那岂不是自找没趣?另外,当孩子已经分手了,她已经在思维里装下“斩不断理还乱”数不尽的痛苦思绪的时候,你再来重构孩子对失恋的认知,那就难上加难了,尽管如此,也比让孩子继续在失恋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要好得多,不是吗?

孩子失恋,父母越管越糟?3个技巧,让孩子远离“失恋”泥潭!

3、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打破消极情绪的固有思维模式

旧金山加州大学的海赞尼教授的科学研究证明:当我们越习惯于某一种行为方式,这个行为模式的就越“强大”。什么意思呢?比如说,当孩子失恋了,心里很难过,就想听悲伤的音乐“疗伤”,没有想到越听越难过,觉得在歌曲中找到了共鸣和寄托,于是上网查找更多悲伤的音乐,于是,悲伤的情绪不断被强化,然后陷入恶性循环,无法自拔。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找人倾述,有过失恋经历的朋友都应该有类似的经验:失恋了,很痛苦,很难熬,于是找朋友倾述,没想到,倾述完了,又重新复习了一遍悲伤,悲伤的情绪,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于是再找别的朋友倾述,最后,把朋友圈可以说得上话的人都聊遍了,情绪也没有什么好转,只能任凭悲伤没完没了下去;

其实,是因为我们采取了错误的行为方式,不断强化了悲伤的模式,自己钻进了牛角尖。那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疏通负面情绪,如何拯救孩子于悲伤痛苦之中呢?最好的方式就是打断孩子的思维惯性,中断孩子固有的模式,也就是说,父母完全没有必要安慰孩子的悲伤情绪:“孩子,你不要难过了,天涯何处无芳草,你一定能够找到更好的!”,本来孩子已经慢慢走出来悲伤了,没想到你一安慰,又帮孩子复习了一遍悲伤,暗示孩子你现在就应该继续悲伤,孩子就会更加依赖他人的安慰,继续强化这种无效的模式;

所以父母不要这样做,那怎么做呢?父母可以尝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带孩子出去散步,运动,旅游,逛街,做公益,捏陶泥等等,总之,不要让孩子沉浸在自顾自怜的悲伤环境中,不断的打断孩子固有的悲伤模式,让孩子在新的环境新的事物中,重新找回面对未来的勇气和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父母   支配权   孩子   泥潭   庄子   认知   事物   悲伤   情绪   思维   痛苦   原因   妈妈   模式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