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首作,开门红还是最高峰?

作者 / 流星


上映9天,《峰爆》票房大概将落在4+亿元左右,但演员朱一龙的票房积累显然不会就此打住。


流量首作,开门红还是最高峰?

猫眼专业版《峰爆》票房分析


诚然,从时间线上来说,《峰爆》不是朱一龙的电影首作,他早在2016年恐怖题材电影《育婴室》中便露有头角。但是,《峰爆》却可以说是朱一龙晋升“流量艺人”后的第一部拿得出手的电影作品,其口碑和票房更在粉丝的加持之下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维护;此后,《穿过寒冬拥抱你》《人生大事》等项目都这位艺人的大银幕之路备受期待。


纵观近十年来的中国影史,类似情况比比皆是。杨幂的《孤岛惊魂》、李易峰的《栀子花开》、肖战的《诛仙I》……从默默无闻到“电影大咖”,可能只需一个爆红的机会。然而,鹿晗主演《上海堡垒》失利,又是否真正地终结了流量电影时代?


盘点此类情况,自有明白答案。



流量首作,开门红还是最高峰?

流量首作,与时间线关系不大


没有人会知道谁会成为下一个爆红的艺人,也没有人会知道一个爆红的艺人会在什么节点激流勇退。所以,能决定他们电影首作的因素,与时间关系不大。


比如,因为电视剧《宫锁心玉》大获成功,杨幂在2011年时成为了如日中天的内娱艺人。那么,顺理成章地,成本仅为400多万的惊悚片《孤岛惊魂》便成为了杨幂的电影d代表首作。要知道,为了支持自己的偶像,彼时有不少杨幂粉丝到电影院反复刷票,最后将这部电影的票房拉高到了近9000万元。


同理,肖战的《诛仙I》也是如此。在《陈情令》爆火之前,《诛仙I》这个项目并没有受到市场和片方太多的重视;然而,但肖战跃居一线流量艺人之后,“被提拔”的《诛仙I》不仅获得了大规模院线公映的机会,而且还一度密钥延期,最终斩获4.05亿元票房。


因此,任何一部拍摄中的电影都有可能成为流量首作,任何一部拍摄好的仓库片也都有机会翻身登上大银幕;当然,在影视资本泡沫泛滥的前几年,当一位艺人跃升流量之后,助推她/他成为电影演员的片约往往也是源源不断的。


那么,除了与时间线关系不大,流量首作还有哪些特点呢?


盘点近二十位广泛意义上的“流量艺人”的主演电影概况,或许可以看出以下共性:


一、青春片是个好开始;


二、主旋律题材值得争取;


三、选好班底才能助力转型。


具体而言,大多数表演经验不足的流量艺人主演大银幕作品都是从青春类题材开始的,李易峰《栀子花开》、鹿晗《重返20岁》、吴亦凡《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杨洋《左耳》……不一而足。其中,就连口碑相对较好、票房高达15.58亿元的易烊千玺《少年的你》也都是青春片;而即便是成熟艺人如许光汉,在进入内地影市的首部作品《你的婚礼》也属于青春片。


其次,在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之后,流量艺人会进一步寻求有助于镀金形象和口碑的项目;因此,即便镜头不多,但主旋律题材便成为了那个香饽饽。细数案例,前有《建党伟业》中的杨颖,《建军大业》李易峰、鹿晗、张艺兴、李现,后有《1921》中的王俊凯,《维和防暴队》中的王一博等等。


最后,实际上流量艺人也都想要一部真正能成为代表作的“电影首作”,以促进自己从“偶像”“小生”“鲜肉”到“演员”“演技派”甚至“戏骨”的转型。无疑,这是让行业和观众都喜闻乐见的追求,对于选对剧本、肯下苦功、又有悟性的艺人来说,一部成功的转型之作大概率也会成为他们职业生涯中的高光之作。就像李易峰的《动物世界》、张艺兴的《一出好戏》、井柏然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等等。


不过,若想遇上“电影首作=票房高点=口碑佳作”的情况,就真的有点可遇不可求了。


流量首作,开门红还是最高峰?



流量首作,开门红还是最高峰?

流量首作的保鲜期能有多久?


对于流量首作而言,另一个需要焦虑的点就在于其时效性上了。


2014年,原属韩国团体EXO的鹿晗、吴亦凡、张艺兴、黄子韬相继回国发展,“流量元年”宣告到来。起初,“归国四子”与影视资本的拥抱不可谓不热烈,前有从未有过电影拍摄经验的吴亦凡在回国仅仅一个月后便得到了出演徐静蕾执导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男主角的机会,后有鹿晗陆续在《我是证人》《盗墓笔记》《长城》等项目中握有重要戏份,直到《上海堡垒》以1.24亿元票房和豆瓣评分2.9沦为2019年度“惨案”。


若说“归国四子”在电影项目上的保鲜期只有短短几年,倒也不是什么坏事。当资方发现艺人流量水平与项目回报水平不再匹配,自然便会醒悟。然而,吊诡的是,“归国四子”只是流量的开始,而不是流量的终结。


在“归国四子”后,通过出演“爆款”网络剧极速蹿升小生小花的艺人比比皆是——2018年,有白宇和朱一龙;2019年,有肖战、王一博、李现等;2020年后,张哲瀚、龚俊等艺人又在见证着“流量”一词的大起大落。


而尽管所谓流量艺人不一定会出演或主演电影,但出现在电影项目中的新面孔,或多或少也都会有带一些流量痕迹。


因此,即便现下流量首作的保鲜期已从“归国四子”时期的3-5年缩减到了“网剧红人”时期了1-2年,启用流量艺人出演电影项目的情况仍旧存在。不知在最近中央网信办出台新规加强“饭圈”乱象治理,要求落实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严管明星经纪公司、清朗“耽改”环境等多项工作措施之后,下一阶段的流量艺人将何去何从?


流量首作,开门红还是最高峰?



流量首作,开门红还是最高峰?

切忌不思进取、掩耳盗铃


所以,切莫让流量首作从开门红变成最高峰。流量本身是中性的,能通过流量效应为艺人自身带来跨入电影界的开门红是件好事,但若这个开门红只是昙花一现的最高峰,就颇有浪费资源之嫌了。


显然,在电影成就上“再创高峰”是每位流量艺人的目标,但要达成这个良性发展势头,艺人、粉丝、行业各方均需努力。


其一,对艺人自身来说,磨炼好演技、挑选好剧本、踏实演好每个角色才是根本。


而实际上所谓“电影咖”也并非一个能令人趋之若鹜、镀金傍身的普适名头,演好剧集、做好综艺、甚至通过优质唱跳为观众带来舒心体验,也都是可以实现其职业成就的渠道。要知道,我国今日娱情与日韩那种等级森严的职业阶梯不同,英雄不问出处,只要业务能力过硬,是金子总会发光。


其二,对粉丝群体来说,关照生活、关注自己、理性消费的追星方式也更值得被颂扬。


以流量首作为例,如今不少粉丝群体仍信奉着用爱发电的道理,不惜贴钱生产“排面”应援物、掏腰包来为偶像制造“口碑场”“庆生场”等包场观影、或为见偶像真人一面不惜高价购入黄牛手中的电影首映礼门票。倘若在“流量二作”“流量三作”“流量四作”上都下这样的功夫,岂不有点用糖衣炮弹养温室花朵的“风险”么?


最后,上至高校、资方,下至营销宣传、院线端口,电影行业全链条各环节则更应该落实人才培养、创作孵化和票务透明化。


既然“流量”信奉的是数据的力量,那就更应该在电影票房和口碑分析上给出真实透明的可信数据了。大浪淘沙,即便数据可以得到一时的美化,但大部分观众的眼光始终还是雪亮的。


流量首作,开门红还是最高峰?


由此总结,“流量首作”,尽管可能多始于流量,但不应该终于首作。正如《红楼梦》里所写的那句“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有些实实在在的成绩和能力才是底气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开门红   流量   资方   栀子   最高峰   票房   题材   口碑   艺人   偶像   粉丝   情况   青春   时间   项目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