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戛纳电影节不热,但让人感到温暖 | 电影节观察

大海,蓝天,红毯,还有电影。在去年停办了一年之后,今年的戛纳终于在疫情下回归。

7月6日,戛纳电影节正式开幕。影迷们翘首以盼的“神片”《安妮特》作为本届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将电影节从一开始就推向了小高潮。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将从本月6日持续到17日。这是属于电影艺术的12天,也是所有影迷心驰神往的12天。


2021戛纳电影节不热,但让人感到温暖 | 电影节观察


众所周知,受疫情影响,去年戛纳电影节线下展映及竞赛活动全部取消。可以说,去年一整年,全球电影业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停摆,全世界都笼罩在巨大的恐慌情绪之中。即便是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疫情反弹,都一度让人怀疑今年的戛纳还能否顺利举办。


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今年戛纳的顺利举办给电影界和全球从业者及影迷带来了喜讯,但坦率地说,疫情的影响不容小觑。截至本周,法国每天仍有超过三四千的新感染病例,尤其是变异的Delta病毒,它已经影响了全球104个国家,因此像戛纳这样的大型活动的举办还是要冒很大的风险。


与此同时,本届戛纳电影节的热度也发生了与以往不同的变化。虽然今年的戛纳从5月移到7月,气温回升不少,但在网上的人气似乎并不高。


一方面,疫情影响仍在继续,中国的出入境仍未完全开放。这导致今年前往戛纳的国内明星、剧组、媒体、片方及买家数量急剧下降。另一方面,今年入围的华语影片数量也较少,无论是规模还是声势看上去都比较少。所以至少在网上,今年关于戛纳的报道也比以往上了。


2021戛纳电影节不热,但让人感到温暖 | 电影节观察

▲由斯派克·李领衔的第74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阵容

但毕竟这里是戛纳,是世界上最高、最神圣的艺术殿堂,也是电影从商品回归到艺术属性和文化交流最重要的舞台。它仍是难以取代,更是不容错过。


在这种情况下,文娱一号采访了许多不同的从业者,包括去戛纳参加电影节的媒体朋友,以及在国内线上参加市场和内部展览的国内买家和策展人。策划了这次“疫情下的戛纳”的选题,试图通过不同人的视角和感受,呈现一届特殊的“戛纳之旅”。


夏纳归来,Cinema is back!


对于许多影迷来说,戛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没有真正去过戛纳,可能很难体会到这样一处“圣地”对观众来说意味着什么。


由于严格的入境管理政策及前后长达一个月的隔离要求,今年国内媒体很少选择前往戛纳,有的改为邀请已在国外的记者进行远程报道。有的甚至放弃了报道。这不仅是国内的情况。据福茂透漏,今年申请媒体通行证的人数仅为往届的35%。


尽管冒着风险,国内一些业界人士也依然选择前往夏纳, 然而,当他们真正来到戛纳,或者说回到这样一座心心念念的艺术殿堂时,焦虑都也随之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难以言喻的兴奋和激动。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只想欢呼雀跃,因为Cinema is back!(电影艺术重新回来了!)”


2021戛纳电影节不热,但让人感到温暖 | 电影节观察

▲图片来源于网络

的确,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届戛纳都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随着去年戛纳的取消,流媒体逐渐侵占了全球大范围的电影市场,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存在的空间也在急剧收缩。而戛纳电影节一直捍卫着电影作为一种艺术的存在以及在影院观影的体验。因此,今年戛纳的回归不仅释放了积极的象征意义,即“电影艺术又回来了”;同时,它也是来之不易,具有非常重要的纪念意义。能够亲身体验和见证这一切,也是每一个影迷都无比期待的事情。


为了配合疫情防控和各项工作,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也有不少变化。


首先最直观的感受便是人数的减少,以往座无虚席的卢米埃尔大厅和德彪西厅在今年很少有都坐满的情况。


2021戛纳电影节不热,但让人感到温暖 | 电影节观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次,为了避免人群聚集,今年的抢票和预约都转移到了网上,之前的媒体分级形式依然存在往年排队先后进场的形式,变成了网上开票的先后顺序差别。当然,与所有其他抢票系统一样,网站卡顿也是发生的事情。因此,网络抢票实际解放了以往排队花去的体力成本,变成了需要拼手速的时候。由于人比较少,所以抢不到的情况也比较少。


关于防疫环节,戛纳也在尽力朝着疫情下举办好电影节的方向而努力。例如它为所有媒体提供免费核酸检测。必须在48小时内持阴性检测报告才能进出电影宫,等待检测结果需要6个小时,所以基本上大家都要每隔一天半做一次核酸检测。好在检测方式不是“捅鼻子”而是“吐口水”。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人笑着说:“感觉在用生命看电影。”


的确,据文娱一号,一方面,法国仍保持着每天几千人的增长,但戴口罩这件事不像国内这样做到强制性;另一方面,即使已经接种了疫苗,但目前疫苗也无法抵抗Delta病毒的。所以,看到大家在户外很少戴口罩,还是有些紧张的。甚至在发稿前,准备出席本届电影节的法国演员蕾雅·赛杜,也被检测出了新冠阳性,不得不取消所有的行程。


从电影节本身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今年的电影节其实也“非办不可”了。电影节本身需要借此机会平衡运营,弥补去年的亏损;对于法国来说,这也是一种刺激消费、提振经济的方式。所以,今年的戛纳其实也在从很多方面降低成本,包括今年申请媒体证件。戛纳首次向申请人征收24欧元的环保税。


2021戛纳电影节不热,但让人感到温暖 | 电影节观察

▲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福茂


综合来看,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看,戛纳的回归无疑树立了一个巨大的表率;从经济、旅游等多个方面来看,举办电影节的影响也是显著的,更何况其对全球电影业带来的提振作用更是令人惊喜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冒着巨大的风险,还是会有那么多人选择去戛纳,回归艺术殿堂,拥抱电影。


很多人会说,参加电影节就像过了另一种平行轨道的生活,让自己暂时脱离原有的生活轨迹,过着一段只有电影的生活。来到戛纳无疑就是这种生活最完美的体现了。正如有人所说:“当我决定去开始一段冒险的时候,我就不太在乎风险了。不然,冒险的意义在哪里呢?”


远程参与,对未来怀抱信心


尽管有疫情,戛纳的回归仍然是一件大事。不仅在前方报道的媒体朋友们感到兴奋和欣慰,国内的许多策展人、买家和片方也通过线上形式积极参与到这个全球范围的电影盛宴中。


采访中,不少人向文娱一号提出了一个词:“新鲜”。戛纳有这种魔力。无论是第一次参与的业内“新手”,还是已参与多次的行业“老炮”,它总能带来非常新鲜的体验和感受。


一位国内电影节的策展人告诉文娱一号,他之前没有去过戛纳,今年是他第一次参加。虽然无法亲临现场,只能以线上形式参与,但一切都是新鲜的。不仅如此,在他看来,今年夏纳能够举办也是市场复苏的标志,这对于所有热爱电影的人来说都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从选片来看,戛纳聚集了一批全世界范围内最新、质量最高的影片。能够入选戛纳不仅是对创作者的一种荣誉,对于影片本身的加持,以及影片在世界范围内的发行和流通也是莫大的助力。就像国内电影节一样,影迷和观众经常将“有多少戛纳(三大)新片展映”作为衡量这届选片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选片很辛苦,也是个技术活。不仅变数大,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涉及方方面面。选片人表示,尽管在选片的过程中并不会带有很强的目的性,但也会视具体情况来看影片和影展本身的调性是否匹配。当然会尽可能多观看影片,并特别留意关注度高的影片,但热门影片也不一定都能拿到。从选择到实际展映,这各过程的影响因素也有很多。


2021戛纳电影节不热,但让人感到温暖 | 电影节观察

▲影片《安妮特》主创亮相红毯

而另一位已经连续第16年参加戛纳市场活动的行业“老炮”和影片专业买手,也和文娱一号交流了她的感受。


在她看来,喜欢去戛纳电影有两个原因。一是戛纳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新片,对从业者来说非常有吸引力。二是每年戛纳都会为市场买家提供大量的片单,都是新项目,涵盖各种类型,这也为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市场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对于买家研究全球市场并做出决定是至关重要的。由此看来,戛纳承载的行业意义成为它令所有人心驰神往的重要因素。


“当然,”她补充道,“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更喜欢这种与人面对面交流的体感,以及这种传统的能量流动方式。大家在大太阳底下暴晒排队半个小时去看片,看完出来大家扎堆讨论争执,我很喜欢这种感觉。当然在线上看片交流也能进行,甚至更方便了,但总觉得少了点温度。”


虽然今年没能走到戛纳前方去体验这种感觉有点遗憾。但是,戛纳官方今年决定,首次在除了法国以外的5个国家的城市组织同步放映,供因疫情无法前往的买家、发行商、流媒体平台和策展人参加。这其中包括了中国北京,而展映的片单也包括了像《安妮特》《圣母》《法兰西》《彼得罗夫的流感》等一批重要的主竞赛影片。不出国门在家门口就能同步看到很多最新影片,这不仅给国内大多数上述从业者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2021戛纳电影节不热,但让人感到温暖 | 电影节观察

▲电影《圣母》剧照


不过,在谈到今年戛纳市场带来的感受时,她也表达了一些担忧。虽然戛纳电影节的行业意义依然存在,但在疫情尚未完全结束的当下,至少从批片市场来看,今年并不会出现像往年一样的买片热潮。“不仅不会有热潮,反而我觉得会是一个低谷。”。


这种推论并非毫无根据。首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做批片就像是在赌博。影响批片市场的因素太多了。除了政治、经济、市场等方面,疫情加剧了不稳定性,也让这种电影文化交流和与外界的关系变得更加封闭、撕裂和敏感。在这种没有安全感的状态下,人们更习惯于蜷缩着抱紧自己,想要大家去开放接受外来东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次,就今年的市场而言,受疫情影响,可选的项目较少。有人跟文娱一号说到:“以往可能要从1000中选出1,现在只能从100里选出来1。”数量变少导致的另一个结果就是,项目的两极分化比较严重。“要么就是体量超级大的项目,要么就是特别小的项目,中间腰部的片子消失了。”


此外,今年戛纳的热度一般和整体市场环境有很大关系。如上所述,疫情已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很多影片的制作进度,人与人、国与国之前也变得更加封闭;再加上流媒体和平台的侵入,市场热度不高,而且今年也是比较特殊的一年。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外片的断供,国内大部分片方其实都在谨慎观望。


在这种情况下,今年戛纳能够顺利举办,不仅是勇敢,也是值得尊重的。可以说,疫让世界变得分裂,但电影却始终将人们聚集在一起。作为全球电影节当之无愧的领跑者,戛纳也在积极履行其在全球电影节版图上的重要责任,努力推动电影回归日常、回到影院,回到以往大家开放拥抱、互动交流的状态,这的确令人感动。


2021戛纳电影节不热,但让人感到温暖 | 电影节观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未来的期待,尽管流媒体观影以及线上交流的形式势不可挡,但它们仍然无法完全取代线下的观影和讨论。


的确,疫情结束后,线上形式以其难以比拟的便利性仍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人们仍然需要回到影院,回到那个掌声雷动、大咖云集的艺术殿堂,回到那个在人与人面对面交流讨论状态下,享受着光影魅力的状态中,那种体感是隔着屏幕很难体会到的。


“希望明年能够回到戛纳吧!”“相信明年疫情能够过去,就算没法完全结束,或许那时候大家已经找到了和它坦然相处的方式,不再那么害怕了。等到安全感重新回来的时候,人们就会去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了,这时电影所承担的意义和价值也就都会回来了。大家还是要有这样的信心,共同鼓励,携手去度过这段稍显艰难的时光。”

未来已来,电影正在回归


截至目前,整个戛纳电影节的日程已经接近一半。《安妮特》、《圣母》等影片获得了不错的口碑,而西恩·潘的《国旗日》则获得了比较争议的评价。接下来还有更多影片要亮相,包括日本导演滨口龙介的《驾驶我的车》,韦斯·安德森全明星阵容的《法兰西特派》,阿彼察邦的《记忆》,以及入围导演双周单元的华语片《永安镇故事集》等等,值得大家的关注。


总而言之,冒着压力的风险和对电影艺术的不懈追寻,这都将是一次载入史册的戛纳电影节,是一次值得尊敬和感人的电影人团结的盛会。它的回归对全球电影业来说是个利好消息。不仅进一步说明了电影的回归,也给从业者们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戛纳结束后,下半年还有很多重要的电影节展亟待回归,大家也很期待在接下来国内的各大电影节上看到这些夏纳最新影片的身影。无论如何,疫情总会过去,未来还在路上。相信昔日那个热闹繁荣,所有人摘下口罩,热情开放拥抱彼此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电影节   法国   业者   疫情   文娱   影迷   买家   温暖   形式   影片   媒体   艺术   国内   全球   电影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