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时代最强音——“新主流”电影的历史重任

2019年,建国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中国队长》、《攀登者》三部影片携手引爆国庆档。


2020年,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体现“中国速度”的《金刚川》上映后票房迅速突破10亿,进一步推动了疫情后的影院复工进程。


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1921》、《革命》双片贺喜为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之后,还有多部主旋律大片蓄势待发,万众期待。


奏响时代最强音——“新主流”电影的历史重任


可以看出,近年来,“主旋律”电影或“献礼片”等词汇频频出现在观众们的视野中,并成为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贡献了可观的票房。


一方面,这表明主旋律电影正在逐渐获得观众的认可,并通过电影观众们也充分体验到浓厚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另一方面,主旋律电影本身也在不断寻求新的变化。与以往重大历史题材电影充分承担了政治宣教教育意义而言,如今的主旋律影片在商业市场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呈现的内容和主题表达也所拓宽。


从具有重大历史题材的传统影片,到如今完美融合商业化和类型化完美糅合的“新主流”影片,这几年主旋律影片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与探索?未来,这类影片又将迎来怎样的变革与创新?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主旋律影片?


历史上的“”主旋律


究竟什么是“主旋律”?这个词到底从何而来?


“主旋律”一词本是音乐术语。早期的主旋律影片覆盖面相对局限。当时的国产电影发展刚刚起步,类型不多。1979年的文代会上,邓小平指出:“文艺创作应当努力用社会主义思想去教育人民启发人民,充分利用人类的智慧去创造充满活力而积极的电影作品。”电影相关部门对此提出要求:“这应当成为我们电影创作的主旋律。”


1987年,在全国故事创作会议上,电影局首次提出“弘扬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口号。此后,“主旋律”一词在电影创作领域中推广开来。从“主旋律”这个概念提出到现在,这么多年随着历史不同时期的发展,其概念本身也发生了变化。


奏响时代最强音——“新主流”电影的历史重任


在中国电影发展早期,并没有所谓的“主旋律”概念。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战乱频发、社会动荡,因此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形式,某种程度上便成为了不同党派间政治的传声筒,所表现的故事也多为历史事件改编。比如早期的左翼电影、宣传抗战的电影、解放战争时期的电影等等。现在回头去看,这些电影在某种意义上或许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


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事业发展进入新时代,涌现出一大批反映革命历史和现实的作品。但是,当时的电影在创作指导思想上仍然过分强调政治宣传作用,导致了题材单一的倾向。直到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电影局进行改革,取得积极成效。不仅年产量增加了,思想性和艺术性也达到了一定的统一。但好景并没有持续多久。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电影业再次陷入凋零。


80年代后,提出了“主旋律”一词。当时的主要目的是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潮,同时瞄准武侠片、侦探片等商业影片片在电影市场带来的价值观泛滥趋势。因此,当时电影创作大方向应该呼应与国内正在进行的伟大改革,唤醒电影人的主人翁精神和时代责任感。


因此,那个时期的主旋律电影创作在内容上进行了更加多样化的尝试。除了观众们熟悉的历史影片和文献片,还有针对不同领域的杰出人物的传记,以及展现普通家庭观念社会伦理的影片等等。


直到21世纪的到来,电影才进入市场化轨道,民营电影公司不断崛起,主旋律电影终于突破了政治束缚的障碍。以商业市场为主要阵地,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奏响时代最强音——“新主流”电影的历史重任


从“主旋律”到“新主流”


虽然主旋律片并不完全等同于政治片,但其政治属性依然不容忽视。体现国家意识形态,必要时候作为政府机关的宣传喉舌,这种政治服务目的一直都会存在。只是,相比过去那些具有强烈政治宣教意味的电影来说,如今的主旋律电影更加市场化,在商业性、大众性、艺术性甚至娱乐性上都有一定的平衡和协调。


在此基础上,很多人开始抛弃“主旋律”电影这个词,转向“新主流”电影这个词。当代“新主流”电影,其实就是人们爱看的、展现主流价值、时代特色、精神面貌的电影。那么,与以往的“主旋律”相比,当下的“新主流”电影经历了哪些变化?


首先,“新主流”电影在故事内容的题材选择上拓展了很多。以往的主旋律电影多以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开国大典,这些历史事件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说太熟悉了。因此,无论是从创作者的角度,还是从观众的角度,都需要更多新鲜的故事和视角来回溯历史,观照当下。


而且,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安稳,国泰民安,主旋律电影不再局限于各种战争背景来展开讲述,开始取材于当下社会的重大事件或辉煌成就。比如抗洪、地震、救灾、防疫、奥运、体育、创业……这些都可以为当下的“新主流”电影贡献源源不断的创作来源。


其次,今天的“新主流”电影在文本和视角上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以往的主旋律电影过分强调国家性和民族性,从宏观上看历史。如今,“新主流”电影更多地体现了个人的价值,从而展现了人与时代的关系。《我和我的祖国》就是最好的例子。将“我”置于“祖国”之前,从个体角度切入时代脉搏。不仅体现了国家是由人组成的,也让观众有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代入。共鸣感和归属感也更强烈。


奏响时代最强音——“新主流”电影的历史重任


此外,最重要的变化是,如今的“新主流”电影更强调商业市场化的转型,这也是当下电影市场化发展必须经历的一部分。主要分为两点。


第一点是传统主旋律影片和类型片的融合。上世纪90年代,好莱坞大片和港片的引进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观众对商业市场的认识,国产电影开始逐渐进入大片时代。近年来,随着主旋律影片投资成本的逐渐增加,“商业类型大片+主流意识形态输出”的模式也开始成为此类“新主流”电影的创作趋势。


例如,《集结号》、《八佰》、《金刚川》以及接下来的《长津湖》、《狙击手》都是以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等为背景。透过产于战争的个体视角来体现战争的残酷,表达家国民族认同感;《战狼》、《红海行动》等影片除了对战争的刻画,还包含了大量的动作元素;《唐山大地震》、《救火英雄》、《中国医生》融入了灾难片的类型框架;《风声》、《悬崖之上》代表了国产谍战悬疑片的较高水平;还有《黄河绝恋》、《云水谣》将个人的爱情故事置于宏大的时代背景中,也让人唏嘘感慨……


奏响时代最强音——“新主流”电影的历史重任


第二点则是对于明星的批量使用。对于商业市场的商业片来说,明星的存在对于流量的引进和票房的号召力是不言而喻的。随着当下的观众群体越来越年轻化,如今的“新主流”电影也从来不吝于“堆砌明星”的做法。反过来看,对于明星本身来说,参演这样的电影本身就是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象征着一种荣誉。


建国60周年的献礼片《建国大业》,明星策略的运作体现得淋漓尽致。该片集结了两百多位明星,他们以低片酬甚至零片酬出演,得益于强大的明星效应,这部电影取得了近4亿的票房。此后《党建伟业》、《建军大业》也沿用了这种模式。


近两年,《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系列,不仅汇聚了一大批明星演员,还聚集了当下一批顶级的幕后创作者们,从导演、监制、摄影、剪辑、美术等,“中国电影梦之队”的称号当之无愧。此外,该系列在形式上大胆创新,采用分段式拍摄,每位导演负责一个故事,最后拼接在一起,既体现了每位导演的风格,又具有很好的统一性,完整勾勒出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广阔全貌,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和票房。


“新主流”电影的未来展望


坦白看来,如今的“新主流”电影势头正旺,无论是票房表现还是影片质量,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升。


截至目前,国内票房排行榜前十名中,有五部是主旋律电影。它们分别是:《战狼2》(第一名,56.94亿)、《流浪地球》(第四名,46.88亿)、《红海行动》(第六名,36.51亿)、《我和我的祖国》(第九名,31.7亿)、《八佰》(第十位,31.11亿)。其中,尤其是当年《战狼2》创下的票房纪录,掀起了广泛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社会讨论度,至今无人打破。


奏响时代最强音——“新主流”电影的历史重任


可以说,今天的“新主流”电影早已经摆脱了以往刻板的政治宣教标签,不但得到了观众们的认可,而且展现了影片自身具备的强大商业潜质。而今年接下来的《中国医生》、《狙击手》、《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等影片,更是有望继续书写这类电影的票房佳绩,助力后疫情时代全年大盘的不断提升。


如此看来,在国家及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确实应当大力发展如今的“新主流”电影,持续创作出市场需要和观众们都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精神的主流影片;同时这类电影也应当继续转型,不断改革创新,避免陷入到某种新的模式化套路中。


为此,文娱一号认为,未来的“新主流”电影,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还是具有很广泛的发展空间。


首先,必须要转换观念,尤其是相关领导部门和创作者们,要持续听取观众的看法,并要做好市场调研。丢弃掉“主旋律”电影就是一味“歌功颂德”的观念,避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弘扬正能量的确是当下时代电影中的重要任务,但此基础上,要让观众们更加轻松愉快地接受这种价值引导,避免居高临下、刻意说教,而是要站在人民、个体的立场发自内心的观察社会、记录时代。让角色更具有“人味”,而不是宏大视角下的“意识形态工具”。这样才能做到打动观众内心、发自内心的感同身受。


奏响时代最强音——“新主流”电影的历史重任


其次,坚持“主旋律”电影市场化、商业化、大众化的路线。这样并不意味着要将严肃的历史事件娱乐化,反而是要以一种观众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引导这其中的观念和输出。


创作者们要不断尝试将更多的历史事件和类型元素进行融合,强化文本、丰富人物,且内容取材也要进一步扩张,要贴合当下社会的人民生活,加强营销和明星策略的运用,完善整个产业工业化规模,创作出具备代表性的精良之作,实现商业性、大众性,以及主题表达、艺术探索等多方面的高度统一。


最后,就是要时刻反思,居安思危,透过历史形成全面的思考和认识。歌颂辉煌、感恩当下、砥砺前行,不能让“新主流”电影陷入到另一种个人或叙事崇拜中去。


如,战争片、动作片的重点并不是完全为了突出“燃”和“热血”,而要表达反战思想。动作场面仅是表现形式,主要是让观众们了解战争的残酷,感恩革命先烈的付出,珍惜当下的和平。再如,对待革命先烈、英雄人物,更要全面立体,要以小见大,不要以偏概全。此外,我们也期待未来,更多的历史“禁区”题材可以得到正视,同样被搬到大银幕上,以史为镜,观照后人。


奏响时代最强音——“新主流”电影的历史重任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传播已成为当下的时代最高音,电影人们更应当肩负重任,与时代共鸣,演奏出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在此基础上,我们期待,今后会有更多优秀的“新主流”电影能与观众们见面,共同助力电影市场的繁荣迈向新的台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解放战争   主流   最强音   时代   历史   电影   历史事件   主旋律   重任   票房   题材   观众   影片   政治   明星   社会   商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