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行从事造价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小驿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作者是一位非造价专业科班出生的造价人,在找工作的时候阴差阳错进入造价行业。但是通过几年的学习和努力,对造价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那么,作为非科班出身的造价人,他的工作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吗?下面就是他的故事:

转行从事造价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大学期间学习的是非造价专业,结果找工作的时候却阴差阳错地进入了造价行业。当时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是很开心,觉得干造价荒废了所学专业知识,没多少技术含量。可是,半年之后,当我开始慢慢了解造价后,我就开始喜欢上这份工作了。

我是在一家行业里面还不错的设计院从事造价工作。这个岗位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两部分:造价(包括估算、概算和招标工程量清单及控制价编制等)和财务经济评价。

刚开始参加工作的时候主要是熟悉工艺系统流程、工程造价预算编制规定、概预算定额、看图算量等。这阶段的工作我比较感兴趣的是看图纸,可能与我本身学的是工艺专业有关吧。通过几个月的积累,我基本对各种系统的工艺流程特点、主要设备和建构筑物特点有了很全面的了解。我觉得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通过这一步的训练,做起造价来,会有条理得多,每算一笔量,在心中会有一个虚拟的模型存在,能够找到对应的位置。然后,我开始对着定额的条目一条条地看,主要关注定额包含的内容与工程量计算规则。同时,也对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进行了认真地研读。最后,就是反复看预算编制规定,要达到能够烂熟于胸的程度。

有了一定理论功底后,就需要实践了。现在做造价,基本都是用软件了。了解软件的基本操作后,做起来其实很容易。我个人以为,对新手来说,最好还是用Excel做一两个工程,这样能够让你更容易和迅速理解造价内在的逻辑勾稽关系。用Excel做出来后,可以跟和软件做出来的对比一下,看两者差异在哪里。找出自己理解错的地方,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还清楚的记得我的第一个工程就是编制某工业项目的工程量清单。由于相关的资料不是很多,所以当时编制的还是很心累,不过好在结果很好,几次审查过程中接触了很多行业大咖,也学习到不少东西。

慢慢地我开始做一些小改造的可研估算、财务评价及初步设计概算,这个时间大约持续了一年多吧。现在回想起来,这段时间主要就是全国各地的参加各种评审会,然后学习各种工艺知识,根据行业专家的修改意见,不断修改报告。这段时间应该是我专业技能提升最快的一段时间了。

接下来,部门开始给我安排一些新建工程了,有可研阶段的,也有初步设计阶段的。基本一个工程的初步设计下来,大概两年左右,就可以把设计单位的造价工作内容掌握的八九不离十了。

初设阶段的造价工程师的主要内容是编制初步设计概算(期间会有多个版本,比如收口概算、批准概算等)、执行概算、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总的来说,初设阶段的工作比较烦,耗时,很考验耐心。相对来说,我比较喜欢做可研估算和财务评价。主要是由于项目周期相对较短,可以接触到不同地方的美景、美食以及不同类型的问题,而且整个过程都是与甲方中高层领导打交道,可以很清楚的知道甲方到底在关注什么,这样也有利于反过来完善自己的工作和知识储备。

转行从事造价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这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完善,以及反复实践的过程。当然,这个阶段也是最有成就感的过程,如今想起,也还是觉得十分美好。这段时间大概持续了两三年左右吧,我慢慢开始觉得有点乏味、枯燥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开始考虑考证的事情了。在各大论坛了解到,一般从事造价工作的可以考虑的证书有: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等。加上我本身学的工艺专业,所以我还想考个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可能还是对所学的专业放不下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概是16年年底的时候,我给自己确定了17年的年度目标。决定17年一次性报考三门注册考试(注册咨询工程师(以下简称咨询)、注册造价工程师(以下简称造价)和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以下简称公用设备))。当时,定下这个目标的时候,别说别人,就连自己心里都没谱。但我又是一个比较好强的人,凡事没做之前,我都要去试一试,只有自己经历了,我才服输。

既然目标已经有了,接下来就是怎么执行的问题。我根据三门考试的考试时间,制定了一个大概的复习计划。将剩下的时间分成三块,根据每门考试难度结合自己特长,每科安排的时间长短不一。考过17年咨询考试的童鞋都知道,17年教材改版,出来的特别晚。我记得拿到教材都是2月份了,而考试在4月份。所以前后总共也就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复习起来虽然难度很大,但我还是做了比较好的时间计划。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离考试还有两周的时候,公司给安排了个投标,我还是造价部分负责人。那两个星期天天加班,甚至考试那天差点去不成。我一想,复习了这么久,不能白复习了,于是跟领导沟通我先去考试,考完后晚上回来加班。这个事情也给我一个很大的教训,一定要尽量把计划往前做,以防这种突发情况。我知道这门考试很可能要挂了,但我没有太放在心上。我把这件事情当成后面两门考试的一个教训,也不算是什么坏事。

咨询考完后,大概休整了两个星期。五月初的时候开始交叉复习造价和公用设备,考过17年造价的童鞋应该知道教材也改版。我结合咨询的教训,不能再干等新教材了,先找了本老教材复习起来,了解一些大概的知识点。先将精力放在公用设备上面,等造价教材出来后再主攻造价。接下来的两三个月时间,基本都是白天复习造价,晚上复习公用设备。公用设备的教材大概翻阅了两遍后,感觉心里有点底了,而且造价的教材也出来,我开始将重点放在造价上面去了。期间,咨询考试发布了成绩,果然不出所料,没有通过。过了实务和管理两科,剩下两科每科都差3分。

由于早就有心理准备,这个结果没有太多影响我心情。这段时间感觉过的特别充实,时间也过得特别快,很快就到九月了。大概离公用设备考试还有两个星期的时候,我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开始全身心复习公用设备,主要是做了两三套近年的真题。

公用设备考试大概是9月下旬,而造价考试是10月中旬,这两者时间特别近。所以,公用设备考试后,我没有休整,而是马不停蹄的开始复习造价考试。整个国庆只花了两天不到的时间陪女朋友,剩下的时间全部放在了复习上。快考试那一周,我感觉明显时间不够用了,基本每晚12点左右睡觉,每早6点半左右起床,抓紧每一个碎片时间学习。

当造价考试结束的那个晚上,我长舒一口气,对自己说,终于结束了,这一切终于结束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没有考试这档子事,真的过得很爽,每天晚上看看综艺,打打游戏,早上睡到八点多去上班,好不快活!大概是12月下旬知道造价过了,18年1月知道公用设备过了。18年4月继续咨询剩下的两门考试,并顺利通过了。等到所有考试成绩都出来的时候,虽然有一点点小遗憾,但自己总体感觉还是满意的。古人所言“天道酬勤”,诚不欺我也。

考完证以后,我把重心又放到了工作上来。经过考证期间的系统学习后,那段时间工作起来特别有底气,办起事来更加有条理,也更加得心应手。处理实际工作的时候,有时候会自动的联想到造价考试里面的内容,心里暗想,“原来当时考试教材那么说,是这么个意思”。

当面对厚厚的招标文件的时候,也知道了应该重点地去关注哪个部分,会不自觉地去找茬,想看看招标文件有没有哪里不合规的地方。评标的时候会去主动地看看别人有没有不平衡报价,有没有存在废标的情形,各种操作是否合规合法。总之,感觉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这个期间,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一些书本之外的东西。比如,标基本都不是靠投来的,有时候再好的投标方案也比不过背后的关系和运作。比如,评标的时候,理论上是不应该诱导或者暗示评标委员会潜在中标人的,可是有一次评标的时候,招标代理机构就明示了业主的理想中标人。

还比如,都知道串标是违法的,可是现实中存在大量的陪标现象,一家单位做三本标书,开标的时候找两家单位去现场坐坐就可以了。刚开始,特别不能理解,心想明知违法,为什么还要干呢。后来知道,这都是被逼的,因为恶意低价中标太厉害了,大家都是没办法,要活命啊。

记得有一次去投一个标,我们单位报了个自己能承受的底价,心想评标的时候至少价格这一块应该没啥问题了。可是开标的时候,傻眼了,当地的一家省院报的价格只是我们的一半。气得我们领导当天就回来了,本来还准备在当地玩一下的。

可能有人会问,那家省院为什么要干这种“累死自己,饿死同行”的损人不利己的缺德事啊。我想说的还是那句话,要活命。我们行业最近几年特别不景气,面对国家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的大背景下,好多设计院都饿得快揭不开锅了。也是在这个时候,周围陆续有些同事开始辞职。我

们造价部安装和土建加起来也就接近20个人左右,两三年内走了七个人,应该说流动率很高了。我观察了下,走的大部分同事也还是在设计院、咨询公司、施工单位之间重新就业了,不过基本都升职加薪了。但也有两三个特例,让我眼前一亮,也希望能给各位同行开拓一点思路。

说的第一位,姑且称作A。A毕业于同济土木工程学院,硕士学位,在设计院干了6年造价后,辞职去了一家证券公司做行业研究员。我记得,他当时辞职的时候把我们给震惊到了,尼玛,一个搞造价的,怎么还能去券商这种高大上的单位。后来,才了解到原来他在工作时候,就花费了大量精力在项目财务模型构建及经济评价上,并且自学完成了CFA考试(具体哪个级别不知道)。后来,看了他写的我们行业方面的分析报告,还沿用了我们部门很多造价和财务评价的思路和格式。

再说第二位,姑且称作B。B在设计院干了7年造价后,辞职去了一家大型国企做资产评估和项目投资收购。后来跟别的同事聊天,了解到B做某国外工程可研的时候得以结识毕马威团队(业主请的咨询顾问),B跟着毕马威完成了这个海外项目的前期工作,并且把毕马威做的财务模型,自己动手再做了一遍。

再说最后一位,称作C吧。C二本本科学历,电气专业,工龄应该接近20年。可以说各种项目经济指标了如指掌,他最后抓住机会去了某上市国有企业总部战略投资部,摇身一变成业主了。其实搞造价去业主的也不少,但多数是搞成本控制,或者招投标,或者采购等。

通过这几位同事的故事和经历,我觉得造价其实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工作。不仅仅只有我们所熟知的那些算量、套定额、计价等,如果你想往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也可以试试注册会计师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等。总之,只要你想学,还有一颗不安分的心,这条路你可以走很远。

本文来自百工驿:https://www.baigongyi.com/article/list/3979ec4e31c24438855d99f707150e5c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造价   工作   设计院   定额   阶段   教材   财务   感觉   单位   时间   项目   考试   工程   设备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