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努力就可以变得很好的事都又苦又难,努力“招惹”谁了。

通过努力就可以变得很好的事都又苦又难,努力“招惹”谁了。

距离之前报的技能考试还有整一个月的时间了,除了满心的焦虑和不确定性外,做试题都无法集中精力,整颗心都静不下来。

为什么明明可以靠多练习考题的方法就能通过考试,却还是让我难以专心去学习呢?

明明有得选择和可以努力,为什么我们还是没办法努力去做呢?

努力背后到底是“招惹”谁了,以至于让我们这么反感和没有动力。

其中除了学习苦,努力难,就算都做了也未必会有成绩,或者也未必会好到哪里去的心态外,也更有不想吃苦,破罐子破摔,索性还不如不去努力,刷刷手机多欢乐的想法在作祟。

小时候老师教我们的都是“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等等。

无一例外的都带着“苦”字,来激励我们去努力学习,努力吃苦,这样才能有好成绩,将来才能有大出息。

把学习包裹在苦里,能一时苦中作乐是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的,可是一直苦一直学,却难倒了一大片莘莘学子们。

于是能一直吃苦的人,坚持着吃苦学习,成为了人中龙凤,那些被“努力苦”吓跑的就泯然众人矣了。

这样的心态延续在众人的生活中,也是不想吃苦占据了上风。

试想,上了一天班了,好不容易下班放松下,刷刷手机,看看抖音,在品评下时尚,聊些明星八卦,多悠哉悠哉。

谁肯吃了上班的苦,休息时间还去吃学习的苦呢。

因为不用像学校一样被盯着考试,分数,排名,自然现在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而且就算苦自己一阵子,下班看书,健身,学习,考证等做下来,结果也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总会让人怀疑,就算努力吃苦学习了,也并不见得会比现在好到哪里去,也就还不如这样吧。

估计抱着这个想法的大有人在,这也是普通人心态的通病之一。

一件事情,人们总爱计较眼前既得的利益,忽略长远带来的更大收获。

通过努力就可以变得很好的事都又苦又难,努力“招惹”谁了。

因此总是事也做了,效果没有多大,就急匆匆的下了结论,果断放弃,再转头去追寻下一个看似短期可以获利的好事,结果比我们预期的效果又大相径庭,就再次始乱终弃。

如此周而复始的在做事,放弃,寻找新目标的过程中间疲于奔命,到头来自是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一番折腾下来,还觉得委屈,叫苦不迭得为自己叫屈,继而自我安慰道:我也吃了苦,也努力了,也有在学习,还是没有出成绩,那就怨不得我自己了。

也就心安理得的躲在壳里,一边暗自疗伤,一边苦叹,努力吃苦学习没用,还不如此刻玩手机来得爽快。

毕竟,后者让你逃避现实,沉浸在玩乐中的状态中,确实比读书一下下看不见气质在何方要来得痛快得多。

总而言之就是,大家都明白:吃不了学习的苦,生活会让你吃更多的苦,你还乐在其中时,那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感觉。

明明都明白,做什么让人能变得更好的事情,就是最后什么也坚持不下来,什么都改变不了,这样的煎熬真的让人很难受。

和我这次即将到来的考试一样,迫在眉睫,却努力不下去的状态,让我忧心,同时也让我找到了破除努力“苦”的方法了。

我意识到,要想通过考试,光靠逼自己吃苦,努力背书,答题还是太勉强。

如果从心态和观念上不扭转局面,就算这次用强扭的姿态过了考试,对后期的实践操作考试也不会有好的基础和效果。

认识到最根本的问题后,我知道,要让自己在不强扭的状态下去做题背书,达到知识吸收最大化,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得扭转吃苦受罪这个基本心里面,就要及时调整方式方法,从我可以接受的状态下手去学习。

觉得背书很枯燥,做题太无趣,那就想办法让枯燥和无趣的做题背书,变得不那么让我讨厌。

为此,我找了给我们上课的老师,问他要了可以在手机上做题的方法,这就抵消了,只能在书笔书本上做题的枯燥了。

因为拿手机比拿书本可要轻松多了,是吧?

再有,手机做题的好处是:当时做完当时就给分数,不必再一一对照课本看对错。

而且对照错题看解析,能更直观的知道哪里不会,加强薄弱环节,暂时忽略已经明白的知识点,集中精力对付不会的。

在下一次手机上做题时,之前不懂的习题,更能强化的训练。

背书这个环节我也转换过来了,就是变成打字。

本身我就喜欢敲键盘,就想到:为什么不能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结合学习呢?

我就把背书变成了在键盘上打字。

看着书本的字,在键盘上一个个的敲击出来,不光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象,也练习了打字的速度。

这样可以让我在看到熟悉的篇章时,不用看书就可以敲字出来。

在不熟悉的章节上,就需要把章节读出来,通过大脑传送到手指敲打出来。

这样在脑袋里对之前不熟悉的内容巩固了一遍,敲打时又复习了一回,双重叠加,没记住的也就记住了,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实践下来,我发现每天用在学习上的时间减少了,效果却倍增了,对很多之前看到就头大的概念,也在打字中消化掉了。

我们都是成年人,都知道做哪些事情可以让未来的自己更好,都知道学习是苦的,虽然它的结果是甜的,可人是不愿意再劳累了一天之后,再去下苦功夫,更何况去坚持吃苦。

所以,在自己喜欢的基础上去做那些能让人变好的事情,学那些对我们未来有帮助的技能,就能避免让我们因为怕苦而望而却步。

通过努力就可以变得很好的事都又苦又难,努力“招惹”谁了。

心态上的转变很重要,只有你心里真正接受了这件事,才有动力去做,才会想方设法让自己在坚持的过程中,变得自愿学习,也就不会感到痛苦了。

比如运动。

都知道,运动好,运动妙,运动起来却让人呱呱叫。

我们先从心底里认同运动带给我们的好处,再从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入手,让运动变成跟我们日常的吃饭,喝水一样稀松平常的事情,就不难坚持了。

找到自己可以接受的运动方式,像慢跑,快走,瑜伽,广场舞,跑步,爬楼梯或者打球,骑自行车等等,只要是你喜欢的跟运动有关的就可以。

接着就是固定每天的时间段,不过不用刻意去强求难度,先动起来。

我想起之前一个同事,喜欢把骑自行车当成锻炼的途径,开始是每天上下班骑自行车。

后来发展成出门坐地铁,也要骑一小段路过去,车放地铁站旁。

去菜市场也骑着,还把车篮装饰的很漂亮,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次他请假去火车站接同学,也骑着自行车。

我们都很不理解,说:骑自行车去多慢呀,而且也不好坐呀。

他却自得其乐的:这有什么慢的,骑多了一样快,还不堵车呢,这车后座很结实,送孩子都是坐后座的。

同事就是,典型的把运动发挥到了极致,已经参透到他平时的生活中去了,让他在不知不觉中与运动的状态融合成我们吃饭,睡觉一般的平常。

一件事情做到你可以毫不费力的当成呼吸,吃饭,喝水一样稀松平常,也就没有坚持不下去,苦不苦的考量了。

像学习一项新技能,自考证书,加强对本职工作的精益求精等,努力做给自己人生加分的事情,找出让自己不那么难坚持做下去的方法贯彻,始终的做,出成绩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当你知道做这件事是对自己有用的,可以变好的,就是你觉醒的第1步了。

只要抓住这个念头,尝试着跨出去,不要因为坚持不了而放弃,尝试着在可以改变成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去做它,哪怕慢一点,也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因为你什么都不做,时间也耗费过了,而那些知道找方法做下去的人,时间过去了,可收获却也是实打实的来了。

努力没有招谁惹谁,应该努力改变的是我们的方式方法。

多做些让自己喜欢的努力,渐渐的你会发现喜欢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多,你也会变得越来越好,生活就不那么难了。

通过努力就可以变得很好的事都又苦又难,努力“招惹”谁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努力   稀松   知识点   枯燥   书本   平常   心态   事情   状态   效果   方式   时间   方法   考试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