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任正非往事和华为备胎计划

一文看懂:任正非往事和华为备胎计划

这是 不墨大叔 (ID:bmdashu)的第 128篇推送

1

如果给活跃在大众视野中的企业家们打上标签,马云是鸡汤教父,马化腾是游戏大亨,雷军是风口猴王,周鸿祎是红衣大炮,这些大佬们鲜衣怒马,在中国商业历上刻下自己的名字。

那任正非是什么?

他有些难以定义,不同于以上喜欢站在聚光灯下的「年轻人」,任总总是给人一种强烈的疏离感。

据说,去年大强子缺席的某名单,同样没有任正非的名字,那是因为在他本人强烈要求下,将自己从名单中拿了下来。

他提供了两个说法,一是:华为是群体领导,荣誉加身于一人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二是树大招风,过多宣传对华为乃至国家利益不利。

你可能以为任总是闷声发大财,但实际上,他在华为仅仅占有1.01%的股权,他将99%的股权,全都与员工分享,以至于华为数万员工,全员持股。

这正符合任正非给华为定下的理念:财散人聚。

这也是为什么在996大潮中,华为是少数几个又加班又不被骂的公司之一,人家就是肯给钱,给加班费,你凭什么骂人家?

任总富有吗?作为年营收7000亿公司的创始人和掌舵人,他当然比你我富有,但他却不像马云,王健林那般,习惯谈论自己的富有,谈论华为的成功。

在王健林说起自己的「一个小目标」时,他难道不知道这一个亿的小目标对普通人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但马云说起自己「最讨厌钱」的时,他难道不知道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他们当然知道,但是他们还是选择发表这样的公开言论,一如王健林喜欢表演唱歌,马云喜欢登台唱戏。他们享受关注,享受掌声,享受争议。

这是巨富们的特权,他们不管说什么做什么,总有人会去捧臭脚,总有人会去替他们解释。

但任正非,完全不同。

5年前的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马云王健林在央视节目中为雷军和董小姐颁奖,两拨人看似互踩,实为互捧,雷董两人更是许下10亿赌局,好不热闹。

之前我为这两人专门写过文章,所以不再赘述,只做简单概括:小米营收翻了好几翻,从2013年的270亿,卖到了2018年的1749亿。虽然保持高速增长,却不敌董小姐手下的格力,2018年总营收超过2000亿。

由此看来,两位能当选2013年的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也是实至名归,他们代表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两种模式。

但是华为呢?

2013年,华为营收2400亿元。2018年,华为营收高达7212亿元。

我无意贬低其他企业家,但对比起华为这样的恐怖成绩,又有几个人能在任正非面前自称「年度人物」?

难道是央视栏目组粗心大意,没做好功课?

非也,早在2004年,央视就将任总列为候选人,但编导说,如果获奖,就一定要出席颁奖典礼。

换做一般候选人,就算是没获奖也乐于去现场刷脸,任正非却不愿意,他甚至发动公司公关,将他的名字从候选人名单中摘了下来....

第二年,美国《时代》周刊特意将任正非评选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得知此事后,华为迅速发出邮件称:公司并不知情,公司与该杂志没有过任何往来,不知道为何他们要评选任正非。

“我们认为任正非不堪此称号”

能登上《时代》周刊,也许对其他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荣誉,某些企业家甚至会买下山寨《时代》周刊,让自己登上封面进行宣传。

任正非却看都不看一眼,甚至在邮件中加上了一句:《时代》周刊也是一种媒体,大家读一读,笑一笑就过去了。

虽然这封邮件是以第三人称进行叙述,但是华为上下,估计也只有任正非一人,敢于对自己和《时代》做如此评价。

任正非十年如一日的抗拒荣誉,抗拒光环,并不是因为他谦虚到虚伪,而是因为他打心眼里,感受到危机。

2

2019年1月,距离孟晚舟滞留加拿大一个月后,任正非在华为总部召开记者招待会,记者问到: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

任正非说:这是早晚的事情。

在一旁的华为公关大惊失色,琢磨着一会儿该如何发新闻稿。但如果你在过去20年里关注过任正非,你绝不会对他这种「灭自己威风」的言论感到陌生。

这并非任正非的不自信,他对「失败」的执着,反而是他的动力来源。

2000年,任正非从日本考察回国,没过多久就在华为内部刊物发表了一篇文章,《北国之春》。

什么叫成功?是像日本那些企业那样,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我们又许多员工盲目地在自豪,他们就像井底之蛙一样...稍微一站起来,就有了盲目地乐观,不切实际地自豪。华为在这方面更年期,更幼稚,更不成熟。

很难想象,这样的一篇批评激烈的文章,竟不是出自外部媒体,而出自公司创始人。

在文章中,任正非将华为定义在「秋末冬初」,光看文章还以为华为已经大厦将倾,实际上华为的发展势头正盛,2000年华为销售额就已经达到了220亿,利润高达29亿,位列中国电子百强之首。

盛世之下,任正非警觉,他第一个感受到了华为的危机,并且多次给华为敲警钟,在发表《北国之春》之前,他还曾发表了《华为的冬天》,文章开篇第一句是这样的:

公司所有的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破产,我们怎么办?

任正非如何看待华为的成功?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

3

正因为任正非的焦虑和危机,才有了日前海思总裁何庭波在公开信中提到的《备胎计划》。

何总在邮件了说了很多,却又留下了很多没说。

2012年,华为方舟计划曝光,就连内部人员都对华为的造芯计划持怀疑态度,方舟大会上,一名加入海思7年的芯片专家问任正非:现在我们芯片的投资资金量越来越大,盈利压力也特别大,在短期看不到明显收益的芯片投资越来越犹豫。

也难怪海思的芯片专家心里打退堂鼓,2012年恰好是海思去全力推出K3V2芯片的一年,华为将这枚芯片放入D1四核手机中,而这年,高通和三星的四核处理器在功耗、性能上都遥遥领先。

装载了K3V2的华为手机被戏称为暖手宝,市场反馈非常糟糕,海思士气备受打击,不少人眼看就坚持不下去了。

但是任正非不这么看,他对自己的定位既不是华尔街只看短线的炒家,也不是好大喜功的官僚。

他将自己定义为攻城略地的将军。

既然是将军,就必须要有战略意识,要分清楚短期投资和长期利益,早在方舟计划曝光的八年前,任正非就早就布局,将芯片研发任务交给何庭波。

我给你四个亿美金每年的研发费用,给你两万人。何庭波一听吓坏了,但我还是要给,一定要站立起来。

为什么要站起来?因为要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任正非怎么定义这个策略?两个字,强攻。

2004年,华为才刚刚发展起来,就敢每年烧掉4亿美元,让两万技术人才发动「强攻」,这是何等远见?

从2004年至今,华为没有一天不是活在美国的刻意遏制下。

华为要搞技术,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内买买买,将有目标技术的公司直接买来,做技术整合。

这本就是许多美国公司的崛起套路,华为的动作,让美国人警惕。

所以对于华为的全球并购,美国公司要么是半路截胡,用高价买下华为已经谈好的公司,要么是收购案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驳回,限制华为发展。

随着华为的壮大,美国公司受影响越来越大,比如美国通信大佬思科。2011年,思科无奈裁员6500人,而华为风头正劲,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专利逐年上升。

正当华为打算收购美国3leaf(三叶)公司时,被美国政府叫停。此后,美国政府顶上华为,时不时给华为扣上「间谍」、信息盗窃的大帽子。

这种不切实际的指控,除了贸易保护主义外别无解释。

到了2018年,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压制越来越过分,芯片成了其中的重要砝码,中兴险些被一纸禁令拖垮,2018年,我国进口芯片高达2.06万亿人民币。

2.06万亿是什么概念?整个2018年,我国外贸进口总额为14.09万亿,芯片就占了14.62%,是原油进口总额的1.3倍。

芯片的重要性无需多言,而对于通信巨头华为来说,如果没有任何准备,一旦失去美国的进口芯片,将受重创。

这种情况只是最糟糕的设想,哪怕在中兴事件发生后,人们也不觉得同样的事情会发生在华为身上。因为华为作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供应商,手握5G核心专利高达1600多项。

一旦美国下黑手,全球通信市场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直到昨天。

昨天凌晨,华为被美国商务部和安全局列入管制进出口“实体清单”。

这是一份贸易“黑名单”,这意味着在没有美国政府的批准下,美国公司无法向华为出售技术产品。

什么是最重要的技术产品?

芯片!芯片!芯片!

特朗普甚至签署总统令,宣布美国进入紧急状态,要求美国企业不得使用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的电信设备。

到底是为国家安全,还是利用国家力量消除异己,打压华为?打压中国?

在当下的紧张环境下,你我心知肚明。

昨天凌晨,海思总裁何庭波发表内部信,直指问题中心:我们被打压了没错,但是我们有后手,我们有「备胎」。

一文看懂:任正非往事和华为备胎计划

4

什么是备胎?

备胎就是任正非曾经给何庭波布置的任务:每年4亿美元,给你2万人。

减少对美国的依赖,一定要站立起来。

虽然有K3V2的市场教训在前,任正非却从没质疑过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华为的P系列,Mate系列,都没买国外芯片,不顾市场反馈使用K3V2,一直用到了2013年的华为P6。

没有失败,怎么可能成功?

高压催生出后来的麒麟910,之后海思麒麟一路高歌,到了今年的麒麟980芯片,已经不输于高通旗舰骁龙855。

手机芯片还只是冰山一角,芯片在通信领域应用何其广泛,路由器,服务器,监控摄像头,数字媒体,美国期待着关上华为获取美国芯片的大门,就能遏制华为芯片的进一步发展。

特朗普哪里能想到,华为的备胎,是一直没有停下全面研发芯片的脚步,是过去十年间的4000亿人民币投入。

2018年,全球十大无晶圆芯片设计公司排名,海思位列第五名。

华为早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应对美国最险恶的手段。

在华为发布“备胎转正”消息后,A股芯片概念股全线飘红涨停,而美国的华为供应商股票应声下跌,美国数以万计的岗位将受到影响。

不仅仅实在芯片,甚至在操作系统上,华为也留了后手。就算谷歌不再将安卓授权给华为,微软不再卖windows给华为,华为也照样能继续生存。今年三月,余承东对外确认,任正非正在亲自推进操作系统研发,智能手机和电脑都支持。

我们需要做好准备,这是B计划。

5

是不是拥有备胎后,华为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就能高呼华为万岁了?

当然不是。

备胎计划只能说明华为有所准备,并不意味着华为能高枕无忧。

但就像任总说的,我们必须警惕盲目的乐观,和不切实际的自豪。

我们必须知道,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是生产力,是独立自主,是自立自强。

这背后是数以万计华为人的加班加点,和任正非不惜一切代价,师以夷技以制夷的决心。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能做什么?

我不想去呼吁所有人不顾一切的无脑买华为,因为这种民族主义很容易反弹,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华为的发展。

但是我想说,在国产货和进口货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请尽量购买国产。

别以为你能置身事外,别以为这一切都与你无关。

我们现在看到的摩擦,往简单了说,就是一个强国不想看到我们的技术进步,不愿意公平竞争,不肯承认我们的强大。

一文看懂:任正非往事和华为备胎计划

在他们的逻辑里,中国就应该继续做他们发达国家的代工厂,继续做他们的洋垃圾处理厂,继续为他们买单。

在他的逻辑里,美国人就应该人均高薪大house,美国就应该走在前面,中国人就活该为他们累死累活996,中国就应该为他们接盘。

有这么欺负人的吗?

科技强大有多关键?阿里市值曾突破五千亿美元,美国没在怕的,腾讯市值曾经突破五千亿美元,美国人p都没有一个。

但华为只是掌握了一种核心通信技术,就被美国视为敌人。

细思恐极。

我们曾经被欺负过,但是后来站了起来,我们曾经被压迫过,现在正慢慢找回来。

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都是战士,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利益相关。

你还会觉得,华为的困难仅仅是华为的困难吗?

如果华为倒下了,我国的科技发展真如美国所期望的,被封锁了,被限制了,你猜猜最终付出代价的是谁?

是美国人吗?

不,只会是我们自己。

不墨大叔,同名自媒体“不墨大叔”创始人(ID:bmdashu),不沾点墨,天天写文。为你犀利剖析热点,梳理前因后果,洞察世事百态。喜欢大叔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三星   备胎   华为   美国政府   方舟   思科   麒麟   计划   美国人   美国   中国   大叔   芯片   往事   时代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