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为什么这么遭人恨?

吴京为什么这么遭人恨?

这是 不墨大叔 (ID:bmdashu)的第 108篇推送

1

在上映的第十天,《流浪地球》票房突破30亿人民币,最终票房应该能突破40亿,50亿也可以冲一冲。

春节档过后,恰逢不少演员票房突破百亿,根据不同的计算规则,黄渤和吴京将先后成为“中国票房百亿先生”。两人的不同之处在于,黄渤靠十余部电影达成“百亿”成就,而吴京极有可能,仅凭两部电影,就拿到“百亿”称号。

这是多么恐怖的商业价值!

《流浪地球》在不被看好的前提下,票房低开高走,到今天已经是春节档其他三部电影的票房总和。

但在豆瓣上,微博上,却有不少人留下了这样的评论:

吴京为什么这么遭人恨?

还有直接对吴京侮辱谩骂的...

吴京为什么这么遭人恨?

也就是这些“因为有吴京,所以打一星”用户们的不懈努力下,《流浪地球》的豆瓣评分从一开始的8.4分滑向7.9分,最魔幻的是很多人根本就没看过电影,甚至根本不了解这部电影的情况下,就在豆瓣留下“一星”。

吴京为什么这么遭人恨?

吴京为什么这么遭人恨?

如果豆瓣可以打0星,我想这些人也会毫不犹豫。

在评论电影时不在乎电影本身,在评论演员时不在于演员演技...吴京到底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怎么就这么遭人恨?

这看起来是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给《流浪地球》打一星的人们会脱口而出:吴京宣扬民族主义,搞爱国情怀绑架,大发爱国财。

请千万不要被这些口号给蒙了,这都只是表面现象。

2

吴京95年出道,踏入影视圈后没多久就南下去香港演动作打戏,他第一次被真正被观众熟知是2005年《杀破狼》里那场和甄子丹的著名打戏,那会儿吴京只能做个染白毛的疯狂杀手,这个角色连正经名字都没有,全片几乎没开过口,是一出场就要死人的反派。

吴京为什么这么遭人恨?

作为一个打星,吴京的业务能力有目共睹,这时恰逢华语动作明星出现断代,成龙大哥强撑着每年打一场,李连杰白发苍苍坐上轮椅,甄子丹和赵文卓人品备受质疑。

这是吴京的机会。

等到《杀破狼2》时,吴京从配角变成第一男主,同年,他自己做导演,拍摄了《战狼》。

这部电影是吴京作为导演的咸鱼翻身之作,他此前参与导演的《狼牙》,票房仅有450万,亏损1800万元,拍《战狼》的时候他不得不把自己的房子拿去抵押,1.5亿的投资,吴京自己掏了8000万。

为了拍《战狼》,吴京放弃了很多更加稳妥的机会,王家卫找他拍《一代宗师》他给拒了,路阳找他拍《绣春刀》他又给拒了。为了这部电影。吴京准备了7年,参加了18个月荷枪实弹的特种兵训练,吃了多少苦头,只有他自己知道。

问起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电影,吴京给出的解释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他在灾区赈灾,看到了解放军作出的牺牲和贡献,觉得表现中国军人硬汉形象的电影几乎为零。

这里面有情怀,也有商机。对吴京而言,拍《战狼》是个不成功便成仁的梦想。

好在《战狼》最终票房有5.45亿,考虑到当年《战狼》的成本和演员阵容,这已经是个非常不错的成绩。

但奇怪的是,2015年的吴京为什么没有像今天这样,被这么多人反感,辱骂,甚至唾弃?

从剧情上看,《战狼》和《战狼2》一以贯之,《战狼》甚至要比《战狼2》更加体现吴京作为导演的爱国情怀和集体主义价值取向。

为什么两年后的《战狼2》,让吴京成了中国电影的大反派?

首先我们要看《战狼》和《战狼2》的区别,两部电影最显著的区别不在荧幕上,而在投资回报和商业价值上,《战狼》用1.5亿赚了5.5亿,《战狼2》却用3亿不到的成本,狂赚56亿!

这是多么恐怖的投资回报比例!

更可怕的是,《战狼2》的首周票房仅有9亿,相比之下,曾经的票房冠军《美人鱼》首周票房就有18亿。

这样的首周票房表现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战狼2》靠的是口碑逆袭,用口碑作为宣传工具,不会上豆瓣打分的沉默的大多数们,心甘情愿掏钱去影院看片,让《战狼2》在一个非常不利于营销的档期,坐上中国电影票房冠军的宝座。

但同期上映的电影,从来都是“零和游戏”,电影和电影之间只存在互相竞争的关系,观众们的金钱和时间也不可能支撑每一部电影的票房大卖,《战狼2》挣钱,就有人在亏钱。

就是这个时候,开始有了全网黑吴京的倾向。

吴京的采访被断章取义的拿出来嘲讽,“我爱国无罪”的名言成了吴京最大的黑点。

为什么要从“爱国”上黑吴京?

首先,因为吴京能黑的点很少,作为演员他的确许多不足,比如演文戏念对白略显尴尬,但他本身就是体校出身的打星,在打戏的业务能力上可以说首屈一指。

况且放在今天的大环境里,吴京演技还真不是排在队伍最末的那个,没啥好黑的。

再有,就是吴京本人的私生活清白,夫妻感情良好,妻子谢楠全力支持丈夫的梦想,当时吴京说要卖房子拍《战狼》,谢楠都能许下“要是失败了,我养你”这种承诺。两人结婚没多久就生了孩子,现在都有俩小孩儿了。

和你波叔一比,是不是高下立判?

从爱国的角度来黑吴京,是利益相关者们最后的选择,但这从来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样抹黑的方式效率低,风险大,收益小,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们只能这样走下去。

3

再深挖这个问题,牵扯出来的利益关系就更复杂了。

从吴京的访谈,生活行为,审美趣味,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总结出来,这是一位愣头青式的电影人,他有自己的坚持,不想向资本低头,不想向资本妥协,他以为他能够独善其身,殊不知,他这样做其实动了太多人的蛋糕。

这都是因为,原本的中国电影,是个挣快钱的黄金宝地。

我们来看看2015年前后,观众们都看了些什么电影:四部成本加起来不到两亿《小时代》,票房累计近20亿,还有数不清的综艺大电影,流量艺人作为主演的ip改编电影,这些电影的制作周期短,投入小,回报大。

稳赚不赔。

流量艺人的粉丝们无所不用其极的进行“锁场”,他们以为自己是在支持偶像,殊不知这些得来容易的票房,绝大部分都分到了资本方的手里。

这就是影视圈的快钱,除了电影,在过去几年里国产电视剧也都是这个套路,年轻流量艺人做主演,再加上一两个老演员做“质量保证”,让最终效果不会烂穿地心。

这样的模式虽然很难做出现象级的作品,但投资方看来是稳赚不亏的买卖。至于那些流量艺人,在资方眼里只不过是随时可以替换掉的工具人,永远会有更年轻,更受欢迎的流量艺人冒出来,到时候真正忠心愿意买单的粉丝又有几个?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2017年,在《战狼2》上映的过程中,有一部叫做《三生三世》的电影,爆出粉丝和电影院发生冲突。

粉丝们所谓的“锁场”,说穿了就是为这些少有人问津的粉丝电影买上一张票,2017年电影票补还在,一张40元的票粉丝们只要花上9.9,而这场本来没有人看的电影,就因为你买的这一张票,就得放完全场。

电影院靠什么挣钱?靠的就是在一张张票里抽的那一点点分成,上座率低就直接意味着电影院血本无归,本来粉丝们还有一个叫做“填场”的操作,就是在空场比较多的场次,去多买几张票,让影院不会太难看,提高上座率。

这需要什么?粉丝量啊!粉丝足够多,有人愿意掏钱,才能完成这种给偶像长脸的操作,而《三生三世》这部电影中的流量艺人,恰好失去了这种号召力。

在加上,同期的《战狼2》口碑爆棚,却出现没有场次买不到票的情况,影院也想挣钱,凭什么放着挣钱的电影不放,要放血本无归的电影?

这件事成了一个转折点。出国拍摄多麻烦,枪林弹雨多危险,实景拍摄多费钱,原本投资方轻轻松松就能挣到的钱,现在却要和《战狼2》这样的电影直接对抗。

他们做不到啊。

今年春节的《流浪地球》也遵循着同一个逻辑,拍这样的科幻片多麻烦,不仅要承担投资风险,还要请这么多演员,搞这么多特效,虽然赚得多,但是谁知道能不能保本?

《流浪地球》能够面世,吴京功不可没,导演郭帆直接把吴京称为《流浪地球》的爸爸,在拍摄到最后没钱了,吴京自掏腰包拿了6000万,本身的客串演员也被“忽悠”成了主演。

吴京为什么这么遭人恨?

结果现在《流浪地球》成功了,吴京又挣钱了,他又一次无形之中抬高了竞争门槛,把电影这门生意搞的越来越难做了。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由俭入奢易,观众们吃惯了生猛海鲜,怎么还可能回头去吃土啃泥?

4

千万别误会中国电影就只有吴京这一个“良心”,现在用心做电影的人不少,好电影也会越来越多,我们有幸看到的《我不是药神》,背后也少不了徐峥,宁浩做推手。

但是枪打出头鸟啊,吴京的《战狼2》本身就站在风口浪尖,再加上这次的《流浪地球》,又让他成了众矢之的,豆瓣甚至出现了给钱让影评人“把高分改成低分”的私信。

断人财路,就是杀人父母啊!

以上就是吴京在《战狼2》后,被有节奏,大规模被黑被骂的根本原因。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有些人看上去就是发自内心的讨厌吴京啊!

这解释起来就更简单了,和大人曾经这样说过:

吴京为什么这么遭人恨?

有了这样的前提,在利益相关方有节奏的带领之下,网友们自以为“黑吴京”是自我意识,实际上不过是在一场狂欢中被人当了枪使。

我想评价一位导演,一位演员,还是简单点,中肯一点。吴京的电影绝对称不上是“流芳百世的史诗巨作”,无法在文艺上体现更加深远的价值,但是人家本身就没奔着流芳百世去啊!人一开始就说了,要拍“军事动作商业片”。

你走进一家米店骂人家为什么不卖肉,是不是有些不合适?

更何况,《流浪地球》这部电影里的根本就看不到“战狼特质”,吴京作为演员,不过是在电影拍摄过程中雪中送炭,演了个就义的宇航员,怎么就和爱国扯上关系了?

最后和大家简单谈一谈吴京和爱国。

我们需要问的问题,不是为什么吴京的电影“爱国”,而是为什么有些人不能接受我们有这样的“爱国电影”。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文明,都有爱国主义,甚至民族主义的文化作品,这是一种很平常的现象,你可以不喜欢,你甚至可以反感,但是为什么不能接受这种作品的存在?

就因为吴京拍了《战狼2》,所以往后看到吴京就要侮辱谩骂?不喜欢你不看不就完了,为什么一定要把这团火熄灭才罢休?为什么还要特意在网络上表达自己对吴京的敌意?

《美国队长》何尝不是一种爱国主义文化输出?现在世界文化交融,我们不抵制人家的优秀作品,同时也得给自家的文化作品一些成长空间,对不对?

至于吴京“大发爱国财”的论调,比他精明的商人和投资人可多了去了,怎么就他挣得了这个钱?其他人想挣,也没人拦着啊?

所以,下一次你再去辱骂吴京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这哥们儿到底和你有啥深仇大恨,值得让你大动肝火,恨之入骨?还是说你已经被少部分利益相关者牵着鼻子走,成了人家手里的枪,自己却还傻傻地引以为豪。

不墨大叔,同名自媒体“不墨大叔”创始人(ID:bmdashu),不沾点墨,天天写文。为你犀利剖析热点,梳理前因后果,洞察世事百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大发   爱国   豆瓣   中国电影   大叔   票房   艺人   流量   观众   导演   演员   粉丝   利益   地球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