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DNA中的课文”走红,多年记忆被唤醒,随便一句张口就来

文/馨儿

熟读全文并背诵,是所有学生最不想看到的内容。

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目标。小学生只需做到上课认真听讲,初中生还要按时完成作业。到了高中,学生们都要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我国是具有上下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雄厚的文化底蕴。祖先用智慧创造出的文字代代相传,逐渐成为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

“刻在DNA中的课文”走红,多年记忆被唤醒,随便一句张口就来

因体会不到当时的语言环境,当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比较大。刚弄清生僻字、通假字,又要逐一将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好不容易弄清楚通篇文章的含义,老师一声令下就要背诵全文。被文言文支配的恐惧,每一位学生都经历过。也正是如此,这些诗句牢牢地印在脑海里。

“刻在DNA中的课文”走红,多年记忆被唤醒,随便一句张口就来

刻在DNA中的课文,唤醒多年记忆

默写文言文诗句,可是中考和高考里最容易得分的内容。用老师的话说,这是送分题。在考试中若是有学生没有答对,还会被罚写很多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这是木兰辞当中的第一句。通篇主要讲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感受温情的同时也能学到很多知识。

“刻在DNA中的课文”走红,多年记忆被唤醒,随便一句张口就来

文章的第一句比较魔性且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背诵这篇文章的难度不是很大,但书写是个很大的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这篇文言文的知名度非常高,相信很多人都能接出下一句。这篇经典文章出自孟子之手,非常具有人生哲理。

“刻在DNA中的课文”走红,多年记忆被唤醒,随便一句张口就来

背诵这篇文言文是学生并不能理解其中取和舍的含义,有部分人生阅历后才悟出真谛。“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诗词的流传度也很广。

文章主要告诉学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足够的准备,等到伯乐来时才能展现出自己最优秀那一面。

“刻在DNA中的课文”走红,多年记忆被唤醒,随便一句张口就来

随便说一句,下句张口就来

初高中时期,学校会给同学们准备一本古诗词小册子。上面所有的内容都是考试时的重点,一定要背下来。学生们会在早自习的时候,统一熟读背诵。

21天就能形成一个新的习惯,更何况是几年如一日地重复练习。这些诗词早已被刻在了DNA中,听到上句马上就能说出下句。

“刻在DNA中的课文”走红,多年记忆被唤醒,随便一句张口就来

像是蜀道难中的这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毕业生可以不经思考,直接念出下一句。他们也经常会用这句话,形容考试的难度。

陶渊明写出的《桃花源记》,算是难度适中的背诵内容。虽是生僻字较多,但好在并不难背,熟读之后就能顺下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刻在DNA中的课文”走红,多年记忆被唤醒,随便一句张口就来

向学生描绘出一幅耕田,劳作众人十分欢乐的场景。这种青春愉快的生活,仿佛就在眼前。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世外桃源,可以忘却烦恼抛开忧愁。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考试中经常会出现的词句。毕业多年依然可以脱口而出,足以证明对这篇文章的重视。这种高尚的品德十分值得学生学习。

“刻在DNA中的课文”走红,多年记忆被唤醒,随便一句张口就来

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具有非凡的意义

语文本就是比较难提分的学科,很多同学被文言文折磨得死去活来。他们提出灵魂拷问,为什么一定要学习早已被淘汰的文言文呢?

大家要清楚,学习文言文并不是为了设置障碍,而是让学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一个国家的强大程度,可以从流传下来的语言中看出究竟。

“刻在DNA中的课文”走红,多年记忆被唤醒,随便一句张口就来

一句只有7、8个字的文言文,常常需要学生用20多个字来解释。文言文理解起来比较难的原因,就在于它的精炼。这一精髓可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在与他人交谈过程中,学生可以用最简短的话表达出自己的中心思想。这个能力需要反复的练习也需要有比较好的文言文功底。

“刻在DNA中的课文”走红,多年记忆被唤醒,随便一句张口就来

高中所学知识很重要,一定要学好文言文


文言文对于所有学生难度都是一样的。即便再不情愿,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背诵下来。原本以为背完就会忘,却没想到记忆非常深刻。

很多职场人表示,在大学阶段学到的课程已经忘得七七八八。而高中时期背诵的文言文内容,一直印在脑海中,记忆犹新。

“刻在DNA中的课文”走红,多年记忆被唤醒,随便一句张口就来

高中阶段学习到的知识虽为基础,但对以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万丈高楼平地起,主要依赖地基的牢固性。

文言文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掌握好学习方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背诵。别的学生能做到,你也一定可以。

“刻在DNA中的课文”走红,多年记忆被唤醒,随便一句张口就来

话题讨论:

你印象最深的文言文诗句是哪个?

(以上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花木兰   孟子   伯乐   木兰   生僻字   通篇   文言文   课文   诗句   难度   随便   多年   记忆   高中   知识   内容   考试   学生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