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一石堪当,刀锋上见文章——访雕刻名家陈国锋老师


本期文章


国粹一石堪当,刀锋上见文章

——访台湾古玩城福石缘雕刻工作室名家陈国锋老师

文 | 孟子曰凡事需知晓

图 | 文峰



国粹是什么?


可能很多人说是京剧。余不以为然。


京剧固然精彩,然而历史不过几百年,当今传承也是堪忧。


而书法,应该伴随着文字的产生就开始慢慢萌芽了,少说也有几千年的历史。当然,国粹也不是一种,中国画、中国武术、唐诗宋词等也可以成为国粹。


国粹一石堪当,刀锋上见文章——访雕刻名家陈国锋老师

笔者以为,印章也是国粹,因为一枚小小的石头,承载了书法、篆刻、雕刻、绘画等艺术,边款上的诗词歌赋、刻制后的传拓、钤印后的赏析和收藏,都寄托这中国人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情怀。


我认识的有名篆刻家不多,除了赵凤砚老师,久仰大名的就是陈国锋老师。陈老师跟刘淑峰兄是故交,刘兄多次提及带我去拜访,终于某一个夏日的下午得以成行。


国粹一石堪当,刀锋上见文章——访雕刻名家陈国锋老师


陈老师的工作室在台湾古玩城,当然,这个台湾古玩城不在台湾,在临沂蒙山高架和解放路交界处的东北,也就是涑河南岸。说实话,我之前去古玩城拜访收集陨石的徐淑彬老师时见过陈老师的招牌。


到达工作室时,刘兄已经在那里了,并且说我来晚了,刚刚有一块田黄石被一个老板以五十万块钱拿走了,可惜我没看到。田黄石我是早有耳闻的,以前是“一两田黄一两金”,现在是“一两田黄数两金”,在印章料界跟鸡血石有一拼。


刘兄先作了介绍,然后我们就坐下喝茶、吃桃。其间四处欣赏陈老师的作品和藏品,陈老师还当场刻了一枚印章。


国粹一石堪当,刀锋上见文章——访雕刻名家陈国锋老师


这些东西我不陌生!


它们让我想了自己小时候。那时我才读小学四年级,我奶奶家里有叔叔的几个书箱,里面放着几枚青田石和几把篆刻刀,我时不时就偷拿出来玩。有一天突然想自己刻个印章,但是不敢用叔叔的印石,我就捡了一块碎砖头,用磨石磨了一个小方块,开始在上面下刀,大概用了三天时间刻成了,刻的是正字,印出来是反的,歪歪扭扭,但是那是我的第一枚印章。多少年后,我向叔叔提及此事,他竟然想不起来他的书箱中有过什么印石和刻刀。


后来我断断续续练习刻章,模仿齐白石的风格。三十年来,除了为自己刻,只为两个人刻过私章,一个是工作后的老领导,一个是相过亲的姑娘。姑娘是个好姑娘,爱好艺术,画画不错,就是缺少安全感,必须有付了全款的房子才肯结婚,我后来就知难而退了。


国粹一石堪当,刀锋上见文章——访雕刻名家陈国锋老师


这些年来我刻印,有时还是会刻正字,因为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能体现书法创作的原貌;自从见了赵凤砚老师烧制的瓷印章后,我更是主张在泥坯上刻字,因为泥坯松软,你甚至不用描字,刀笔合一,走刀一气呵成,刻完后烧制成陶瓷。正字的印章怎么用呢?显然不能随意往书画作品上一盖就完事了,但是可以用传拓的方式把印章的上文字拓下来。


陈老师是福建人,据说十五六岁就来临沂了,最早跟临沂的制砚大师刘克唐老师还有接触,似乎是跟着学过雕刻。后来他自己慢慢积累,既雕刻印章也雕刻摆件,还从事石料的收藏和销售,逐渐有了名气。


国粹一石堪当,刀锋上见文章——访雕刻名家陈国锋老师


谈及自己的学徒经历,陈老师很有感慨,那时候才真是学手艺,先磨心性、再练基本功,能上手搞创作得需要很多年的时间。匠人精神是怎么来的?就是从扫地提水等打杂工作上积累起来的,要出师没有个十年八载怎么行?德国现在还有学徒制,我们几乎没有了,我知道的只有理发这个行业还有近似学徒制的影子,你看那理发店的小伙子,一般就是十几岁辍学的,整天负责洗头、扫头发……


我们没有了学徒制,有职业教育。考不上大学或者高中的,很多人去了职业学校。但是,这些职业学校培养出来了我们需要的职业工人吗?培养出了匠人精神了吗?


国粹一石堪当,刀锋上见文章——访雕刻名家陈国锋老师


好像没有!大众的印象是,这些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整天打游戏、谈恋爱,吊儿郎当,抽烟、喝酒、烫头发,整个一于谦老师,而且比于谦老师还多一样,那就是纹身。学到什么知识了?素质过硬了吗?就是混一个文凭,该干嘛还干嘛!这些学生,很多还不如蓝翔技校的学生们学得踏实。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很多工作岗位会被机器人替代。我们的职业学院要考虑下如何培养适应时代的职业工人;我们的职业院校的学生们,要考虑下自己以后凭什么找一个不会失业的工作。


国粹一石堪当,刀锋上见文章——访雕刻名家陈国锋老师


陈老师永远不会失业,因为他不仅有技术,还有艺术,以及在从事技术和艺术道路上积累的经验、名气、人脉。


我看到有篇专访,称陈老师是“石伯乐”,文章写道:


一个不放弃自己内心喜好的人,在漫长的时间抽离中,默默地做自己喜好的事。陈国锋将雕刻升华为艺术。他以雕刻师之修为,以伯乐之眼力,先赋予以型,再融入神采。型为雕工娴熟,神为雕刻工匠的艺术修养,二者合二为一,方可称为寿山石的的伯乐,正所谓“伯乐善雕,因缘而就。伯乐善雕,赋彩凝神”,陈国锋当为石之“伯乐”。”


如此一来我就认识两个“石伯乐”了,另一个是兰陵观赏石协会的刘磊老师。刘老师是发现、收藏奇石,属于天然去雕饰;而陈老师是通过加工赋予石头崭新的生命,属于巧夺天工。一石之上,有大学问;一刀之下,有大文章。


国粹一石堪当,刀锋上见文章——访雕刻名家陈国锋老师

与石头打交道,比和人打交道要好,因为“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石不能言最可人呵!


跟陈老师又聊了很多,尤其是学到很多关于印章石的知识。后来因为刘兄还有要事在身,我们就一起告辞了。走的时候陈老师提出要为我们每人刻一枚印章。


刻什么呢?我最终想了四个字:


刀笔吏隶。


为何是这个四个字呢?当然是大有深意,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尽在其中矣。唯吾自知,唯吾尔足。


辛丑六月,记于云中书房。



国粹一石堪当,刀锋上见文章——访雕刻名家陈国锋老师


附:

“伯乐”善雕 ——雕刻艺术家陈国锋写真

作者:赵细溪


固守着一份坚持和执着,他二十年“磨一剑”,以精工细作的精心耐心与细心,将一堆天然的石料雕出了百变的形态;又以自身的修养与美学眼光,为石雕作品注入了灵魂。质地上乘,形神兼具,寓意深刻,这便是寿山石雕刻艺术家陈国锋作品的精髓之所在。

国粹一石堪当,刀锋上见文章——访雕刻名家陈国锋老师


伯乐是怎样练成的

因喜欢而磨练,因爱而孜孜以求,最终将被称为天地之精华寿山石升华为艺术瑰宝,也成就了自己的雕刻艺术追求。这便是寿山石雕刻艺术家陈国锋的雕刻之路。


一件价值不菲的寿山石艺术品,包含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超凡脱俗的寿山石,这是自然赋予的,可遇不可求。但刚出土未经打磨雕琢的高品质的寿山石石料,就如混迹于马群中的千里马,其中的光泽被浮土尘埃所掩饰.而慧眼识马的伯乐便是雕刻艺术家。第二,如何让好的寿山石材质大放异彩,使其成为价值连城的珍宝,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经年不衰,就如乾隆的三链印章。可以说,将一块稀缺珍贵的寿山石拔高到艺术品的是技艺娴熟、慧眼独具的雕刻艺术家。第三,寿山石雕刻后的作品缘何被称为艺术品,并有着令人们趋之若鹜(wu)的魅力?这也源于雕刻艺术家们赋予作品的艺术生命力,他将一块珍贵的石头内,雕刻入了传统美学价值,与艺术品位。

国粹一石堪当,刀锋上见文章——访雕刻名家陈国锋老师


总而言之,高超娴熟的雕刻技艺是创造高品质寿山石艺术品的基础。而高超的雕刻技艺离不开日积月累的磨练,勤能补拙,亦能生巧。陈国锋先生自幼酷爱寿山石雕刻艺术,自十五岁开始学习雕刻技艺。先师从寿山石雕刻名家陈明志先生,后又得到了福建工艺美术大师林丽弓先生的悉心指导。在十多年的学习历程中,陈国锋以做到最好的决心,做到最精致的耐心,做到最出色的信心,勤于练习,不懈努力。

他用小小的的刻刀,在寿山石的方寸之地,拿着“与古为途”的胸襟和能量,牢牢把握寿山石雕“透气、贯气”,静中有动,以实现虚的雕刻特点,其熟练掌握了圆雕、高浮雕、镂雕、薄意等多种雕刻手法,尤其擅长的高浮雕、圆雕,其山水、人物、古兽等作品,随色赋形,格调清新、构图严谨。在刀法上,既有尖刀深刻,剔透灵巧的韵致,又有圆刀薄刻,古朴典雅的风格。

国粹一石堪当,刀锋上见文章——访雕刻名家陈国锋老师


其作品《弥勒佛》中,陈国锋以寿山石的旗降石作为石材,质地细腻脂润,色泽柔亮的材质不但凸显了弥勒佛的宽厚慈润,也将十八子的童真与可爱桥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该作品中,慈眉善目的弥勒佛身形圆润的盘腿倚坐于暗紫色的塔座之上,微昂着头,袒胸露腹,双耳垂肩,笑口大张。右手安放处有佛珠悬挂,身边环绕着神态各异的十八子,整个画面热闹而祥和。其中,陈国峰先生以传神的刻刀,将弥勒佛的笑容刻画的入木三分,具有着极强的渲染力,让观者不由会想起“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该作品不但包含了“忍为高,和为贵“的深刻人生追求,其选用红豆杉珍贵木材、并雕有“五福临门”的底座,也隐含着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忠的美好寓意!整幅作品所传达出的“生活和乐”的深刻人生主题,让人心之向往。

事实上,每一块寿山石都是有灵性的,有自己的生命和语言,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是艺术家之神与自然对象之和谐沟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伯乐”善雕,因缘而就

如何在雕刻的艺术品内注入神韵,如何让晶莹剔透的石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这是高于雕刻技艺、却比雕刻技艺更有价值含量的艺术,也是工匠与雕刻艺术家的区别。

一件绝佳的寿山石艺术品,贵为天然,成于雕工。但即为天然,石便有裂、有格、有砂、有膏等瑕疵。正如人性有善恶之分,人体有病患之痛。从一块天然原石到价值不菲的寿山石雕刻工艺制品,包含选石、构图、雕刻、上色等一系列流程,每一步都异常复杂,所有的步骤都是高超的工匠精神与艺术修养相结合而成,这是考验工匠眼力、体力、精力和技巧的活儿。也可以这样说,雕刻艺术家如医,更似伯乐,诊石、识石,再以自身高超的雕工为药引,妙手回春,化腐朽为神奇。陈国锋先生在十几年的雕刻艺术的生涯中,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他根据自然赋予石材的本质、巧色,在“选石审石”“墨绘勒线”“铲地分层”的操作上,做到胸有沟壑。因势利导的对石材巧色加以运用,因式造型,真正做到了“随类

国粹一石堪当,刀锋上见文章——访雕刻名家陈国锋老师

“色俏者,赋予花卉鸟兽之形;凡石裂者,则山水尽宜也。”他以“伯乐”识石的智慧,巧夺天工的雕刻技艺,将自然赋予石料的内涵和寓意一点点刻画,将一块未经开凿的原石,丰富成为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经他雕刻的艺术作品,既有顺其自然的流畅,又有气韵不俗的艺术之美。其作品《海底大世界》中,选用了温纯深润,层次分明的寿山芙蓉石,浅色的底色犹如云拖雾绕,明艳的内在宛若朝霞,红黄两色绵延过渡,韵致斐然,黄者如熟栗,黄则如金似玉。陈国锋巧用石料,在鱼群中将黄俏雕刻成两只跳跳鱼,以此来凸显出群鱼的立体感和动感;而作为配景的白俏则雕刻成珊瑚与浪花,这样的配景无声的衬托出了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欢快浮游的情景。整幅作品的雕刻技巧成熟,布局得当,无比生动的呈现出了海底世界的和谐之美。

“伯乐善雕,凝神赋采”,陈国锋先生雕刻一幅作品,往往需要以雕刀数以万计次的凿刻,其花时之长,功夫之深,雕刻之精细,运刀之小心,令人叹为观之。在机器制作几乎取代了手工制作的现代,他守望着匠人的完美精神,以石为伴,以雕刻刀为伍,在十五年的光阴沉浮中,静静的寻石、识石,雕石,直至雕出了绝世惊艳的作品。

一个不放弃自己内心喜好的人,在漫长的时间抽离中,默默地做自己喜好的事。陈国锋将雕刻升华为艺术。他以雕刻师之修为,以伯乐之眼力,先赋予以型,再融入神采。型为雕工娴熟,神为雕刻工匠的艺术修养,二者合二为一,方可称为寿山石的的伯乐,正所谓“伯乐善雕,因缘而就。伯乐善雕,赋彩凝神”,陈国锋当为石之“伯乐”。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寿山石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根脉。攀登在寿山石雕艺术领域的陈国锋先生,在今后的创作中将不断的修炼自己的眼力心法,完善雕刻技艺,在传承经典文化、提升寿山石雕的艺术价值的道路上努力奋进,从而为喜爱寿山石雕的广大客户,奉献出更多更好的寿山石雕刻艺术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国粹   伯乐   老师   寿山石   弥勒佛   工匠   石雕   刀锋   石料   印章   技艺   艺术品   名家   艺术家   陈老师   艺术   作品   文章   陈国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