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对邓稼先说的那句"再见",内蕴万语、意味深长……

杨振宁对邓稼先说的那句


这两天,杨振宁在100岁

农历生日会上

对邓稼先的跨越半个世纪的答复

感动了很多网友。


已是百岁的他深情地说:

稼先,我懂你“共同途”的意思,

我可以很自信地跟你说,

我这以后五十年

是符合你“共同途”的瞩望,

我相信你也会满意的。

再见!


一句“再见”内蕴万语,

有心有灵犀的释然,

有殊途同归的豁然,

有望穿生死的淡然和无愧于心。


杨振宁对邓稼先说的那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这是50年前,

邓稼先写给杨振宁信中的一句话,

这封信的原文如下:



杨振宁对邓稼先说的那句

NO.1

“我愿引毛主席

这句话与振宁共勉”


杨振宁对邓稼先说的那句

1971年邓稼先给杨振宁的信

杨振宁对邓稼先说的那句


振宁:


你这次回到祖国来,老师们和同学们见到你真是感到非常高兴。我这次从外地到北京来看见你,也确实感到非常高兴。在你离京之后,我也就要回到工作岗位上去。


关于你要打听的事,我已向组织上了解,寒春确实没有参加过我国任何有关制造核武器的事,我特地写这封信告诉你。


你这次回来能见到总理,总理这样的高龄,能在百忙中用这么长的时间和你亲切地谈话,关怀地询问你各方面的情况,使我们在座的人都受到很大的教育,希望你能经常地想起这次亲切的接见。


你这次回来能看见祖国各方面的革命和建设的情况,这真是难得的机会。希望你能了解到祖国的解放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毛主席说:“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你谈到人生的意义应该明确,我想人生的意义就应该遵照毛主席所说的这句话去做。我的世界观改得也很差,许多私心杂念随时冒出来,像在工作中,顺利时就沾沾自喜,不顺利时就气馁,怕负责任等等。但我愿意引用毛主席这句话,与振宁共勉。希望你在国外时能经常想到我们的祖国。


这次在北京见到你,时间虽然不长,但每天晚上回来后心情总是不很平静,从小在一起,各个时期的情景,总是涌上心头。这次送你走后,心里自然有些惜别之感。和你见面几次,心里总觉得缺点什么东西似的,细想起来心里总是有“友行千里心担忧”的感觉。因此心里总是盼望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夜深了,不多谈了。代向你父母问安。祝两位老人家身体健康。祝你一路顺风。


稼先


8.13/71


一封长信,洋溢着质朴的深情

与厚重的友谊,

也在当年的杨振宁心中

激起巨大的波澜。


杨振宁与邓稼先是“发小”,

又同在美国留学,

但一个留在美国,

一个回到中国,

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一个鞠躬尽瘁、为国铸核盾,

一个在世界物理学界

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杨振宁对邓稼先说的那句


虽然选择不同,

虽然远隔千万里,

但他们都在为同一个目的

而奔走着、努力着,

在各自的领域,用不同的方式,

耗尽所有的努力,

只为共赴那句“千里共同途”……



杨振宁对邓稼先说的那句

NO.2

杨振宁为祖国做过什么?




①他致力于沟通中美两国关系



商务印书馆

刚刚出版的《晨曦集》增订版一书,

披露了很多杨振宁的人生细节。


其中记载,

1971年夏天,

杨振宁到中国大陆探亲访问。

回美国后在许多地方,

包括多所大学和好几个中国城,

做有关新中国的演讲,

介绍“中国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引起轰动。


杨振宁对邓稼先说的那句

▲1971年杨振宁演讲记录的封面。


这篇名为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的演讲,

洋溢着杨振宁对新中国深厚的感情,

改变了很多美国人

对新中国的印象。

为此美国中央情报局

多次找他“谈话”。

他一度面临被暗杀的风险。


在这次演讲之前,

他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科学家;

在这次演讲之后,

他增添了新的身份——

社会活动家。

参加和组织各种活动,

不仅浪费科研时间,

也充满危险,

可为了让祖国被更多人了解,

杨振宁坚持了下来。




②他是保钓运动的精神导师



上世纪70年代初,

日本政府妄图侵吞

中国领土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


杨振宁对邓稼先说的那句


1971年10月29日,

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举行

审议归还冲绳协定相关听证会。

会上,杨振宁以流利的英语指出

美国海军将钓鱼岛

当作琉球的一部分的错误做法,

阐明钓鱼岛并不包含在1951年的

《旧金山对日和约》之内,

义正词严地

从历史、地理等多个角度

陈述钓鱼岛列岛属于中国

这一无庸置疑的事实!


留在美国这次听证会历史档案中的

就有杨振宁的证词。

杨振宁因此和数学家陈省身一起,

被称为保钓运动的精神导师。


杨振宁对邓稼先说的那句

陈省身当年为首签名发出《告美国政府公开信》


2005年7月4日,

杨振宁与曾参保卫钓鱼岛运动的

老将们一起召开记者会

表达保钓的立场、

签字声明指责李登辉发表的

“钓鱼岛是日本领土”的错误观点。


晚年的杨振宁

依然关注保钓运动。

他在清华大学的办公室里

一直悬挂着纽约州立大学保钓会

发行的《石溪通讯》的封面照片。




③他在科研和教育领域做出卓越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的科研事业亟需发展,

杨振宁在科研和教育方面对国内的帮助,

就更多了。


杨振宁对邓稼先说的那句


他在1980年创建

“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

在中国香港和美国筹措资金,

策划和资助了中国学者访问项目。


他帮助了大批中国学者到美国深造,

归国者有多位当选两院院士,

这些人中就包括后来

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的陈佳洱、

担任过复旦大学校长的杨福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昌璞、谷超豪等人。


杨振宁对邓稼先说的那句


他帮助中国建立了

第一批现代物理实验室,

一手促成了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创立。

杨振宁还建立“杨振宁奖学金”,

帮助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完成学业!


1986年,

杨振宁的好友、数学家陈省身

邀请杨振宁参与

南开大学理论物理室的创立,

杨振宁欣然答应。


杨振宁对邓稼先说的那句

▲杨振宁与陈省身交谈


起初,由于经费紧张,

理论物理室讲习班的部分费用

要靠杨振宁从香港募捐。


他不仅为南开大学

主办的国际会议筹集资金,

还从香港为数学所

购买了第一台计算机和激光打印机。




④他从未改过自己的政治选择



在满目疮痍的落后中国长大的杨振宁

一直以来始终以身为中国人为骄傲,

他最期待的是

中华民族的复兴。


有一次杨振宁做演讲,

当主持人介绍杨振宁

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时,

杨振宁立即举手加了一句:

“那时我持的是中国护照!”


杨振宁对邓稼先说的那句


杨振宁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

第二年台湾当局就授予他

“中研院”院士,

并多次邀请他访问台湾,

他均严词拒绝!


1970年代后期,

杨振宁出任全美华人协会会长,

致力于向美国社会介绍新中国,

并强调中美建交的必要性,

曾因此遭到国民党驻美国机构的辱骂,

甚至被台湾当局污蔑为“杨匪”,

但他从未更改过自己的政治选择。


香港中文大学很早就想

授予杨振宁名誉博士学位,

但杨振宁一直没有接受。

因为在1997年之前,

授予仪式上有一个英国传统,

接受荣誉学位的人

要到英国校监面前鞠躬,

然后校监拿一根小棍子

在接受者头上敲一下,

而杨振宁不愿意对着英国人行这个礼。

等香港一回归,

校监是中国人了,

他立即接受了。




⑤他坚持从国家实际考虑问题



1978年,中央领导就建造高能加速器

向杨振宁征询意见。

杨振宁明知大家都希望他表态支持,

但考虑到当时

国家百废待兴的实际情况,

他认为有很多事情

比大型加速器更值得做,

因此坚定地表明了反对态度,

不附和任何人的意见。


2016年,

建造大型对撞机的声音又出现了,

杨振宁考虑到成本效益,

在网上发表了文章

《中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

第二次表示反对。


杨振宁对邓稼先说的那句

▲丘成桐


如果纯粹从推广自己

研究成果的角度出发

杨振宁应该毫不犹豫地支持

超大对撞机项目上马,

但他明知会得罪人,

还是一如既往地讲出自己的看法!


很多人激烈地反对他的观点,

包括知名数学家丘成桐。

但即便与杨振宁的观点针锋相对,

丘成桐也不得不承认,

超大对撞机进行的实验背后

基础理论都用到了杨振宁的学说。

“每一次突破后,

我们对杨先生的学问更加佩服。”



杨振宁对邓稼先说的那句

NO.3

杨振宁与邓稼先的

“殊途”与“同归”


很多人对杨振宁的成就不了解,

不知道他对物理学的贡献有多大。

下面我们就形象地讲一讲。


杨振宁对邓稼先说的那句


杨振宁是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中美国两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有超过十三项诺奖级别的研究成果。


其中最重要的要属杨-Mills理论,

它为现代规范场打下了基础,

被全世界的物理学家们公认为是

20世纪最伟大的理论结构之一!


杨振宁对邓稼先说的那句

▲杨振宁、邓稼先与杨振平


曾经有人评价,

人类20世纪的物理学

有三件里程碑的事件,

第一件是相对论,

第二件是量子力学,

第三件就是杨振宁的规范场。

近五十年来,

所有粒子物理学家拿到的诺奖,

或多或少都是在

杨振宁研究的基础上获得的。


尽管在物理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是当我们一提起杨振宁,

还是会想到邓稼先,

想到他们当年面临回国时

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


杨振宁对邓稼先说的那句

▲邓稼先


事实上,杨振宁和邓稼先

在物理学研究上有着很大的区别。

邓稼先是核物理方面的专家,

杨振宁是搞理论物理的,

如果当时回去,

对国家建设起不了实际作用,

研究也很可能止步不前。


杨振宁对邓稼先说的那句

▲杨振宁与李政道


在美国期间,

他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国内的情况。

中美关系一有复苏迹象,

他立马着手回国事宜。

1971年,杨振宁回国探亲时,

毛主席亲自接见了杨振宁。


在那次接见中,杨振宁提出“要求”,

他开列了在北京要见的人名单,

第一个人就是邓稼先。


杨振宁对邓稼先说的那句

▲杨振宁受到周总理的接见


在这次探亲时,

杨振宁问邓稼先,

中国研发原子弹,

美国专家有没有参与?

邓稼先向上级请示后,

写信向他讲明,

中国原子弹是自主研发的,

美国专家并没有参与。


杨振宁收到信时,

正好在一次宴席上,

看到这个回答,

他当场激动得哭了……


这封信使杨振宁大受振奋。

也为他以后在美国做的

种种有利于祖国的工作

提供了动力。

这就是本篇文章开头

邓稼先手写的那封长信。


在信的结尾,

邓稼改写了苏轼著名的中秋词,

希望能跟杨振宁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

科学家的浪漫与深情

跃然纸上。


杨振宁对邓稼先说的那句


杨振宁在百岁生日的发言中说:

“邓稼先是我中学、大学、

在美国的知心朋友,

我想他跟我的关系

不止是学术上的关系,

也超过了兄弟的关系。”


“共同途”的意思,

他原来不懂,后来终于明白。

他与邓稼先虽然做了不同的人生选择,

但在对祖国的情感上面,

其实一直都是同道中人。

过去如此,现在如此,

即使未来见了老友,

也无愧于心。


其实,杨振宁从1990年代

就开始担任教育部

遴选“长江学者”的评委。

1997年担任清华大学

高等研究中心主任,

曾从海外募集1000多万美元

用以资助清华聘请海外专家。


2003年他回到清华,回国定居。

又将多年积攒的近200万美元

捐献给清华大学。

2015年,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

成为中国公民。


一个在国内兢兢业业,做“基石”;

一个在国外心系人民,筑“桥梁”。

邓稼先与杨振宁

这两位伟大的科学家

既选择“殊途”,也终于“同归”。

邓稼先做到了为祖国

放一个“大炮仗”,

而杨振宁做到了邓稼先在信中

嘱咐的一切。


50年漫长岁月中,

他时刻没有忘记祖国,

并替邓稼先这位为中国核事业

“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的老朋友、好兄弟

亲眼见证着祖国

一天天繁荣、强大!


杨振宁对邓稼先说的那句


中秋刚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中

蕴藏的跨越半个世纪的美好愿望,

我们一定能够深切体会。


向邓稼先先生致敬!

祝福百岁的杨振宁先生:

生日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钓鱼岛   南开大学   诺贝尔奖   清华大学   内蕴   但愿人长久   香港   美国   意味深长   物理学   院士   新中国   中国   祖国   物理   理论   人生   杨振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