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美术那么棒,主题那么沉,观众有点累,国漫行不行?

2019年7月,一部电影横空出世,以超过50 亿元的票房位居年度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榜榜首,成为迄今为止中国动画电影史上票房第一、中国电影史上票房第二(仅次于《战狼2》)的作品,在此之前,没有人想到竟然在2019年的后半年有这样一批黑马能够超过《流浪地球》问鼎榜首,它就是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而在这部电影的后续彩蛋中更是简单直接,为自己的续集《姜子牙》做足了宣传。

珠玉在前,电影《姜子牙》早已攒足了热度,上映前的预售票房就已破亿,成为2020年国庆档首部预售过亿的影片。上映前夕,工作人员更是让哪吒与姜子牙来了一次梦幻联动,为这部“封神宇宙”的第二部作品铺路。

终于,在今年国庆档本片如期上映,又以3.42亿票房刷新中国电影市场动画电影单日票房纪录。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部大热的动画电影——《姜子牙》。


《姜子牙》:美术那么棒,主题那么沉,观众有点累,国漫行不行?


2019 年度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将动画电影的市场影响和创作水平推上了新的高度。而在之前动画电影受到大家的关注则是2015年的长篇动画《大圣归来》,凭借着精良的制作,曲折的情节,《大圣归来》一扫国产动画低龄化的市场局限,打开了国产动画的大门。

在此之后,《白蛇缘起》、《大鱼海棠》等更是将动画电影中的中国美学运用到极致,但是相比起精致的特效和动画制作,电影中的剧情却常常受人诟病。而《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点,影片有意识地通过动画艺术展开时空世界观的建构,基本完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想象世界的营造。

植根于民间信仰的《封神榜》小说,《哪吒》重新整合了不同神灵的角色与属性,这不仅适时地推进了故事进展,创新了传统角色的形象,也为IP和续集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良好的世界观基础。在某种意义上,《姜子牙》的出现是必然的,而这样的创作前提更是奠定了姜子牙的基调:一部诚心之作,一部野心之作。


《姜子牙》:美术那么棒,主题那么沉,观众有点累,国漫行不行?

相比起褒贬不一的剧情探讨,对于本片的画面制作,观众还是十分买单。无论是前期神话故事铺垫采用的2D形式还是后期更加立体有血有肉的3D呈现,都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美学享受。

电影的一开始以二维的形式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姜子牙与九尾的大战,可谓是先声夺人。九尾的妖媚邪气,背景的恢弘精致十分惊艳。

而这样的呈现背后的艰难可想而知:繁复的细节,炫技的创作的背后是工作量是呈几何倍数的增长,一个高级的原画师,1到2天才能够画1帧的镜头,其中一个巨斧落下大海的镜头,背景有600多图层,一个ps文件在电脑上要黑屏很久。

而后期的3D的画面也毫不逊色:姜子牙身上的服饰,四不像的毛发,虽然不像《冰雪奇缘2》里那样毛发纤毫毕现,但也是将细节做到了极致,更不必说之后大场景:冰天雪地的北海,荒芜幽暗的幽都山,玄鸟划过天空的唯美景象。就像电影的导演说:美的东西、国风的东西才会让观众疯狂。


《姜子牙》:美术那么棒,主题那么沉,观众有点累,国漫行不行?

不像《哪吒》一样终极大战最后才出现,《姜子牙》在特效的制作中全程没有尿点,一开始的大战,中期误入纣王的地盘,后来九尾打破归墟,放出狐族子民,到最后姜子牙毁掉天梯,全片的大场面制作数不胜数,也正是这些场景让本来有些单薄的剧情不显得无聊,反而充满了节奏感。1600人团队4年时间打磨,我认为在画面制作上,《姜子牙》甚至超过《哪吒》,成为国产动画美术层面的新标杆。

接下来聊聊剧情,这也是本片口碑两极分化最多的部分。

和很多网上彻底的失望不同,在我看来《姜子牙》虽然剧情安排上说不上多么的出彩,但是绝对不差,配上绝美的画满也不会觉得不相配。

不同于原著中讲述了姜子牙斩妖除魔的一路经历,电影则更像是一个后传:将笔墨聚焦在姜子牙打败九尾后的故事。电影中也出现了很多《封神演义》中观众耳熟能详的元素:元始天尊、四不像、妲己、打神鞭等等,并且主创们还在其中加入了《山海经·海内经》的元素,例如北海、幽都山、黑水、玄鸟等意象,保留了一份相对纯粹的手工质感和作者特色,将传统文化汇入现代语境,完成极富中国特色的影像文本。


《姜子牙》:美术那么棒,主题那么沉,观众有点累,国漫行不行?

人物塑造上,在《封神演义》以及其他的影视作品中,姜子牙的形象更加偏向于一个白发苍苍的智者或是一个出尘的神仙形象,而电影中的姜子牙形象则看上去更加有烟火气息,俨然是刚刚从《这个杀手不太冷》片场过来。

其实,整个电影结构剧情非常的简单:姜子牙在与九尾的大战中,发现九尾的体内有一无辜元神,尽管师尊告知他这只是狐妖幻想,心怀慈悲的他还是相信自己的直觉,因为在大战中的一意孤行,姜子牙被师尊贬到了北海,只有他承认了错误了才能重回静虚宫。但真相是师尊为了统一三界,让狐族与人类连上宿命锁,最后却将狐族赶尽杀绝。


《姜子牙》:美术那么棒,主题那么沉,观众有点累,国漫行不行?

《姜子牙》其实整部电影探讨的主要的问题,就是:何为苍生?何为神?

对这一类辩证的问题的探讨导致了姜子牙的信仰危机,也就是所谓的认知失调: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电影将大众熟知的电车难题抛给了观众,但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一类的问题往往都没有最好的答案,电影的结尾看似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结局,但是它也没有办法告诉我们真正的解决办法。

在师尊看来,所谓的斩妖除魔,最终不过归结到“斩善”,而姜子牙类似于救世主的形象,则认为:不救一人如何救苍生?对于所谓的权威进行了挑战,而电影最后毁掉天梯也就象征着对于权威的挑战与冲破。当然这就又涉及到了另一个问题:何为苍生?师尊眼中的苍生是秩序井然、等级森严的封建系统,而姜子牙心中的苍生是人人平等,神、妖、人皆是苍生。


《姜子牙》:美术那么棒,主题那么沉,观众有点累,国漫行不行?

这样一个上升到哲学思辨的主题也间接导致了《姜子牙》的口碑两极分化,虽然《哪吒》使得国产动画的受众打开,但是不得不承认动画电影在多数情况下还是一个合家欢的类型,但《姜子牙》电影的目标受众显然是年纪更加大一点的受众,这就使得很多抱着轻松愉快目的前去观看的观众觉得过于沉重。其次,比起《哪吒》中“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样虽然层次不深但是够热血够燃的一个主题,《姜子牙》的命题过于宏大,宏大到其实最后电影也没有给出一个好的解释。

但是我仍然支持这部电影,为什么?

因为我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了中国动画工作者一次勇敢的尝试,让我看到国产类型片的另一种可能。个体与苍生的对立,个人与体制的对抗,系统对人性的束缚,这与我们传统“舍小我成就大我”的观念有所不同,但以普世的视角去看个人,其实又会发现,哪吒与姜子牙十分的相似哪吒做自己的英雄,姜子牙做自己的神,都传递出了逆天改命的主题,只不过哪吒是为了自己的命运,而姜子牙是为了别人的命运。


《姜子牙》:美术那么棒,主题那么沉,观众有点累,国漫行不行?

此外,我们也能在很多电影的细节中看出主创的野心,除了宏大的主题,宿命论、战后生活的重建等等命题的探讨,虽然使得电影亲民和娱乐性,但是也留给了观众与思考的空间。

其中有一个场景:小九和姜子牙进入幽都山,遭到了怪物的攻击,最后在骨风铃的作用下,怪物退去,原来他们都是想要回家的冤魂,最后玄鸟到来,带走了冤魂。导演在这一情节中插入了对生与死、落叶归根以及战后世界的思考,也非常值得体味。


《姜子牙》:美术那么棒,主题那么沉,观众有点累,国漫行不行?

而对于苍生的概念虽然电影中没有具体的呈现,但导演在一次访谈却向我们透露了一个原本想要展现的结局:悟道是以神的身份去拯救苍生,但姜子牙用神的身份还没法理解什么是苍生,他只有变成人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苍生。电影的最后,姜子牙回到北海,在那个十年没有下过雪的地方,突然下起了雪。每一粒雪对应每一个苍生的角色,掉入水中,最后画面翻转,水下的才是真正的世界。

但是,电影本身就是遗憾的艺术,《姜子牙》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里能给观众呈现这样的一个故事,我觉得足矣。愿中国的动画不再是一个人的破釜沉舟,而是一群人的前赴后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哪吒   大圣   观众   北海   苍生   受众   中国   票房   认知   师尊   动画电影   剧情   美术   形象   动画   主题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