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让中国电影增色三分的女人,其实你们都不了解

她是当代首屈一指的作家,曾几乎拿下所有华语文学类的大奖。

她是一名享誉海内外的旅美作家,同时以中、英文创作小说,其作品《扶桑》曾被美国《洛杉矶时报》评为2001年度十大畅销书,《赴宴者》获华裔美国图书馆协会“小说金奖”。

她是华语世界最受各大导演青睐的作家,其作品曾被包括李安、张艺谋、冯小刚在内的各大导演搬上银幕。

她是一名最炙手可热的编剧,曾多次收获亚太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编剧奖……

她也是受众多明星尊敬与热爱的老师,章子怡,孙俪,倪妮,刘若英,赵薇都争相出演她的片子……

她,就是美籍华人作家严歌苓。

这个让中国电影增色三分的女人,其实你们都不了解

对我个人来说,她又宛如一骑远远发光的标杆,我亲爱的先生几年前曾经用“成为严歌苓”这样一句话来鼓励我心中的写作热情,让我感念至今!

为了更真切地认识及了解她,我几乎搜索了所有对她的访谈,所有写她的文章,所有她的演讲,却发现,我们对她的认识仍然是片面的,表象的。

有时人们会有这样一种盲目:评价一个人的成功时过于简单归因,过于强调表象的成功经验,却忽略了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除了了解一个人为什么成功,探究这份成功的源头:一个人的经历,以及经历中的苦痛也同样重要,往往这些是带来成功的最初起源。

“严于律己”,”坚韧顽强”固然是推动严歌苓成功的重要特质,却并不是她的强大能量与高产出的源头。相反,我认为她的高级感与璀璨人生却恰恰正是来源于我们所熟知的严歌苓标签的反面,这几个被人忽视的特质:内心的脆弱与柔软,同理心与开放性。

这个让中国电影增色三分的女人,其实你们都不了解

脆弱与柔软

在《鲁豫有约》的访谈中,当被问到如何定义一个女性的成功时,严歌苓非常意外的只是用了一个听着很“家常”的标准:拥有一个和谐的家庭,知足。在节目中,当提及自己的先生与孩子,她的眼睛里洋溢着深情与感恩。

作为一个年少时就经历父母离异,家庭破碎的孩子,作为一个在初恋时就遭遇背叛,在那个特殊时代因此受到检举与严惩的女孩,作为一个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亲眼目睹生命的脆弱,闻到死神味道的战地记者,作为一个第一次婚姻失败,在异国他乡自力更生,艰难度日的女性,作为一个曾经长期失眠,只能靠安眠药入睡的抑郁症患者,作为一个因为长期大量服药没法顺利生育,最后只能去收养一个孩子的母亲,无庸置疑,她的内心比常人积蓄了更多的脆弱与柔软,因此她也最能体会家庭,亲情与知足的无上力量与价值。

这个让中国电影增色三分的女人,其实你们都不了解

在访谈中,我好几次感受到她的脆弱。提到父母离异时,她说“那时候自己最最痛苦”。提到初恋,一位年轻军官对她的背叛,虽然过去这么多年,她仍然用“不值”两个字来表达想起这段经历的感受。提到她在美国与先生的初遇,主持人认为当时她正处于刚到美国需要适应新的文化环境的时候,是不是最没有时间与精力去顾及感情。而严歌苓回答说,“其实任何一个人对情感,都是ready的,永远都是的。因为那个时候需要安全感,需要温情,因为你人在异乡异国。”这些发自真心的回答,都让我看到了一个内心极其渴望安全感,需要爱与温情的形象,正如我们身边大部分的女性。

这个让中国电影增色三分的女人,其实你们都不了解

严歌苓与她的丈夫

正是这份内心的脆弱,让严歌苓可以感同身受进入笔下诸多人物的灵魂世界,让她的视角独具细腻与悲悯。让她所有的经历,以及她生活成长的时代,都成为她人生中最大的财富,给予了她创作的灵感,提供了故事的素材,让她写出那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创造出那么多难以忘怀的人物形象。

大卫鲍力生,一个终生服务于“重新发现人”主题的美国知名神学院教授,哈佛大学游泳队冠军,曾经如此定义软弱的价值:

“无论是在你的个人生活中,还是在你对别人的事奉中,你都不要惧怕在众人面前显露出软弱,因为这是通往神能力的门。正确的能力源于正确的软弱。”

她内心的脆弱与柔软,伴以她为表达而生的人生使命,让她在创造这条路上如虎添翼!年少时她期冀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内心对这个世界的感受,但是当有一天,肢体已经不足以承载她所想要表达的一切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学创作,成为一名作家。

这让我想起有史以来最为影响深远的一个Ted演讲,美国知名学者布琳·布朗的《脆弱的力量》,而严歌苓则活脱脱是布朗教授在演讲里提到的那种“因为脆弱,而具有自我价值感,有勇气的人”。

“勇气与胆量不同,勇气,最初的定义,当它出现在英文里的时候,词源来自拉丁文的cor,意思为心,其最初的定义是真心地叙述一个故事,告诉大家你是谁。”

“脆弱(Vulnerability)是耻辱和恐惧的根源,是我们为自我价值而挣扎的根源,但它同时又是欢乐、创造性、归属感、爱的源泉”。

严歌苓曾在节目中坦承,她小说中的很多人物身上都有她的影子,不管男女,不管时代。而她,也正是通过这一个个作品,来真诚地表达人生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我是谁。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曾说:科幻创作不是坚持,你要是停止创作,这需要坚持。所以与其说是自律与坚持成就了严歌苓,不如说,写作对于严歌苓来说就像吃饭、睡觉、走路一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她曾经说过,“像《陆犯焉识》这样的故事,我要不写的话,我就会死。”写作也成为严歌苓内心所有交织在一起的情感、思想的出口,成为一种疗愈,给她带来放飞与自由,给她带来存在感。

这个让中国电影增色三分的女人,其实你们都不了解

章子怡与严歌苓

同理心

当被问及,一个好的作家应该具备什么品质时,严歌苓的回答是:“应该有天分,应该读很多书,应该有一颗同情心,还应该少说多听别人的故事。”

虽然高晓松曾经在他的节目里评价严歌苓“心里好残酷,一点也不怜悯这世界,包括她的回忆”,因为她对笔下的人物太毫不留情。但是悲剧只是一名作家为了震撼人心而采用的一种形式,在她笔下,却恰恰流露着那么多“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情怀。她希望通过写作“让所有的委屈都得到安抚”。

正因为懂得,她才能面对《芳华》里的何小萍写出这样的经典: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正因为同情,她才能在无意中参观旧金山的一个博物馆,看到淘金时代一位当地最有名的华人妓女的照片时,产生了要了解这个人物的冲动,最后写成了她最满意的一部作品《扶桑》。“我一直说我有一双同情的耳朵,这只同情的耳朵让我常常听到好故事。说的少一点,听的多一点,观察多一点,故事自然就收获得多一点。”

这个让中国电影增色三分的女人,其实你们都不了解

电影《芳华》剧照

开放性

因为都成长于上海,人们习惯性的会拿张爱玲与严歌苓进行比较。但是事实上,两者有着很大的差别。张爱玲的故事基本取材于上海那个特殊的时代。但是严歌苓,却以更大的开放性,讲述着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故事。主人公可以是一个农妇,也可以是一个妓女,可以生活在中国,也可能生活在遥远的大洋彼岸,跨度非常大。

这个让中国电影增色三分的女人,其实你们都不了解

严歌苓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边缘人”,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有“故乡”的那种归属感,而她的视角也因为这份“边缘人”的身份更为客观与清晰。同时,边缘的角色也避免了她身在此山中的苦恼与迷茫,进而可以把更多的焦点放在她所创造的角色身上。一个人之所以会痛苦,往往是因为太把自己当一回事,太以自我为中心,如若把自己置于边缘,而把她人放在中心,则可以呈现更为理性客观的人生态度。

这份开放性也体现在敢于将一切归零,勇敢地投身于新的环境。在成都军区做了9年的文艺兵之后,她主动请缨要求去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成为一名战地记者。在中国文坛小有成就之后,她没有满足于既有的成就,而是选择了去美国继续深造,进入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文学系就读。

这个让中国电影增色三分的女人,其实你们都不了解

虽然两个选择给她的人生带来最为挑战与困难的两段时期,但同时,也成为她人生的重大转折。正是在战争中看到的生命脆弱与人生无常,激发了她身体里的作家基因,让她彻底从一个舞者转型为文字工作者。也正是去美国的这个选择,让她从单纯的中文世界进入更为广阔的英语世界,最后成为享誉东西方的世界级作家。

她的这份开放性也让她对任何题材都充满了好奇心,只要有成为好故事的可能,她都勇于去探索去理解。比如由她作为编剧的电影《妈阁是座城》,讲述了她根本不熟悉的赌徒的故事。为此她专门去澳门赌场“赌”了一段时间,就是为了更感同身受剧中人的世界。为了写农村的故事,她可以一下子放弃舒适的现代都市,亲自去偏远的农村体验生活。

这个让中国电影增色三分的女人,其实你们都不了解

这份开放性的视角,让她常年多产,也因此让她一辈子的生活,活成了人家的好几辈子。

曾有媒体评价说:“如果没有严歌苓,中国电影将失色三分”。而作为被赞誉者本身,严歌苓所感激的,正是自己所生活的时代,自己的经历。虽然贫穷,却满满财富;虽然坎坷,却充满激情!

愿我们都活出严歌苓般的勇气,用一生之久勇敢地去展现你是谁,去活出夏花般之绚烂!

作者简介:恰恰姐,国际认证ACC教练,专注于女性成长,自我认知与个人品牌。愿心存感恩,欣赏生活的恰恰可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布朗   开放性   美国   笔下   中国电影   柔软   脆弱   内心   定义   作家   人物   女性   人生   女人   故事   时代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