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在心底的红楼,恍惚又无措的晴雯

尘封在心底的红楼,恍惚又无措的晴雯

87版红楼:晴雯——安雯饰

千古一哭,万艳同悲——我所理解的红楼之晴雯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坛,中国古典文学实乃上乘之作。

首先,我们作为中国人对古典文学中的时代背景也算得上是如数家珍了。

而在读外国名著时,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复杂的时代背景,进而才能揣摩典型的人物性格,这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来说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另外,中国古典文学塑造出的人物多种多样。或八面玲珑,或义薄云天,或豪气冲天如武松,或圆滑世故如熙凤,或柔美娇弱如黛玉……

提及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不可不谈。而在这四大名著当中,最有艺术深度的当属《红楼梦》。

提及红楼梦,此书中有许多典型的人物,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政、史湘云等。

在此多个人物中,我最喜欢的并不是柔情的黛玉,也不是精明的宝钗,更不是泼辣的熙凤,而是最后病死的晴雯。

尘封在心底的红楼,恍惚又无措的晴雯

晴雯是宝玉最喜爱的侍女,她美丽而非妖艳,聪颖而非精明。她的不羁是我最为欣赏的,但也正是由于她的不羁,才是她成为大观园里的众矢之的。

丫头们妒忌她的美貌与聪慧,而她那毫无遮掩的单纯的内心与其不羁又豪放的性格使得宝玉对他格外欣赏,于是他们的友谊便在这主仆之间建立了。

尘封在心底的红楼,恍惚又无措的晴雯

然而封建社会那套“吃人”的礼数不允许这样的友谊,再加上那句“流传千古”的“男女授受不亲”的“名言”,使得王夫人认定晴雯是“狐狸精”,日后宝玉一定会被其带坏。

于是,她不顾晴雯病重,硬是将她赶出了大观园。

而在宝玉那声泪俱下的恳求下,袭人却对宝玉又哄又骗,使得晴雯最终含冤而死。

在当时的社会,或许这样的冤案还有很多。想想书中的那句话把,贾府是“只有两只石狮子才是干净的”。

尘封在心底的红楼,恍惚又无措的晴雯

想想晴雯的死,这不免让人唏嘘伤感。

晴雯原本不是贾府的丫头,是后被买进贾府中的,可谓“下人中的下人”,但晴雯并没有因此而妄自菲薄。

她的骨子里仿佛与生俱来带有一种清高与傲气,她虽聪慧过人,对袭人的算计一语道破,但又学不来袭人的心机与处世之道,这就是她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的原因。

尘封在心底的红楼,恍惚又无措的晴雯

晴雯极富正义感,又敢于“撕扇(善)”,这都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这一点与黛玉颇为相似。

但黛玉过于敏感忧愁,说得好听一点是多愁善感,说得难听一点是“一副哭丧相像”。

而晴雯,她的性格是刚烈的,是不羁的,是敢于叛逆的。

尘封在心底的红楼,恍惚又无措的晴雯

我认为晴雯是完美的、高洁的,在那样一个世俗的封建社会中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需要多少勇气啊!

然而晴雯的悲剧并不是她一个人的原因,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在那个封建时代,像晴雯这样有思想、有魄力的才女,是不会被社会所能接受的。

尘封在心底的红楼,恍惚又无措的晴雯

在晴雯身上,我们确实理解了鲁迅先生那句话: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从晴雯身上,我仿佛看到了美好的东西撕裂的样子,看到了“凤去台空江自流”的凄清。

我想,与其说是晴雯的悲哀,倒不如说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尘封在心底的红楼,恍惚又无措的晴雯

-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大观园   宝玉   红楼   红楼梦   友谊   封建社会   聪慧   精明   千古   恍惚   名著   时代背景   悲剧   人物   时代   文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