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在心底的红楼,敏感又易碎的黛玉

尘封在心底的红楼,敏感又易碎的黛玉

87版红楼:黛玉——陈晓旭饰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我所理解的红楼之黛玉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轻吟着这首《葬花词》,合上书本,仿佛真的看到了这“世外仙姝寂寞林”。

一直以来,林黛玉都是作为一种特定的形象定格在人们心里,她寂寞、敏感、柔弱、娇媚......

尘封在心底的红楼,敏感又易碎的黛玉

向来我都不肯也不愿把黛玉说成是“弱者”,因为眼泪并不是脆弱的代言人。

每当翻开《红楼梦》的时候,似乎总能看到一位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女子在一滴一滴地流着眼泪。

她那每一滴泪都是对封建礼教的血泪哭诉,仿佛一滴又一滴地溅在每个人的脸上、心里。

尘封在心底的红楼,敏感又易碎的黛玉

无怪于是人说她尖酸刻薄,长期以来寄人篱下的生活给了她孤僻的性格。

父母相继离世,一个人迈着沉重的步伐孤独滴走入了原本不属于她的高大精致的荣国府。

在这里有她记忆中没有的人,没有的印象。这里,浮华的背后就是陌生,完完全全地陌生。

她的美是冷的,清冷孤傲,高贵疏离,隐藏着一种无可奈何的艰辛。

尘封在心底的红楼,敏感又易碎的黛玉

在她那种弱柳扶风的病态美的后面,还隐藏着她那晶莹的泪。

也许是太过于聪慧敏感,她看到了贾府里的一切污浊。

大观园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可这热闹的背后带给她的还是空虚,这里的人外表善良、热情,实则虚伪、阴险,尔虞我诈。

虽然每个人都对她不错,但终究这不过是一种高贵的施舍。

唯有宝玉——命中注定会出现的人,真正地走入了她的视线,融入了她的世界。

尘封在心底的红楼,敏感又易碎的黛玉

或许只有这份真挚纯洁的爱情才是黛玉眼中唯一的真实吧。

尽管她并不知道自己一株仙草下凡到人世间来偿还神瑛侍者的一水之恩,她也不知道这份偿还竟需要她一生的眼泪。

后来,宝钗来了,人间富贵花来了,带来了她无法企及的另一种美。

像牡丹一样雍容华贵,像兰花一样典雅脱俗。

她的一颦一笑无时无刻不在流露出一种大家闺秀的大方气质。

尘封在心底的红楼,敏感又易碎的黛玉

在人们的目光中,黛玉看到了一种及发自内心的欣赏与喜爱。

一种潜在的危机意识在黛玉心里暗长着。

宝钗也常去看黛玉,她给黛玉一种姐姐般的感觉,黛玉很想亲近她,却又发自心底地害怕她、抵触她。

这究竟是为什么?

尘封在心底的红楼,敏感又易碎的黛玉

是为了她的睿智?她的优秀?

不是,为的是“金玉良缘”的说法。

其实,宝玉最终并没有让她失望。

尽管被迫娶的是宝钗,却仍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痴心犹在,真爱犹在,只是黛玉却落得个“泪尽人亡“的下场。

尘封在心底的红楼,敏感又易碎的黛玉

有人说曹雪芹太残酷,给了黛玉宝玉这样一个无奈的社会,这样一个爱情的悲剧。

然而,我却要说他仁慈,“泪尽人亡“对黛玉来说是一种解脱,不一定是悲剧,因为这总比一生的等待要好得多。

终于,泪已流尽,心已枯萎。

尘封在心底的红楼,敏感又易碎的黛玉

潇湘妃子悄无声息地走了,同她来的时候一样孤独、寂寞,只是多了一丝怨恨,一丝惆怅、一丝眷恋。

而这幅画面也永远地定格在了世人的心里。

凄美无声。

尘封在心底的红楼,敏感又易碎的黛玉

-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扶风   宝玉   合上   红楼   敏感   易碎   世外   定格   柔弱   高贵   悲剧   外表   内心   陌生   眼泪   寂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