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潜入名家的脑海,创造故事的完整世界

写小说有三条原则。不幸的是,没人知道是哪三条。——W. 萨默塞特.毛姆

在如今的自媒体时代,同我一样的创作小白非常需要入门的指导,《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就是一本最合适的书籍。

《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这本书的作者理查德.科恩是英国著名的出版发行总监和主流报刊著名撰稿人,创建了理查德.科恩出版公司,经他编辑的作品有二十多本获普利策等国际大奖,他曾在英国金斯顿大学教授了七年创意写作课,对于如何写作,他是一名权威人士。

这本书列举了众多的名家——从托尔斯泰到斯蒂芬.金,如何解决具体的、棘手的、写作技巧方面的问题,通过经历伟大作家的挣扎和成就,以及金牌编辑科恩的写作建议与忠告,来激发你的文学想象与创作冲动,成为一个更敏锐的写作家和鉴赏家,从一个像谈恋爱一样美妙的开头,确立一个叙述的视角,用环形废墟创造一个丰满的人物,利用对话、叙事和节奏等技巧充填故事,再配合一个叙述响亮的结尾,给你的故事构建一个完整世界。

《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潜入名家的脑海,创造故事的完整世界


像谈恋爱一样有个美妙的开头

首句难,难就难在你可能会被卡住,其余的文字都将从这句话流出。等写下开头两句话,你的其他选择就全部消失了。 —— 琼.狄迪斯

优秀的开场白,不仅能吸引读者继续阅读还能自己引出人物、基调和背景。每位作家都必须选择符合写作目的的风格,以此确定叙事声音、选词范围、句法习惯等,开场也是对故事做出的承诺——它可以构建期望。

关于起笔,科恩列举了众多名家的开头方式,总结出开头的三个方式:抓住、邀请、诱导

如《大卫.阿波菲尔》的著名开场——“无论我曾为自己生活的英雄,还是任由他人摆布,都会在本书中呈现。”这类开场白是在宣告我来了。还有《守望之心》的开篇:“过了亚特兰大,他就一直望着餐车窗外,怀揣着想一跃而起的喜悦。”比透露信息更重要的,是让叙述者自信的宣布自己即将成为故事的中心。

与这种方式接近,但目的和效果大不相 同的,是那些试图震惊读者的开头。如《乌鸦公路》的开场:“然后—然后—会发生什么?”《隐身别墅》的开场:“据报道狸猫从天空中落下,用阴囊做降落伞。”这是一种作者自我炫耀,哗众取宠的例子,随之而来的往往就是虎头蛇尾的效果。

这种开头不想立刻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而是慢慢地、现殷勤一般邀我们进入作者的世界。由于故事以更轻松的节奏开始,在“”邀请式开篇”的故事中,作者无需用放烟花般的节奏继续下去,这与“抓注意力式”有所不同。也可以让读者进入一段对白中,或者把读者扔进场景中,甚至可以让人物去探险,利用重大宣言邀请读者进入虚构世界,还有利用框架故事引人走进故事等等开头方法。

这里边作者提及了大量名著的开头例子,《老人与海》中,海明威最棒的开场白之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是一位独自划小船顺墨西哥湾流捕鱼的老人,出海已84天,一条鱼也没捕到。头40天,有个小男孩和他在一起,但40天一无所获后,男孩的父母告诉她,老人绝对是“salao”的,这个词是不幸中的不幸……风帆上有用面粉袋打的补丁,卷着,看起来像一面象征着百战百殆的旗帜。

这种方式的特质是叙述声音瞬间确定,能够吸引人继续阅读。这里典型的案例有《名利场》中的开场:

这里满是吃吃喝喝、男欢女爱,抛弃情人、大哭大笑、吞云吐雾、欺骗打斗、载歌载舞和虚度时光。有推推搡搡、欺负人的家伙、向女人抛媚眼的花花公子……有盯着盛装舞者的乡巴佬和可怜的老杂耍演员,而此时此刻,手脚利索的小偷正在从后面掏他们的口袋。

这不仅铺出了后续事件的全景图,还充满戏剧性——自然不同凡响。

还有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选择以“通告”开场:

想在叙述中寻找动机的人会被检举,想寻找道德感的人会被放逐,想寻找情节的人会遭射杀。

这不只是在利用为小说的讽刺性辩护绕开创作开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确定了叙述的声音。

还有其他作家有一些小绝招,但均为孤例。

抓注意力的句子和邀请式开头,也可能让读者着迷;邀请式开头能加速我们对小说感兴趣的过程,但从定义上说,无法快速的抓住注意力。选择更契合创作者目的的开头方式,基调很重要,但它好比墙上的油漆,不是墙体本身,无论第一句话说了什么,均需与下文相关。

作者列举了各种方式的开头正反两面,也指出“并不是说言辞激动的开头无效,古怪难料也许会有不错的效果。”这就是本书作者的特色,列举出各位名家的例子,说出其中的利弊,引导你自己去探索,然后由你自己来选择适合你的开头。

《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潜入名家的脑海,创造故事的完整世界


环形废墟:创造人物


主人公来到一个原始丛林村庄,“他想去那里完成的事情,并非完全不可能,但很迷信。他想梦到一个人,梦到关于此人的所有细节,然后把它强加于现实。”之后,“这个陌生人梦到自己在圆形大剧场的中心,看起来像是一座烧毁的神庙遗址”。

故事的结尾——“他松了口气,带着耻辱和恐惧,明白了他自己也是幻象,因为别人在梦他。”——博尔赫斯《环形废墟》

令人难忘的人物是故事的内在属性,是小说作品中最重要的个体元素。如何创造人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怎样赋予他们生命力?取什么名字?说出多少背景故事?科恩利用66个文献的诠释对这一切进行了精彩的讨论。

屠格涅夫吐槽托尔斯泰:“忍无可忍!他知道我不能像他那样塑造人物,就跟我用动物展览显摆。”“读者很喜爱,但这太可笑了,都是装内行的小把戏。”

他这么说是因为即使是农场里的动物,托尔斯泰也能够说清楚每一个动物的性格、故事、家庭关系,对于场景的细节描写,反复提及人物的一些小特征,还有很多人物的心理分析,比如故事中的我作何感想?这一切托尔斯泰都游刃有余,马尔科姆将托尔斯泰誉为“文学界最伟大的操纵大师之一。”操纵了我们关注的主人公,也操纵了那些只算做小角色的人物。

这是通过两个大人物对托尔斯泰的评价,说明了细节刻画对人物的重要性。但是作者也强调“我们将人物刻画视为小说的中心,但不能绝对化。比如童话就没有人物刻画。”

有些名字象征着名字主人的特质;游戏名字为人物赋予生命;有些名字可以引发读者的特别关注;有些名字还可以用于清算旧账;有些名字还展示了创作者的精巧构思。除了符合人物的长处和短处,名字还应符合时代和性别,应该避免使用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名人的名字。

正如大利亚小说家彼得凯里所说:“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很重要:哪种人会做哪种事?——不只是认为适合放在故事里,或是用于什么象征,而是谁真的、真的会那样做。如果我继续追问自己,不将就使用简化的答案,复杂的人物就会诞生。

如何创造人物?我认为作者的朋友贝齐.卡特的“面试人物法”——想象人物站在自己面前诉说他们的生活,这种办法是很适合我们的办法。把角色放在生活中,看他们是否合理,就会创造一个丰满的人物。

虚构人物很像小孩子,作者是父母,尽管人物由作者创造,但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有自主的生命,明智的父母不会试图去操纵他们。小说人物拥有独立的生命力,独立存在于作者的小说之上。

其实科恩利用详实的事例,旨在通过名家的探讨来说明:塑造你作品的人物,先设立一个圆形或扁形人物——即角色的设立,给他们起一个适合的名字,配合背景故事,用人物的专属肢体动作、声音,对他们进行精准的内心刻画,准确描写人物的心愿和秘密,并理清现实人物和虚构人物的关系,这样你就拥有了一个完整的人物。

《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潜入名家的脑海,创造故事的完整世界


丰富故事情节:充填故事框架

人物的表现,是需要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去完成的。 作者从视角、对话、叙事、节奏方面都进行了探讨,甚至还探讨了剽窃、讽刺和性爱描写,这些都是我们塑造完整的故事所必需的重要手段。

我、你、他、她、我们、你们、他们这是六种人称,也就是六个角度的视角,根据你的故事,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视角去讲述故事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叙述距离的问题,渉及读者和故事之间的空间。从基础的层面上来说拉远与人物的距离,可制造间离效果,拉近与人物的距离,则会增加同理心和身份认同。

对话在小说中至关重要,对话能够传达人物个性,让事件戏剧化,可以用来解释无法实现的方式传递直接感,让小说更富生活气息,而不是单纯地“告诉”读者。它还能设定场景——帮助我们进行设计视觉化。对话能够营造风格和气氛;能够亮出作者或人物的观点;能够终止或推动情节;能够控制整个故事;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引发读者思考。优秀的小说家就是努力让对话精准化

最基本的故事框架有这样几种:战胜怪物,白手起家、远征、航行和回归、喜剧、悲剧、重生。故事的要素有场景设置、对话、氛围、象征、描述、思考和人物刻画。 最简单的小说在讲故事,但故事应有人物和动机,小说越复杂,所含的想法、材质和语言就越丰富。故事和情节位于同一频谱的两端,这里存在一个较滑的斜坡—过分在意故事,就会得到肤浅的重磅炸弹,过分看重情节,就会失去大量观众,观众渴望的是有力却相对简单的讲述。

对偶——以某种对称的形式组织想法和音节。

词序——结合节奏和清晰度,把最有利的词语安排到最重要的位置。

拟声——使用那些听起来和意思一样的词语。

头韵——语言的润滑剂,念起来更容易。

这四方面是节奏的四大中心主题。最好的利用方法是不停的寻找听起来对劲的句子,直到找到合适的为止。

利用借用、对话、讽刺、叙事、节奏来充填故事的框架,让你的人物饱满、情节丰富,你的故事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潜入名家的脑海,创造故事的完整世界


故事的结尾、审阅和修改:停笔、重新开始

我们当然不能没有结尾;书籍最大的魅力之一是它们不得不结束。

——弗兰克.克蒙德

1.结尾:科恩仍然以列举文献来探讨结尾的重要性。维多利亚时代的“上升式结尾”;詹姆斯《大使》的“开放结尾”;华莱士《系统的笤帚》的句子间的戛然而止;艾特《米德尔马契》的类似于详细列举主要人物命运的尾声等都是优秀的结尾。名人大家对结尾的看法各有不同,但是大部分人都认为构建一个响亮的结尾,很有必要。故事的结尾也是所谓的“净化释放”,读者内心的强烈情感最后会大爆发。有了故事的结尾,才能使故事世界完整。可是科恩先生却给了另一个结论:“别以为在文章的最后一定要发表重大宣言,或枯燥的重复已经说过的论点,说完想说的东西——就停笔。

废纸篓是作家最好的朋友。

——艾萨克.贝什斯.辛格

2.审阅和修改:柯恩先生列举了文学中最有效的修改之一:简.奥斯汀对《劝导》几次面目全非的修改,有微调,有大幅修改,让它变成了一部优秀的作品。大部分作者都明白初稿有待润色,但每个人的方式千差万别。就像福楼拜认为:“文章就像头发,越梳越顺。”名家对于结尾的比喻、修改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都觉得审阅和修改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修改讲究的是懂得该在何时何处删除。修改和写作一样重要,必须有感情地修改。


《像托尔斯泰一样写故事》:潜入名家的脑海,创造故事的完整世界


结语

科恩先生的这本书,最显著的特征是列举了大量的文献,让众多的名家说话,让他们处理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给你进行写作启示,指导你创造一个完整的故事世界,里面有主题、人物、观点、文化语境等,但永远别忘了魔法和惊奇感

极具洞察力的一本书……科恩先生将读者护送到爱丽丝.默多克身边,咨询如何开始故事之旅;到萨尔曼.拉什迪身边,接受关于掌握可靠叙述者写作的指导;到鲁迪亚德.吉卜林身边,获得如何创造令人难忘的小人物的谨慎提示;到列夫托尔斯泰那里寻求大师的帮助,将个人经历转化为小说艺术。——《书单》

科恩先生是一个爱挑刺又毒舌的老师,他或讽刺,或陈述,或批评,将一个个令人信服的例子摆到你的面前,让你自己去选择;他用英式的幽默将一个个作家的写作怪癖和文涵八卦讲给你听,让你自己去领悟;他于陈述中将一个个名人大家也没有定论的问题,自然地抛给你,让你自己去思索。这本书不是说教,它可以说是一本伟大作家们的创作历险记,通过阅读这本书,你走进了名人大家的心灵,和他们一起探讨写作的奥秘,构造自己的完整故事体系。

科恩有这样一句话,很适合作为结尾:

本书的主旨是带读者经历伟大作家的挣扎和成就,我不指望大家读罢就成为当代托尔斯泰——但没准呢?

我是凤姐琐谈,热爱读书写作,您的关注和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托尔斯泰   名家   完整   故事   注意力   结尾   开头   节奏   脑海   作家   名字   读者   人物   方式   作者   世界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