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寻记忆的痕迹》科学家的经历中看种族歧视

前不久,美国社会正陷入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游行当中,正处于疫情笼罩下的美国,大规模骚乱开始向全国扩散,至今尚未全部停止。这次骚乱是由于5月25日,明尼波利斯市乔治.弗洛伊德被警察跪压七分钟,无法呼吸而死亡引起,这次无数人特别是黑人群体,被这残酷荒谬的一幕激怒,5月26日起,美国明尼波利斯、孟菲斯、洛杉矶等城市相继爆发示威游行,这次事件又一次让种族歧视引起了全民的探讨。

《追寻记忆的痕迹》是犹太人埃里克.坎德尔所著,这是一本自传体著作,同时它也是一本记录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发展历程的著作,它还是一本“赴美留学指南”,更是一本记录奥地利不光彩历史的史书,从作者埃里克坎德尔亲身经历的讲述中,我们仿佛亲身经历那段历史,领悟种族歧视带给人们的种种痛苦。

从《追寻记忆的痕迹》科学家的经历中看种族歧视

维也纳儿时的经历引发了坎德尔对记忆的迷恋

1938年11月10日早晨,看似艳阳高照,平常的一天,德国各大城市都乱了套,绝大部分犹太人开设的商店,窗户全部被打碎,店内的之前物品也被洗劫不少。亮晶晶的玻璃渣在地上,经过阳光的照射后宛若水晶一般动人,但考虑到这场奇怪的闹剧发生于前一天深夜,所以被称为“水晶之夜”。

埃里克.坎德尔却是在维也纳经历了这样的一幕:在他九岁生日后的两天,纳粹警察将他们一家驱逐出了公寓,来到另一对年长的犹太夫妇家里,而他的父亲却消失了,全家人不知道他身在何处。

等几天后他们回到家时,家里已经面目全非、惨遭洗劫。从此,“梆梆梆的敲门声,被驱逐、遭洗劫、父亲的失踪和重现,以及之后在纳粹政权下度过的一年,这种惊慌、穷困、羞辱和恐惧”成为童年生活中最深刻的记忆,也决定了坎德尔之后的人生。

埃里克.坎德尔将其后来对心智的兴趣——人们的言行举止、动机的不可预测性以及记忆的持续性与他在维也纳度过的最后一年联系起来。他所做的工作就是研究幸存的犹太人的主题“永志勿忘”这句箴言的生物学基础,既使我们能够记忆的脑机制。

由此可见,由“种族歧视”引起的记忆在当事人的脑海中是多么深刻,它能够影响人一生的性格、兴趣、乃至工作方向,这种种族歧视带来的心理创伤和行为认知是漫长的岁月消磨不了的。

从《追寻记忆的痕迹》科学家的经历中看种族歧视

维也纳人对犹太人的抵制使维也纳变成了一个梦魇景象的城市

维也纳是当时的德语世界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以伟大的音乐和艺术著称于世,它是现代医学、精神分析和现代哲学的诞生地,它也是很多现代思想的源头,使各流派思家的故乡。

维也纳非同反响的文化很大一部分是由犹太人创造和滋养的。 但这一切终止于3月14日下午,希特勒及其随行人员抵达维也纳,受到了20万狂热群众的欢迎,一个催毁了德国犹太社群的人受到压倒性的支持。从那一夜起,维也纳沦为地狱。

维也纳暴民高喊着“打倒犹太人!希特勒万岁!消灭犹太人!”进而蔓延成了全国性暴乱,他们殴打犹太人并损坏犹太人的财物。他们还强迫犹太人跪着清洗街道上残留的政治性涂鸦,以此来羞辱犹太人。犹太人的学生受到所有同学的疏远,在维也纳大学,几乎所有的犹太人——超过40%的学生和50%的教师都被开除了。维也纳沦为一个“具有耶罗尼米斯.博斯画笔下梦魇景象的城市”。

希特勒进入奥地利时,所发生的是一次历史上“最飞快,而且最彻底的群众信仰转变。”也包括奥地利媒体的倒戈相向,到水晶之夜对犹太人的攻击达到了顶峰。

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这次事件的起因,他和如今美国社会弗洛伊德事件十分神似:

它源于1938年10月28日的事件,那一天,有1.7万名犹太人被纳粹围捕并遣送至德国和波兰边境。那时候纳粹因为自愿或强制向外国移民是解决“犹太人问题”的办法。11月7日,一名因父母被驱逐的男孩赫歇尔.格林斯潘把德国驻法国大使馆第三秘书恩斯特.冯.拉特当成大使射杀了,两天之后,一群暴徒以此为借口,组织起来纵火焚烧了,几乎所有德奥境内的犹太会堂。

这次事件和美国佛洛伊德事件都是因为一个人的偶发事件引起了两个民族的对立,引发大规模骚乱。这是长久以来的“种族歧视”形成的对立思想。

埃里克.坎德尔分析了这次事件的原因:一个重要原因显然是纯粹的机会主义。犹太社群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学术领域取得的成功让非犹太人心生嫉妒和报复的欲望,他们都渴望通过取代犹太人的职务来获得提升,通过掠夺犹太人的房子和财产,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

另外一个原因是反犹主义从文化形式转向种族形式。这种观念因为伤害基督的犹太人是一个生来就缺乏隐性的种族,必定从遗传上就低人一等,人们因此可以毫不愧疚地将他们除掉,一旦种族反犹主义取代了文化反犹主义,驱逐和灭绝犹太人就成了解决犹太人问题的唯一解决办法。

种族歧视对社会危害很多,可以影响政治稳定,引发战争,社会治安混乱,个体和团体的冲突,社会地位的差别,法律法规的不平等 、各种福利待遇不同,医疗保障失调的等等。

从《追寻记忆的痕迹》科学家的经历中看种族歧视

种族歧视带给人的记忆影响延续一生,带给城市的记忆影响延续半个世纪

哈佛大学科学史学家杰拉尔.霍尔顿指出:对于许多我们这一代维也纳流亡者来说,我们在维也纳所受到的扎实教育与到达美国时体验到的自由感,结合在一起,释放出无能量,并激发出奇思妙想。

维也纳的“反犹主义”造成了许多学者的流失,没有犹太人,维也纳的学术和社会生活日益恶化,它的经济亦然。奥地利学术方面的损失清晰具有戏剧性,在希特勒到来没过几天,维也纳的学术界就已经摇摇欲坠,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结驱逐了50%的犹太人身份教师,从此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埃里克.坎德尔这一生都在研究童年时代的记忆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并在获得诺贝奖之后的晚年致力于唤醒维也纳人,让维也纳人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弥补犹太人的损失作出了许多重要的工作。

他策划和主持了“奥地利对国家社会主义的反应,对科学和人文学术的启示”的研讨会。会上对三个的议题进行了研讨:

这位伟大的思想者汇聚了各位从维也纳被迫出走的学者,描述了德国、瑞士和奥地利在对待它们过去方面的差异,以及失去大量学者给维也纳学术界造成的毁灭性后果,这些学者包括世界精神分析运动的领袖佛洛伊德,以及维也纳医学界和数学界的领袖维娜学派主要哲学家等。

这次研讨会有助于让维也纳年轻学者认识到,奥地利曾在大屠杀中与纳税德国积极合作。它还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和杂志,让公众注意到国际社会上的一部分人已经开始关注奥地利在希特勒时期所扮演的角色。

其实他所倡导的就是:错误已经形成,人们要做到的就是要正视它,分析错误成因,承认错误事实,进行自我剖析用来对今后国家和引领的走向形成指导。

在这里我又不得不提到如今美国的种族歧视。美国的种族歧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历史遗留问题,它困扰的不仅仅是黑色人种,还有黄皮肤的族裔。美国是一个殖民国家,长期存在种族歧视是客观事实,美国政府就应该正视它,剖析它,真正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甩锅或者高压,这方面特朗普是最应该反思的,他的某些言论,某些作为在某些方面只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丝毫没有解决问题的功效。

从《追寻记忆的痕迹》科学家的经历中看种族歧视

结语:

恩格斯曾经说:“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生产力。” 种族歧视是人类发展的拦路虎,有效地阻止这种行为,让人类社会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这是我们全人类的使命和义务。

《追寻记忆的痕迹》这本书是一本伟大的著作,它集科普、自传、历史、人文为一体,很好的阐述了20世纪以来,从零开始的生物学、心理学到神经科学的发展历程。

他还讲述了进行科学研究追寻的痕迹:提出问题——寻求答案——步步提问——转向——解决问题——突破,这一根本原则也是科学研究的过程。

他还着重强调科学研究离不开合作,离不开传承,离不开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正如他所倡导的“年轻人必须努力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到那些一流学者云集的环境中去历练。

这本豆瓣评分高达8.9分的书是值得一看的书。

我是凤姐琐谈,同您一起探讨读书写作,您的阅读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文中图片来自于书籍插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种族歧视   洛伊   弗洛伊德   纳粹   维也纳   希特勒   犹太   奥地利   记忆   德国   美国   犹太人   中看   科学家   学者   痕迹   学术   事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