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昔日的“煤都”、今日的“魅都”,让我魂牵梦绕

#寻访家乡文化#

每个人对家乡都有莫名的情结,这情结篆刻在了骨子里,无论岁月如何流淌,也改变不了心中的故乡情缘。抚顺是我的家乡,土生土长的我永远摆脱不了抚顺的羁绊,这是我的根。

抚顺是个有着千年历史底蕴、独特城市精神的魅力城市,其煤矿开采历史长达百余年,曾以“煤都”蜚声海内外,被誉为“共和国燃料供应部”,更是有“满洲故里”、“冰雪之城”、“雷锋的第二故乡”等美称。

抚顺是由“满文化”和“煤文化”支撑起来的“雷锋”城市,也正因为这“两文化、一精神”支持着它,从“煤都”资源枯竭的情况下迅速转变成了“魅都”。

抚顺:昔日的“煤都”、今日的“魅都”,让我魂牵梦绕

历史悠久的“满文化”

从小我就是在各种的满族故事中成长起来的,满族的风俗文化在我身上扎了根。喜欢老城“清文化”的厚朴,喜欢永陵“满文化”的悠久。

满族是以古代女真族为主体又融入了周边的蒙、汉、朝等其他民族而形成的。抚顺的满族祖先是建州女真,原本生活在今天黑龙江省东南部到今天俄罗斯远东沿海一带。大约在16世纪初被迫沿长白山东路南迁,定居于辽宁省东部抚顺地区一带。

抚顺:昔日的“煤都”、今日的“魅都”,让我魂牵梦绕

对于满族的历史,我想用两个传说告诉大家。

当年努尔哈赤的祖父背着祖先的尸骨从长白山走下来,走到永陵的时候见天色已经很晚,准备住店了,可在当时的人都很迷信,说什么也不让他住店。

突然他发现在山脚下生长了一棵粗大的榆树,而且在离地三尺处有一个树叉,他非常高兴,便把祖先的尸骨取下来夹到了树叉上,夜间天气骤然变化,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第二天雨过天晴,早上准备赶路的时候,来到树前却发现尸骨竟然长在树上取不下来了,他非常着急就使劲的掰,结果顺着树叉就流出了鲜血。

他很害怕便从当地找来风水先生,风水先生来到树前一看,就告诉他:“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后面的山是一条龙脉,对面一座山叫烟囱山,还有一条苏子河环绕,你无意间将尸骨一放即压在了龙脉正中,你后人将有天下可做。”

抚顺:昔日的“煤都”、今日的“魅都”,让我魂牵梦绕

在新宾地区,还有另外一个传说流传甚广:

北京故宫大明万历皇帝,发现东北天空一片腾腾紫气,像来自关外的股股杀气。风水学专家告诉他,东北地区出现真龙天子。万历皇帝就派了大批风水先生到辽东来破龙,在辽东一共破了99条龙。现在在新宾县境内,被人工挖过壕沟的十几座龙头山,就是当年被破龙脉的地方。那年明朝破龙却漏了一条,就是清永陵后面的启运山,正是因为启运山悬龙的保护,努尔哈赤的后代才能够夺取江山。

抚顺:昔日的“煤都”、今日的“魅都”,让我魂牵梦绕

传说是美丽的,历史却是真实的。

1582年努尔哈赤与明朝结下刻骨铭心的杀父之仇。第二年,努尔哈赤起兵复仇。10余年间收编吞并女真各部,皇太极时期,将各部统编为满洲八旗。加之收编来的蒙古八旗,纳降过来的汉军八旗,总人口达到约130万,新的民族基础大体形成。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布谕旨,废弃旧族号“女真”,正式改新族号为“满洲”,“满洲人”成为民族名称。经过清代200多年时间,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大多与满洲八旗相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民国以后人们习惯简称满洲族为满族。新宾原称“兴京”,而老城就是“赫图阿拉”城,努尔哈赤在这里创建了军政合一、兵民一体的八旗制度,还创制了满文。

在抚顺地区还有一处古战场“萨尔浒村”。

在抚顺地区还有一处古战场“萨尔浒村”,这是明王朝和努尔哈赤曾经决战过的地方,那次战役,努尔哈赤的六万余人八旗劲旅经过五天五夜的生死决战,战胜了47万的明军,努尔哈赤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此便如猛虎下山,扑向辽沈平原,逼近山海关,最终努尔哈赤的子孙坐上了北京的龙座,开辟了清王朝。可惜这个古战场现在已经被淹没在大伙房水库的万倾碧波之下。

抚顺:昔日的“煤都”、今日的“魅都”,让我魂牵梦绕

当年,为了保护龙脉,清王朝专门修筑了一条长达3000多华里的柳条边墙。在保护范围内,不得大规模挖掘和生产,这使得辽宁一带的社会发展陷于停滞,出现了城败地荒,人烟萧疏的凄凉景象。

这里面还有两个有趣的巧合现象:

第一种巧合是清代皇帝迫于国力衰竭,于1901年下发了对抚顺煤炭的采掘开采令。十年后,大清王朝就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

另一种巧合,300年前,大清江山由努尔哈赤在此奠基;300年后,又以末代皇帝溥仪被关进抚顺战犯管理所而告终。

抚顺:昔日的“煤都”、今日的“魅都”,让我魂牵梦绕

光辉璀璨的“煤文化”

抚顺蕴藏的煤资源丰富,抚顺市曾经是享誉中国的“煤都”,长期以矿业为支柱产业。这是一座因煤而兴、因石油而发展的老工业城市。

我还是要用两个故事来向你们讲述抚顺的煤文化。

一个就是“抚顺煤的发现”:

汉代的时候,一农夫追撵一只受伤的狐狸,一直追到狐狸藏身的洞口,在扒开洞口的过程中,扒出不少乌黑发亮的石头,后来农夫在洞口拢火取暖,发现黑石头烧出了炭火,热度还很高。由此人们开始采集这种黑石头用作燃料,抚顺煤炭的开发历史从此开始。

另一则传说在我的出生地抚顺市马架子煤矿广为流传,那就是“皇姑避难的故事”:

大清光绪年间,有一位没有出嫁的皇姑,因为与自己的书童通奸,被黜出皇宫,打发回东北老家。皇姑一路东行,来到了“兴京”下边的一个小村子,搭“马架子”生活,偶然间,皇姑发现了“小四平”那里有煤,皇姑就在那里开煤窑发财,养活自己和书童,过了不久,她又在“大四平”地区发现了更大的矿藏,就定居在大四平,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抚顺:昔日的“煤都”、今日的“魅都”,让我魂牵梦绕

根据沈阳新乐遗址出土的抚顺煤精制品看,抚顺煤炭的发现时间距今已有7000年,但是,日本人曾经在现在的友谊宾馆地下发现了汉代遗址,并在其中一座住宅遗址的灶坑中有煤渣和燃烧过的煤灰痕迹,说明汉代时抚顺已经开始了煤炭的使用。

1901年,中国商人王承尧和俄籍华商翁寿先后向奉天将军增祺请求开采抚顺煤矿,得旨应允。没想到后面又引来了中俄合办,外务部尚未允准中俄合办合同,日俄战争已起。1904年,两国在抚顺交战,结果沙俄败北,日本强行占领矿区,并设立抚顺采炭所。

抚顺:昔日的“煤都”、今日的“魅都”,让我魂牵梦绕

从此,日本开始了对抚顺煤矿长达40年的掠夺。到1945年光复时,日本侵略者共掠夺抚顺煤炭2亿多吨。1923年以后,抚顺煤矿产量已成为全国第一大矿,在东亚也首屈一指。抚顺煤产量占东北煤产量的77%,占全国煤产量的30%。所以,日本视东北为其生命线。1948年10月31日抚顺解放,才使抚顺煤矿彻底摆脱了被掠夺的历史,古老的传说也成为苦难历史的一部分。

解放之后,抚顺作为我国唯一被政府命名的的“煤都”,在新中国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抚顺煤炭以产量高、质量好著称,黑黑的“乌金”给抚顺带来了财富与辉煌,仅建国以后就为国家贡献煤炭10亿吨。抚顺是中国最早告别农业社会的地区之一,“煤都”之美誉曾经叫响全国乃至全世界。

抚顺:昔日的“煤都”、今日的“魅都”,让我魂牵梦绕

永远流传的雷锋精神

抚顺是雷锋的第二故乡,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雷锋1960年来到抚顺,1961年就成为了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年仅22岁,从此他就留在了抚顺人民的心里。他用自己的朴实的行动,永远激励着千千万万抚顺人民向他学习!

1964年,抚顺市政府在望花区建设了抚顺市雷锋纪念馆,雷锋纪念碑碑身镌刻毛泽东手书"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纪念馆经过历次维修和扩建,现已成为布局完整、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

抚顺:昔日的“煤都”、今日的“魅都”,让我魂牵梦绕

出身苦大仇深的雷锋童年生活困苦,全国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上学读书,雷锋很珍惜这次机会,学习时好好学习,工作时干一行,爱一行,在参军之后,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好事做了一火车的故事在全国老弱皆知,当他牺牲以后,国家领导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成为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楷模。

作为雷锋的第二故乡,雷锋是一个时时刻刻把别人放在自己心上平凡而伟大的同志,它的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他把自己火热的心,像钢炉一样的燃烧,去温暖着这座寒冷城市,让这里的人感受到温暖。抚顺这座城市也因为有雷锋的精神在,涌现出了众多的百姓雷锋,像“拥军好妈妈胡玉萍”等一大批继承了雷锋精神的好人,薪火相传,他们让抚顺这座城市一直很温暖、很温暖。

抚顺:昔日的“煤都”、今日的“魅都”,让我魂牵梦绕

华丽转身变成“魅都”

抚顺近年来由于过度的开采,让它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它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抚顺近年来大力发展旅游业,走上了转型升级绿色发展道路,更是作为唯一一个东北城市获得了中国十大魅力城市的称号。

抚顺的转型振兴路是东北的转型振兴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发展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20世纪以来资源经济研究领域探讨的热点话题。

抚顺:昔日的“煤都”、今日的“魅都”,让我魂牵梦绕

抚顺积极抢抓中央东北振兴新一轮政策机遇,快速融入辽宁“一带五基地”“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突出全面从严治党和转型升级两大主题,聚焦项目建设,正在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抚顺特色的振兴之路。

抚顺人民看得见的变化有:东北最大的安置小区“东华园社区”;在周边省市闻名的“热高乐园”“海洋世界”;有亚洲最大的露天矿坑“西露天矿观景台”;还有在因采矿造成的地陷地区成的新型万亩葵花园(今年改为了万亩油菜田)……

由于人才流失、人口流失、产业基础老旧等等困难,抚顺转型的道路还很漫长,只有实现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使大批劳动力转移到相应岗位上, 才能使抚顺实现绿色、高效、可持续性发展, 也是真正地转型成功。

在每个抚顺“煤黑子”的心里,由历史悠久的“满文化”和光辉璀璨的“煤文化”支撑的家乡,在雷锋精神的加持下,一定会迎来魅力更加盛放的明天

抚顺:昔日的“煤都”、今日的“魅都”,让我魂牵梦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抚顺   努尔哈赤   女真   抚顺市   满洲   满族   满文   魂牵梦绕   尸骨   日本   煤炭   煤矿   昔日   今日   地区   城市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