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救女童反成猥亵犯,我们该不该教孩子做“好人”?

最近网络上疯传一段视频,负责环卫保洁巡查的高师傅上班时,看到一个7岁的女孩把头卡在了小区消防通道的铁门栏杆上,难受得进退不得。


见状高师傅赶忙上前帮女孩脱困,为了避嫌还特意让女孩同伴拍下了视频,这本是一件助人为乐的好事,但不怕看得人多,就怕看得人心赃。


环卫工救女童反成猥亵犯,我们该不该教孩子做“好人”?


很快有网友自以为发现了华点:“没人注意到手吗?这手放得不是地方吧?”


很快随声附和的人越来越多,各种充满恶意的揣测纷涌而来。


环卫工救女童反成猥亵犯,我们该不该教孩子做“好人”?


甚至有人为了吸引流量,故意将视频截取部分画面并贴上环卫工人猥亵小女孩的标题,大肆在网络上传播。


转瞬间,一个热心的好人被越描越黑。


救人的视频没上热搜,被骂的事情却很快传遍了街头巷尾。


环卫工救女童反成猥亵犯,我们该不该教孩子做“好人”?

两种“好人”


很快有记者找到了高师傅,向他询问整个事情的经过,以及对网上那些谩骂声音的感想。


高师傅也有些后悔把视频发抖音,一开始只是觉得好玩,并没有想到会变成如今这副局面:


“假如她是男孩,网上也不会有那么多争议;假如我是女同志,也不会有那么多争议,问题就出现在这一块儿嘛!早知道有人说我炒作,还有各种声音,我就不发了。”


“现在他们怎么讲我管不着,公道自在人心。”


环卫工救女童反成猥亵犯,我们该不该教孩子做“好人”?


比较令人意外的是高师傅对那些谩骂者的态度,他觉得那些人其实也是好人:


“我把原视频发给了媒体,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也看了网友们的评论,他们出发点都是好的,都是出于正义感,维护小女孩利益,只是他们不了解实际情况。”


这年头,总让人感慨好人难做,网络上的那些视频真真假假让人无从分辨,诱导着大众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舆论浪潮。


就像前不久,网友“小岛里的大海” 在新浪微博发布信息,表示其患有哮喘病且就读于广州市方圆实验小学一年级的女儿被班主任刘某体罚后吐血。


同时还称在5月27日凌晨2时出门倒垃圾时,被涉事老师威胁及殴打,信息包含多张图片。


环卫工救女童反成猥亵犯,我们该不该教孩子做“好人”?


帖子发布后,引发了大V和网友的大量转发。


在这些转发中,明显可以分为两个阵营。


第一个阵营是非常气愤,认为这名老师应该立马接受到处分,甚至有人人肉出了这名老师的个人信息。


第二个阵营是质疑,有些医学专业的网友认为,衣服上的血迹看上去不像是血,更像是伪造的。


第一个阵营的网友纷纷结为友军,而第二个阵营的网友则因为自己的质疑而收到了更多的“质疑”——能不能有点同情心?小孩都这样了,还说这些阴谋论!


可是经过警方调查后,果然来了个大反转。


环卫工救女童反成猥亵犯,我们该不该教孩子做“好人”?


衣服上的血迹的确为用化妆品伪造,而小孩也并没有确诊哮喘的证明,老师收取家长6W礼金也是伪造。


一切都只是当事人刘某编造虚假信息并组织人员利用网络散布谣言的非法行为。


而那两个阵营,实际上都是抱着善意去看问题的,只是一方被强烈的情绪支配,另一方则相对冷静的去看待事件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


可第二个阵营中的人,往往会被第一个阵营的人看做缺乏同情心的“坏人”。


环卫工救女童反成猥亵犯,我们该不该教孩子做“好人”?

被利用得“好人”


人,是最容易被情绪支配的。


而“好人”的共情能力,太强了,所以会更容易被有心人利用,被轻松左右着思想。


电视广告总是告诉我们哪里还不够好,用“焦虑”去刺激消费;那些贫困地区的博主总是不断告诉我们自己有多惨,让我们为自己的同情心消费。


曾经,B站抗癌博主“虎子的后半生”同样引起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争议。


他曾在B站分享了自己抗癌以来的生活,获得大量网友的关心和鼓励,也收到过不少的打赏。


环卫工救女童反成猥亵犯,我们该不该教孩子做“好人”?


不久后有网友称,在虎子的大众点评账号上,有大量山珍海味的打卡记录,花销巨大。


因此不少网友认为虎子是靠生病卖惨,并质疑其生病的真实性,虎子也由此遭到了不少谩骂和争议。


面对网友的这些争议,虎子曾发视频回应说,他也有自己的生活,并且自己在大众点评上吃的山珍海味有不少是平台活动免费吃的。


事实到底如何?恐怕除了他与他的家人,没人能清楚真相,但真相其实也无所谓对错。


他患病是真,去世的消息应该也是真,只是他把网友给他治病的钱,用在了大众不想看到地方。


环卫工救女童反成猥亵犯,我们该不该教孩子做“好人”?


这有错吗?钱已经是他的了,怎么支配是他的自由,只是搭配上视频里各种卖惨的言语,显得吃相不那么好看而已。


相信那些骂得最狠的人中,肯定有很多是捐过钱的人,因为事情结果远超出了自己的预期,所以才显得格外恼羞成怒,但这幅模样也没有好看到哪去。


这无非就是一个“机智”的普通人,巧妙运用了自己的剩余价值,既没让自己走得默默无闻,还捎带手给家人赚了点零花钱,辜负了一些好人的心意罢了。


如果虎子没死,这和商家讲个故事割一波天真的韭菜又有什么区别呢?终究只是另一幕利用情绪,玩弄人心的戏码,而已。


我们不能说所有的卖惨都是假的,只是在如今这个世道,网络上的真真假假根本无从分辨。


环卫工救女童反成猥亵犯,我们该不该教孩子做“好人”?


但有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那就是不管在哪一个事件中,弱势的一方永远是被更多人同情、支持的。


被情绪化的同情心永远最好利用,但对同情者本人而言却也最为致命。


有研究发现,在情绪的支配下,人们会更倾向于做出失败的决策:


当情绪高涨时,人的逻辑能力就会下降,这会导致非理性的决策;当善心被辜负,愤怒和窘迫会让人做出一些高风险、低回报的选择。


我们只告诉了孩子要做个好人,但却忘记了告诉他世界有多么黑暗,当一个没有戒心的好孩子踏入社会,他便成了各种舆论洪流中的又一位生力军。


吃亏、上当、被人坑害,也时有耳闻。


于是好人都逐渐寒了心,21世纪的社会似乎再没有了父母那个时代人们的赤诚。


但这是整个社会风气的问题,太大了,我们管不了,能管的终究还是自己,能影响的也只有自己的孩子。


环卫工救女童反成猥亵犯,我们该不该教孩子做“好人”?

该不该做“好人”


世态炎凉,我们到底该不该教孩子做一个“好人”,或者说该做哪一种“好人”呢?


我的倾向是,做一个聪明的好人。


一个人具备的知识越多,便越不容易被他人影响,往往会更冷静的去看待问题。


环卫工救女童反成猥亵犯,我们该不该教孩子做“好人”?


再说点更加现实的理由,在心理学上认为,“做好人”的本质是人类“利他行为”的体现。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其基本活动离不开小群体,因此,做一个好人能够让周围的人觉得自己是好相处的,从而可以收获更多的友谊与社会支持。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做好人”是人的本能倾向,能够为个体带来更好的人际关系,使得其在社会中获得更多的支持,有利于个体的生存。


这是人类潜意识中的自我选择,也是为何在面对弱势的一方,会不由分说产生同情心理的原因。


善心并不一定就会被人利用,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更需要去学习专业的知识和情绪管理能力。


环卫工救女童反成猥亵犯,我们该不该教孩子做“好人”?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在【教孩子善良,还是教他现实?】的话题中说道:


你教他善良,生活会让他慢慢适应现实,


你教他现实,可就没人教他善良了。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面对不如意的时候,


善良可以让他在现实中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


从而更好的适应现实中的逆境,超越自我。


人不应该一味地做一个普遍意义下的好人,虽然做好事值得提倡,但也不能违背自己内心的意愿,自己的需求永远是在第一位。


在特殊时刻,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不在讨论之列,那是人性的一种升华,我们说的只是平常的人生。


因此最该付出善意的,是我们身边的亲人、挚友,是那些最值得你好好对待的人。


环卫工救女童反成猥亵犯,我们该不该教孩子做“好人”?


人必须要如此吗?当然也并不绝对,精致的利己主义、弱肉强食的掠夺主义……这是世界上还存在着各种形形色色的人,这也是需要去了解并做到心里有数的。


不管决定成为什么样的人,都需要让孩子清楚并非每个人都会和他一样,人生还存在着太多的抉择与改变。


但或许就像周国平的那句诗——


有一天,与世长辞。遗书写道:一生不缺吃喝,唯独缺少阳光和爱。


人不一定非要当个好人,不过好人的一生,或许能感受到更多的人生价值。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好人   虎子   人心   大众   女童   同情心   阵营   师傅   善良   情绪   事情   现实   老师   网友   更多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