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这个国家让小学生去养牛捡粪,结果令人意外

没有课程表,没有期末考试,全班这个学期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一头牛“来进行。


老师会根据这头牛当天的情况来临时决定今天的课业内容。


从让孩子们搭建牛棚、计算饲料费用到如何观察、照顾这头小牛,这样的小学教育方式,你敢信吗?

30多年前,这个国家让小学生去养牛捡粪,结果令人意外

那一年,日本的教育界同样陷入了改革的浪潮。


不公布成绩,不对学生进行排名,在为孩子们的学业各种减负后,教育局认为应该加入更多除了书本知识以外的培养。


就比如——学生的综合素质劳动技能


伊那小学是当时日本综合教育模式的头号先锋(试验品),因此这项喂养奶牛的计划便落在了这所小学的头上。

30多年前,这个国家让小学生去养牛捡粪,结果令人意外

30多年前,这个国家让小学生去养牛捡粪,结果令人意外

另一种教育


校方从农场借来一头幼小的泽西牛,并把它交给了三年级春组的孩子们来喂养。


不同于一般的照顾小动物,这些孩子没有其他的学业任务,他们的责任只有一项,就是自给自足的把牛养活养好。


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会和孩子们讨论,传授指导一些养牛的知识,但不会给予孩子们任何实质上的帮助。

30多年前,这个国家让小学生去养牛捡粪,结果令人意外

这颇有些当代农业类大学给学生安排课题、项目的样子。但这群小学生可比大学生们开心多了,他们纷纷表达着自己对与泽西牛一起生活的向往:


“我还从来没亲眼见过泽西牛,我想看看它,也想摸摸它。”


但他们很快面临了第一个问题:小牛来了吃啥?


在孩子们的认知里,从没想到过养牛也是要花钱的,而饲料钱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孩子说,可以用我们种的土豆和蔬菜,卖钱换饲料;有的孩子表示,可以夏天割草,再晾成干草给牛吃。


这是他们唯一可以付出的东西——劳动,而这也引发了一系列神奇的连锁反应。

30多年前,这个国家让小学生去养牛捡粪,结果令人意外

孩子们开始认真计算牛饲料每个月的开销,一个月是5190日元,他们需要照顾小牛3个学期,每个学期10个月,那又是多少钱?


他们还没学过2位数的乘法,于是一个叫刚志的男孩开始在黑板上一个月一个月的叠加计算。


可这时底下的一些孩子坐不住了,他们嫌弃刚志的办法太笨,我们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


孩子们再次展开了讨论,并踊跃地在自己本子上尝试计算着,他们甚至自行摸索出了多位数乘法的算法,并说出了为什么要这么算。


老师确定了他们的计算结果后,全班孩子都沸腾了,他们鼓掌欢呼着,为这一次小小的胜利开心不已。

30多年前,这个国家让小学生去养牛捡粪,结果令人意外

孩子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做算数,他们只是为了解决心爱小牛的各种问题。


而接下来要面临的问题便是给小牛弄个舒适的窝。


这也是伊那小学养牛的目的之一,让孩子们在劳动中走近自然科学。


他们带着头盔、手套,挥舞着小扳子、小锤子,热火朝天地搬木板、钉钉子,干活,用几天时间,给小牛建了新牛棚。

30多年前,这个国家让小学生去养牛捡粪,结果令人意外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有了很多意外收获,原来搭牛棚也不是简简单单用几块木板围起来就行。


根据地势才能决定搭建一个什么形状的牛棚合适,哪些地方需要加固?哪些地方需要翻新?牛栏的高度要到什么位置?


就连给牛棚铺的落叶也同样有讲究,这又让孩子们认识了榉树、橡树、樱桃树、桑树,橡树……


为了帮小牛搭建舒适的牛棚,他们非常认真地做着记录:榉树的叶子是这样的,橡树的果实是这样的……

30多年前,这个国家让小学生去养牛捡粪,结果令人意外

一群仅仅 9、10 岁的孩子,为了养一头泽西牛,表现出了超年龄的责任心和能量,很多看上去只适合成年人的劳动,他们也做到了,并且做得井井有条。


但他们的养牛任务才只是刚刚开始,“劳拉”来了。

30多年前,这个国家让小学生去养牛捡粪,结果令人意外

劳拉教给孩子们的事情


孩子们终于见到了这头褐色的泽西牛,那一天大家兴奋极了,就像欢迎新的班级成员一样。

30多年前,这个国家让小学生去养牛捡粪,结果令人意外

孩子们给小牛起名劳拉,并开始认真记录起“饲养日志”:


很久没有给劳拉刷尾巴了,所以我决定给她刷尾巴。我告诉她:乖~我来了,然后抓住了她的尾巴。


白天我去看劳拉,她正在反刍,一开始是咕夹咕夹的声音,后来就是咕-夹,咕-夹-咕了。

......


孩子们还注意到,劳拉来月经了,他们认真地计算劳拉的月经周期,严肃地像是个小科学家。

30多年前,这个国家让小学生去养牛捡粪,结果令人意外

当然,孩子们做得还远不止这些,为了解决劳拉的饲养费,他们也学会了很多技能。


每次喂食前,为了避免劳拉吃太多,孩子们都要称重饲料。


他们更在每天打扫牛舍、铲粪的过程中惊喜地发现,牛粪也是可以用来施肥的,这为他们种下的那一大片玉米地解决了很多开支。


随着玉米收获季节的到来,劳拉也长大了,孩子们摘下了辛勤劳动的果实,连带着他们亲手挤下的牛奶一起卖给了各家妈妈。

30多年前,这个国家让小学生去养牛捡粪,结果令人意外

休息时,孩子们还会去野外割草,一部分给劳拉加餐,一部分晒干储存起来,留作冬天给劳拉当饲料。


短短几个月,他们就为劳拉赚取了 17820 日元的饲料费。


可事情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这一年劳拉要生宝宝了,预产期是1月29日,孩子们早已经给小牛起好了名字,叫罗瑟尔。


但罗瑟尔却在1月3日提前出生了,这个时候孩子们都在放假,因为寒冷,小牛不幸夭折了。


孩子们把小牛的身体包裹在一个大毛巾里,放到一个大纸箱里,为它举行了庄重的葬礼。

30多年前,这个国家让小学生去养牛捡粪,结果令人意外

老师带着孩子们开始探讨起生命与死亡这种沉重的话题:


不少孩子很自责,如果自己能早点发现就好了;也有的孩子开始怀疑自己的付出是否有价值,万物终有一死,那我们的努力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但他们最终发现:死亡是突然降临的,他带走人和动物的生命,任何人都不应该轻视自己的生命。


虽然这对孩子们来说有点过于残忍,但又何尝不是一次很好的生命教育呢?


他们对劳拉的照顾越发用心了。

30多年前,这个国家让小学生去养牛捡粪,结果令人意外

转眼间,劳拉已经和孩子们一起生活了2年,孩子们也马上要到6年级了,他们不得不再次正视学业的问题。


老师让孩子们好好思考一下:


“你们养了劳拉两年,只是因为比较闲吗?”

“你们考虑过劳拉的想法吗?这两年只是为了自己度过的吗?”


面对老师咄咄逼人的提问,孩子们仍然坚持了自己的想法,他们虽然为即将到来的分离而伤心落泪,但已经是很有主见的孩子了。

30多年前,这个国家让小学生去养牛捡粪,结果令人意外

“因为我们上了六年级会很忙。”

“我们不能再让农场主等着了。”

“虽然分开很难,但是我们不能破坏约定。”

“我们是她的朋友,但农场有她真正的朋友。”

“因为太喜欢劳拉了,所以我们应该把它还回去。”

30多年前,这个国家让小学生去养牛捡粪,结果令人意外

到了真正与劳拉分别的那一天,很多孩子都哭了,但那一刻他们仿佛也一下长大了。


独立思考、责任感、团队合作、对伙伴的信任……这场养牛的生活实践教会了他们太多太多。


这些孩子已经不再是唯父母、老师之命是从的木偶,他们开始觉醒各自独立的人格。

30多年前,这个国家让小学生去养牛捡粪,结果令人意外

知识往往只是教育环节中的一小部分,我们真正想教给孩子的是学习的能力、思考的能力,以及知识应用的能力。


而劳动教育便是这一切不可或缺的“阵地”。

30多年前,这个国家让小学生去养牛捡粪,结果令人意外

劳动不是“打卡”


发展中国家总会借鉴发达国家的前车之鉴,虽然有些时候仍不可避免地步其后尘,但我更愿称之为“师夷长技”。


前几天的教育部发布会上,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又提出了“劳动”对孩子的重要性,他说:


“基础教育阶段,重点要让学生体验传统劳动,感受劳动艰辛,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观念。到了初中、高中,要有一定比例走出学校劳动。”

30多年前,这个国家让小学生去养牛捡粪,结果令人意外

国情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环境不同,像伊那小学的这场劳动教育在我国恐怕很难实施下去,我们取而代之是让孩子在家劳务。


俗话说,不苦不知甜滋味,不劳不懂柴米贵。


但在现实中,有的家长替孩子打扫教室卫生,有的则摆拍孩子做家务照片,当作完成劳动教育的“家庭作业”。


需知劳动对孩子的锻炼,是全方位的,更像是一种浓缩版的生活教育,它让孩子们有欲望、敢追求,滋生智慧和勇气,也能提升认知和审美。


田慧生局长也在发布会上指出:体力劳动永远不会过时。


学习好是一方面,但若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与高分低能者又有何异?


“双减”之下,从学业压力下解脱出来的孩子们如何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或许答案就在那些能让孩子体验生活的劳作当中。

30多年前,这个国家让小学生去养牛捡粪,结果令人意外

最后还是要多说一句,俗语又云:强求不是买卖,这在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中同样适用,借用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说过的一段话:


什么是一个孩子未来拥有“和谐亲密关系”的根源呢?


心理学家科胡特是这样描述亲密关系的:“不含诱惑的深情,不含敌意的拒绝。”


我认为,这对于亲子关系也同样适用。


“不含诱惑的深情”就是:孩子,我爱你,但我尊重你是一个独立的人,不会诱惑你,去做我想让你去做,而你不愿意的事情;


“不含敌意的拒绝”就是:孩子,我会拒绝你那些越界的行为与要求,不是因为我讨厌你,或不信任你,只是因为我不认可你这个行为而已。


因此,拥有“边界感”的孩子,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才能更加和谐。


劳动教育不是一项孩子必须去完成的任务,想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那么请先相信并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割草   劳拉   劳动教育   牛棚   教育部   橡树   小牛   学业   小学生   饲料   意外   独立   老师   生命   孩子   小学   国家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