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就地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放心、开心地过个特殊的年

要让就地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放心、开心地过个特殊的年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5.4%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今年会就地过年。(见2021年1月28日中国青年报第10版)

可以说,“就地过年”是今年过年的最大话题。是否就地过年,这是对长年在外务工者的一个蛮不小的考验。从中青社的调查来看,为了给疫情防控做贡献,大多数人选择了就地过年。我为选择就地过年的人喝彩。

外地务工人员就地过年了,这只是做好就地过年工作的一个方面,还得让就地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能安安心心、快快乐乐地过好年。若不然,则不能让外来务工人员自愿地、安心地留下来过年。中青社的调查中,就有94.7%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对就地过年的人提供支持和保障。具体来看,63.1%的受访者希望完善职工食宿等后勤保障,61.9%的受访者期待工资补贴和过节津贴。有的希望能针对留守的老人提供一些关心和照顾,不让老人过年太孤单。

对于就地过年者的这些诉求,政府相关部门已经考虑到了。1月26日,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表示,人社部等7部门开展了“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此外,很多地方采取了针对性措施,如发放资金补贴、租房补贴,为就地过年务工人员发放消费券、减免景区门票、安排文化旅游活动等。

政策有了,措施出台了,就得好好地落实,把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如果不能落到实处,让就地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像本地居民一样过上舒心、开心的年,那么是会很伤他们的心的。政府、企业等的信誉是要受到不可小觑的损害的。

就地过年,是对外来务工者所在企业的一次大检验。我以为,这个时候是体现企业文化、企业价值和企业文人关怀的时候了。不管平常说的如何,不管企业宣传册中讲得如何动听,都不如这次如何让外地务工员工过好年来得实实在在。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让外来务工员工在本地过好年,就要给予切实地关心,让他们有家的感觉。如果过年了,就地过年的外来员工连吃饭都成问题,那么这样的企业是具有先进文化、正确价值和人文关怀的企业吗?就地过年政策和措施的落实,重要的是在用工的企业。

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份是外地的,但是他们已然是务工所在地的一员。他们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像本地人一样做着贡献。因此,街道和社区应该责无旁贷地为他们服好务。有媒体报道,一位外地在通化的女孩租住的是公寓,不能生火做饭,因此两天没有吃饭。这位女孩的遭遇,至少说明,当地的街道和社区是没有尽职尽责的。街道和社区,应该对辖区内的就地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做到心中有数,组织人员上门嘘寒问暖,给他们送去必要的过年物资。在疫情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适当地组织他们开展一些娱乐性活动。一句话,就是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他们,让他们能安心、开心地过个特殊的年。街道和社区应该在落实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让外来务工人员安心、开心地过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做,这就是要让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过好年。外来务工人员就地过年,肯定给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过年带来很大的困难。这就需要务工者所在地的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小组做好工作。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的过年问题,不是外出打工者的私人问题。应该说,外出打工者也是给所在地的就业、经济发展在做贡献。所在地政府,还有村委会,应当感谢他们、支持他们,给他们排忧解难。现在外出打工者为了疫情防控就地过年,乡(镇)政府理当伸出援助之手,帮他们的父母、孩子过好年。

就地过年不易。既需要外出务工人员顾全大局,勇于奉献,更需要各方面忠于职守,解决好外出务工人员就地过年所遇到的问题,能让他们放心、安心地过个特殊的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务工人员   受访者   落到实处   村委会   疫情   外地   所在地   放心   街道   员工   措施   儿童   政策   政府   社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