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计》开播14年,凭一句“真香”出圈的王境泽,怎么样了?

下面这个情节大家应该都不陌生。


“真香”表情包的开山鼻祖王境泽,因为此火遍了全国。


《变形计》开播14年,凭一句“真香”出圈的王境泽,怎么样了?


作为一档素人真人秀,《变形计》的节目形式很简单,就是农村的寒门书生和城市里的纨绔子弟交换生活。


正反落差极大的生活,让农村的孩子看到希望,让城市的孩子迷途知返。


这也是节目的初衷。


《变形计》开播14年,凭一句“真香”出圈的王境泽,怎么样了?


不知不觉,《变形计》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


那些交换生活的孩子的现状也各有不同:


有的成了网红,有的成了演员,有的开起了公司,有的依旧如初,有的已经悄然离世……


而这档节目对城市里的孩子究竟有没有改变?


很难讲。


14天改变一个人,能行吗?


施宁杰,曾被称为《变形计》史上最难改变的主人公,是最让家长头疼的那种孩子。


辍学、飙车、抽烟、泡夜店、打架斗殴,一样不落。


和妈妈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给我钱”。


《变形计》开播14年,凭一句“真香”出圈的王境泽,怎么样了?


拿到钱后就是这个态度。


最多的时候,他一天就能花3万。


《变形计》开播14年,凭一句“真香”出圈的王境泽,怎么样了?


被父母送到农村,他也是一百个不乐意。


对居住条件不满意,一言不合就踢翻了人家家里的桌子。


《变形计》开播14年,凭一句“真香”出圈的王境泽,怎么样了?


农村生活能对他产生改变吗?


至少在镜头里是有的。


他下矿干活,赔了人家的桌子,临走前,还给奶奶磕了头。


一副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感人情景。


《变形计》开播14年,凭一句“真香”出圈的王境泽,怎么样了?


本以为施宁杰能从此改变自己,结果呢?


他跟妈妈要了30万拍电影,不过也只是拉着一群小伙伴,在酒店里吃喝玩乐。


他喜欢音乐,妈妈送他去北京读音乐学校,一年后就退学了。


妈妈送他去当兵,想让更坚硬的社会规则改变他。不到一年半,施宁杰提前退了伍。


……


《变形计》开播14年,凭一句“真香”出圈的王境泽,怎么样了?


2014年参加节目的王境泽,可以说是最出圈的一个。


一句真香,为我国互联网用户提供了无数表情包素材。


他倒也顺水推舟,就此“出道”。


《变形计》开播14年,凭一句“真香”出圈的王境泽,怎么样了?


综艺没少上,开直播、接广告,拍电视剧。


《变形计》开播14年,凭一句“真香”出圈的王境泽,怎么样了?


后来还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变形计》开播14年,凭一句“真香”出圈的王境泽,怎么样了?


但毕竟没有真正的一技之长,所有的这些都是泡沫。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慢慢淡忘了王境泽,他对娱乐市场来说,也就失去了价值。


他回到了现实。


《变形计》开播14年,凭一句“真香”出圈的王境泽,怎么样了?


通过节目不难发现,王境泽的家庭教育也是错位的。


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管教,等孩子进入叛逆期时,想管已经来不及了。


一再用金钱去弥补,最终让事态进一步加深。


一旦父母没满足王境泽的要求,他就发脾气,砸门、摔东西。


《变形计》开播14年,凭一句“真香”出圈的王境泽,怎么样了?


和节目组一言不合就拳脚相加。


《变形计》开播14年,凭一句“真香”出圈的王境泽,怎么样了?


被学校劝退、开除更是常事。


《变形计》开播14年,凭一句“真香”出圈的王境泽,怎么样了?


在节目中依旧是一副“真心忏悔”的样子,但是回到现实,依旧我行我素。


十几年的错误,用两个礼拜纠正?


别开玩笑了。


《变形计》开播14年,凭一句“真香”出圈的王境泽,怎么样了?


工作忙,对孩子疏于管教,用钱来弥补,这几乎是《变形计》里父母的标配。


而大多数孩子都是处在青春期,叛逆心理占主导,对父母此时的约束无法理解,更无法接受。


叛逆心理的成因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青春期叛逆主要是因为一下几点:


1.我已经长大了,我能行。


2.为什么我不能做?


3.试探家长的底线。


4.想受到关注。


5.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常情况下,孩子有三个叛逆期。


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特点,父母应对的方法也要不同。


第一个叛逆期: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称“宝宝叛逆期”。


第二个叛逆期:6-8岁时,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


第三个叛逆期:12-18岁时,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变形计》开播14年,凭一句“真香”出圈的王境泽,怎么样了?


很多父母由于工作等原因,在前两个叛逆期阶段缺席孩子的成长。


要知道,这是初期建立安全感和亲子信任感的时期,是孩子的人格形成期。


此时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顾,隔辈的过度溺爱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


而12-18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此时的孩子对于外部世界的迷恋和认知已经超过部分成年人(无论正确与否)。


拿小愈自己为例,初中到高中明显感到有时听不进去父母的话,认为他们的想法已经过时,时常和父母产生摩擦。


《变形计》开播14年,凭一句“真香”出圈的王境泽,怎么样了?


想要平稳度过青春期,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诉求。


很多父母把孩子的叛逆当成一件坏事,和孩子正面交锋,不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


这无疑是在火上浇油。


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不能图省事


1.物质需求

青春期的孩子对于物质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要求,这很正常,尤其身处现在这个时代。


孩子看到的知道的都比父母那辈更多,适当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并没有坏处。


但要注意尺度,不能一味地纵容,有求必应万不可取。


孩子喜欢踢球,给他买双球鞋,带他去训练班都是可以的;


如果孩子已经有了球鞋,还要买更贵的,父母就不能答应了。


《变形计》开播14年,凭一句“真香”出圈的王境泽,怎么样了?


2.异性需求


青春期的孩子对于异性的关注会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越来越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异性,希望去接近ta。


很多孩子知道这不是什么爱情,他们的感情简单而纯粹。


对性有了认知,却不知该注意什么。


此时,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简单的性教育,告诉他们界限在哪。


这些知识学校很少教,毕竟性教育的缺失已经不是几年的事儿了。


别让孩子受到伤害,也别让孩子伤害别人。


《变形计》开播14年,凭一句“真香”出圈的王境泽,怎么样了?


3.成长需求

互联网让陌生人之间的距离更近了,却也让亲人之间的距离更远了。


小愈见过很多为此而苦恼的父母,孩子一回家就抱着个手机或者平板。


要不就是坐到电脑面前,一天和我们也说不了几句话。


科技的发展让孩子有了更多的“玩伴”,也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他们独立处理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多,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复杂。


初出茅庐的他们,面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疑问和恐惧。


父母此时可以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顾问,帮助孩子了解如何处理问题。


在选择面前做出最理性的决定。


但要记住,父母不是最终决策者,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让他们懂得承担责任的意义。


《变形计》开播14年,凭一句“真香”出圈的王境泽,怎么样了?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的不是指责与谩骂,而是倾听、理解、包容与信任。


父母要一手软一手硬,在孩子做错事时给予帮助指导,也要讲原则,守底线。


不能图省事,依靠物质来填补,《变形计》就是最好的反例。


和孩子在心理上有交融,行为上有互动,才是面对青春期叛逆的正解。


家庭教育没有捷径,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省事   球鞋   青春期   叛逆   异性   物质   家长   父母   需求   节目   农村   妈妈   孩子   心理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