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很酷,没男人也很难熬

《我家那小子》系列节目的走红,让「独居青年」这一群体被更多人熟知。

据阿里的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有超过2亿的单身成年人,其中有7700万是独居状态。他们远离故乡、亲人,独自在大城市奋斗打拼。

“背井离乡、独自租房、缺乏家庭生活、缺乏感情寄托....”这些关键词放在一起,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夜深人静时寂寥的背影。那么真实的独居生活又是什么样呢?


独居很酷,没男人也很难熬

独居生活有个最好的感受就是自由


关上门就是自己的世界,自己的一片天地,想怎样就怎样。不用面对糟心的工作,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不需要看任何人的脸色,也不用为了迁就任何人委曲求全。听歌、追番、征战王者峡谷,想干嘛就干嘛。

很多年轻人选择独自生活,就是喜欢甚至依恋这种自由的感觉。在自己的世界里,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就是梦寐以求的人生。


还有一部分人,之所以选择独居,就是为了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用考虑任何外在的因素,一切以自己的喜好为转移。喜欢的东西可以立即下单,想吃的可以随时去品尝,好玩的景点也可以直接去打卡。不用顾及父母的眼光,不用面对伴侣的质疑,不用考虑孩子的花销,只需要考虑自己喜不喜欢。注重当下的需求,爱自己比什么都重要,高品质的独居生活就是他们的追求。


独居很酷,没男人也很难熬


某些时刻,孤独感也会悄然降临


世间的所有事情,从来都有好有坏。孤独,是独居生活中最难度过的时间。当一个人享受独居带来的自由的同时,也必须学会享受孤独。

“夜深人静的时候,在一个人的静室里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偶尔也会生出一丝久违的寂寥。”独居了五年的同事大楠如是说。“最难捱的是生病的时候,孤独和脆弱被无限放大。病痛像拦路虎一样稳稳地挡在身前,可是一回头才发现,身后根本没有几个可以麻烦的朋友。”

独居的人必须学会战胜孤独,拥抱孤独,享受孤独。


独居很酷,没男人也很难熬



独居久了,会产生什么危害?


1.独居意味着自由,而绝对的自由可能会让人忽略了自律。

在独居的时候,不用在意任何人的眼光,内心的“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它处于潜意识的状态,是人格结构的最底层,主张能够满足自己欲望的事情都去做)被尽情释放,不想早起就再睡一会儿,不想做的事情就往后拖延...

久而久之,“超我”(遵循道德原则,是人格结构当中最上层的部分,代表着理想的那一部分,主要作用是监督,批判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被无限的压制,自律感不断减弱。


2.享受独居,也要警惕失去社会性。

人在社会中生活,具有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关系着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等,有部分人群会因为独居久了,而忽视与外界的联系。长此以往,会对人的长期社会性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应当警惕。


独居很酷,没男人也很难熬



3.长期保持独居状态可能导致孤独感增加,从而增加心理疾病的风险。

据外媒报道,法国凡尔赛大学做了一项针对性研究。研究者所使用的数据来自英国,对象是年龄在16到64岁之间的20000多人,调查时间分别是1993年、2000年和2007年。研究结果显示,独居群体罹患心理疾病的机率是其他人群的1.5到2.5倍,其中包括抑郁症、强迫症等。


4. 孤独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孤独不仅会让我们心理感觉不舒服,还会让我们“心”里不舒服。
很多医学研究都表明:孤独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包括中风、冠心病、心脏衰竭等。 孤单会提高29%的冠心病风险,32%的中风风险。


独居很酷,没男人也很难熬


写到最后,小愈想说的话

很多时候,独居不是主观选择的结果,更像是面对生活时无法选择的被动接受的产物。我们需要被迫面对独居带来的孤独感和挑战,才能成长为一个独立成熟的大人。

希望你独居时尽情享受自由,有伴儿后也能感受到别样的快乐。

今儿就聊到这,咱们回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凡尔赛   糟心   心理疾病   社会性   冠心病   寂寥   难熬   夜深人静   人格   孤独   事情   状态   风险   自由   男人   喜欢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