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蛊无罪,捉弄成风:愚人节是怎么火起来的?

人生本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划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了喧哗和骚动,找不到一点意义。

—— 莎士比亚


整蛊无罪,捉弄成风:愚人节是怎么火起来的?

每年你会过愚人节吗?你又是否有整蛊别人的习惯?

可能这个类似民间风俗的节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下,还没有那么“没有下限”,但是在西方,愚人节却是人人“谈之色变”的存在。在这一天,假装严肃地告诉对方“你脸上有东西”,在别人的背后贴上“Fool”的字条只是连小孩子都会的基本整蛊。

更为有趣的是,不光是民众们会互相捉弄,就连一些公司或者官媒都会骗人。


整蛊无罪,捉弄成风:愚人节是怎么火起来的?

1998年,汉堡王发布了一条新品广告,声称公司将推出一款用心良苦的“左撇子汉堡”。

所有的原料都保持不变,味道也不做更改,不同之处是将食材旋转了180°,以形成更好的用餐体验。广告发出第二天,就有近千人涌入门店,指明要点这款汉堡,结果换来的只是服务员的哈哈一笑,当然,还有那句一成不变的“傻瓜”。


整蛊无罪,捉弄成风:愚人节是怎么火起来的?

一向保持专业的BBC电视台,也曾开过一个十分“欠打”的玩笑:“多亏刚过去的温和冬天,以及有效地控制了面条树虫害,瑞士南部一户农家的意大利面条喜获大丰收。”并配上了一女子在面条树上摘面条的图片,一切都做得像模像样。

当天有超过800万人观看了这则新闻,甚至还有人真的去询问怎么能种出面条。BBC的回复也很有意思:“把意大利面放在番茄酱罐子里,然后心中充满希望。”

由于太多的“前车之鉴”,很多外国人在愚人节已经形成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优良作风和“不信谣不传谣”的高尚品质。不得不说,捉弄别人往往只需要一个想法,但是要想反应过来自己被捉弄了,还真是难上加难。


整蛊无罪,捉弄成风:愚人节是怎么火起来的?

而愚人节到底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大家一起整蛊过节又是个什么心理?小愈在这里和大家分析分析。

首先是集体狂欢心理。

这种心态本是来自于网络,随着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网络行为逐渐与大众的兴趣、情感、认知等需求相匹配。

愚人的传播也是如此,从投射到认同,我们在作为旁观者看别人开玩笑时,心里不自觉会产生疑惑,而如果习以为常后,就逐渐对其产生了肯定情绪。在周边的人在不断重复这种投射的情况下,自己便在心中形成暗示,也会不自觉跟随他人的步调,最终形成一种集体性行为。

整蛊无罪,捉弄成风:愚人节是怎么火起来的?

除此之外,自我实现心理也存在其中。

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曾说道:“愚人总会发现有更愚的人钦佩他。”捉弄人的人,其实往往也是这种心理。“我”通过自己的方法,让对方上当或者陷入窘迫,这不仅是一种幽默,更在达成预期效果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内心的满足。当然,这只是建立在友好和善意的基础上,过度的玩笑只会适得其反。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不捉弄他人的情况下,成功保护自己不让整蛊“得逞”呢?


整蛊无罪,捉弄成风:愚人节是怎么火起来的?

1. 在所有的前提之前,一定要记住这是特殊的一天。在4月1日发生的事情,我们姑且就全部假设为假。当你秉持着怀疑的态度去考虑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很多消息是不合理或者非常态的。在内心中提高警惕,已经杜绝了大部分容易看穿的小把戏。

2. 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和微表情。很多人在说谎时,会无意间做出一些小动作,比如挠头、摸鼻子、眨眼睛等等。通过对比对方的日常行为习惯,你就可以看出端倪。毕竟除非通过训练,只有极个别人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地保持“厚脸皮”。

3. 要求对方重复一次,或者倒叙一次刚刚说过的话。因为如果一件事情是假的,对方大概率讲出时也不会经过深思熟虑,只是随口一说。当你听到他说第二遍和第一遍时出入很大,或者完全不能说清楚刚刚说了什么时,基本可以断定这件事并不靠谱。

不知大家学会了吗?你又是否参与过愚人节的整蛊游戏?欢迎点赞关注小愈,和小愈聊聊你的观点和趣事儿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萧伯纳   愚人节   莎士比亚   爱尔兰   都会   倒叙   虫害   意大利   面条   无罪   愚人   玩笑   集体   心中   心理   广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