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和儿子一起玩游戏后,他再也不上瘾了

最近很多的父母都有这个困扰:到底该不该让孩子玩游戏?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关于孩子玩游戏这件事。

我先表达一下我的观点::首先,我并不反对孩子玩游戏,我反对的是玩与他年龄段不匹配的游戏。

在聊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我家小朋友的故事:


自从我和儿子一起玩游戏后,他再也不上瘾了

我大儿子今年上小学5年级,我奉行顺其自然的教育理念,只要他认真完成作业,游戏上我一向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一直强调的是,适当的劳逸结合更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

我也知道他很多的同学在玩王者、吃鸡这类的游戏,他其实也有问过我,“妈妈,我为什么不能玩?其他的同学家长都让玩。”

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能说出甄姬是谁吗?”

他摇了摇头。我给他讲了历史上的甄姬,然后我让他第二天去问同学。结果放学回来他就告诉我,“妈妈,我觉得你不让我玩这个对了。今天他们跟我说,甄姬是法师,技能带控,适合阴人。”


自从我和儿子一起玩游戏后,他再也不上瘾了

我当然知道,游戏里面有他独立的世界观跟人物设定,但在孩子这个年纪,很容易将游戏与历史混淆。但是一味地拒绝所有游戏并不就是好的,就是对的。

近几年,电子竞技也已经被认可为正规的竞技项目,而且也有了专门的电子竞技的专业。游戏已经不再是之前大家认为的没有可取之处的娱乐方式了。众多的研究发现,游戏除了娱乐的功能外,动作类游戏还能锻炼大脑,提升认知能力。经常玩动作游戏的人,视觉敏感度也会有所提高,同时还能锻炼大家的空间想象力。


自从我和儿子一起玩游戏后,他再也不上瘾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衡量一个人认知功能的重要指标是处理信息速度的快慢,动作类游戏在某种程度上也被证明了确实能锻炼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其实家长不愿意孩子玩游戏,无非是以下三个问题:


1、孩子为什么爱玩游戏?

爱德华 · 德西和理查德 · 莱恩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自我决定论(SDT),它指的是只有让孩子有自我掌控感,孩子才能做到真正地成长。

其实玩游戏时,孩子能产生自我掌控感。而可能这种掌控感在孩子的成长中是有所缺失的,所以有些孩子才会沉迷于玩游戏不能自拔。在有一定的自主决定权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很少会对玩游戏产生“上瘾”的感觉。他们会更多的去思考利弊,反而冲淡了对某一种事物的偏爱感。


2、看到孩子这个样子,我为什么会有生气等不好的情绪?

在咱们父母那个年纪,因为网络刚刚发展,他们对网络有着陌生感,而陌生感一般会伴随着恐惧感。因此他们会出于自己对网络的恐惧,拒绝孩子玩游戏。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已经不存在对网络的陌生感了,那为什么还会对孩子玩游戏产生不接纳不认可的心理?

其实是源于我们对网络对游戏的熟悉感,正因为熟悉网络,才知道网络上的游戏也是良莠不齐的。孩子正处于一个飞速学习的阶段,稍有不好的东西很容易被他们加以学习跟模仿。

自从我和儿子一起玩游戏后,他再也不上瘾了

但产生这种情绪其实还有一个因素,出于对孩子的不信任。

心理学中,有一个效应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对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你强硬的“行为包办”,每次玩游戏都会给到他消极的反馈,孩子时间久了就会觉得“玩游戏是不好的,我不会变好了”,干脆自暴自弃。而你的引导没有产生积极的效果,会反馈到你的身上,产生焦虑的情绪。


3、该怎么平衡孩子跟游戏的关系呢?


我自己会每周五拿出两个小时的时间,陪他一起玩。

多是些switch上的游戏。孩子在这两个小时里,不在意输赢,更多的是享受彼此的亲情时光。孩子每周都很期待一起玩游戏的时候。我问过他,是因为想玩游戏吗?他特臭屁地说,“还不是为了陪你玩。”


自从我和儿子一起玩游戏后,他再也不上瘾了

所以,玩什么游戏很重要,但游戏中你的参与感更重要。孩子在家长陪同做某些事之后,他的重点就会由游戏转到“跟你”这件事上,时间久了,不仅能更好地拉近与孩子的关系,还能帮助孩子从“上瘾”这个魔咒里抽离出来。


别再怕孩子搞定了游戏,搞不定生活,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西和   上瘾   理查德   自暴自弃   电子竞技   情绪   陌生   儿子   不好   家长   自我   同学   孩子   时间   网络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