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让我泪目,但我不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安然”

不知道大家这段时间有没有看《我的姐姐》这部电影。

我几乎是哭着看完全片的。


《我的姐姐》让我泪目,但我不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安然”

《我的姐姐》让我泪目,但我不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安然”


特别是一些身为“姐姐”的女生们,很多都是一直在擦泪水,却怎么也没有擦干过。


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家里的长辈总是劝小愈爸妈,让他们趁着年轻,赶紧再生一个孩子。


但被我妈妈拒绝了。


她说,因为头胎是女孩子,所以不会再要二胎。


小的时候不懂他们为什么不愿意。


长大了我才明白爸妈的良苦用心,网上很多的网友跟他们想的一样:


“我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当姐姐!”


《我的姐姐》让我泪目,但我不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安然”


《我的姐姐》让我泪目,但我不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安然”


电影里的安然,是在18岁的时候当了姐姐。


她的境遇简直让人太窒息了:刚刚大学毕业,在她拼命赚钱想考研去北京的时候,父母车祸去世了。


给她留下了年仅6岁的弟弟。


她成了唯一的抚养人。


《我的姐姐》让我泪目,但我不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安然”


她本想把房产变卖跟弟弟一人一半,给他找个好的家庭寄养了。


而亲戚全都站在了她的对立面:


... ...

每个人都在为她的弟弟考虑,却没有人替她考虑。


《我的姐姐》让我泪目,但我不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安然”


大学刚刚毕业,人生刚刚开始,就要为6岁的弟弟负责,弟弟的人生保住了,她的人生怎么办?


电影又何止只是电影。


现实中这种“重男轻女”的故事数不胜数。


我姑姑前段时间来我家吃饭,妈妈做了藕盒,姑姑笑着跟我讲,小的时候家里穷,藕盒也是得是过节才能吃的。


结果我爸偷吃了两个,奶奶以为是姑姑吃的,把姑姑暴揍了一顿,后来她发现是爸爸偷吃的,也只是骂了爸爸两句,这事就算过去了。


姑姑讲这个事的时候,虽然是笑的,但是藕盒她一个都没吃。


《我的姐姐》让我泪目,但我不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安然”


这个世界上,像姑姑这样的“姐姐”太多了,她们很多都生活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


儿子意味着家族的香火得以延续,女儿就是赔钱货,早晚是别人家的...这种平时经常听到的话里,也透露着浓浓的重男轻女的观念。

却鲜少有人考虑,这到底对女生有什么影响?


《我的姐姐》让我泪目,但我不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安然”


咱们借着这部电影从心理层面来剖析一下“重男轻女”观念对女性的危害。


首先,被迫做姐姐的孩子会产生“被抛弃”的心理创伤。


大家都知道,亲子的关系会影响到人格的构成。


而对于生活在“重男轻女”家庭中的女孩,她们得到的来自父母的爱注定会少一些。


因此更容易产生自卑、没有安全感等负面情绪。


而正是这种“不被爱”的想法,会使得这些女生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产生“被抛弃”等情绪,这种情绪,甚至会延续到未来的亲密关系中。


《我的姐姐》让我泪目,但我不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安然”


朋友栗子在即将结婚的前期,悔婚了。


她给我打电话打到了凌晨两点。“你说我是不是就没办法结婚了?”


“你为什么这么说?”我也好奇。


“其实他也没有办什么不能原谅的事。


只是结婚的事挺多,我忙起来一找他,他一不回我,我就觉得他是不是后悔了。


他每次不回,我都觉得他是后悔了,这种感觉快让我窒息了,有时候我想的胸口都疼...”


“但有可能他只是有工作没来得及回你呢?”


“我也知道,理智告诉我,那个时间段他应该在忙工作,我也知道他的工作量有多大。


但是情感上,我就是忍不住去这么想,每一次他不回我,我都觉得他是后悔了。


这样来回的拉扯,我快崩溃了,干脆一了百了...”


《我的姐姐》让我泪目,但我不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安然”


这种理智跟情感层面的分裂,其实跟栗子的内心状态有关。


她也是名姐姐,父母对她的上心程度远不及她的弟弟。


后来以至于爸妈对她的事回应慢了,她就觉得是因为不爱她。


当她男朋友没有及时回复她的信息时,那种“被抛弃”“无回应”感觉占据了主导,甚至还会产生“不配被爱”的感觉。


二是容易同化为“施虐方”


很多深受“重男轻女”毒害的女性,在成长过程中也可能会被同化成“施虐方”。


电影里的姑妈,在她年轻时也是高材生。


本来她考上的是大学,弟弟考上的是中专。


但因为家里重男轻女,她把上大学的机会让给了弟弟。


《我的姐姐》让我泪目,但我不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安然”


而这样的人生,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奉献。


这些被重男轻女思想胁迫的姐姐们,反倒成为了父母意愿的忠实捍卫者,他们更愿意为家族牺牲,更孝顺。


她们通过这种方式,来博取父母的关注,获得被爱的感觉。


就像电影里的姑妈,明明为了弟弟牺牲了上学的机会,放弃了自己的工作照顾弟弟的家庭...


但在安然想把弟弟找寄养家庭的时候,姑妈反倒是站在了她的对立面,对她一次次的劝说甚至还有威胁,“你要是敢送走你弟弟,我就去法院告你!”


明明是重男轻女的受害者,姑妈这次却也成为了“施虐方”。


无奈的是,像姑妈这种被摧毁自我价值的一代,她们也很难看到下一代女生的自我价值。


甚至还会成为之前摧毁她们的“施虐方”,而且这些行为并不是她们有意为之的。


最终还可能变成“代际传递”


看电影的时候,我一边为安然的遭遇痛心,一边又担忧她以后会不会也受家族“重男轻女”的影响产生代际传递。


代际传递是指父母一代传递给子女的各种特征,不仅包括身心特征,还包括各种社会特征。


我们知道,生活在“重男轻女”家庭中遭受不公平对待的女性,她们的内心其实积攒着很多的负面情绪,像是痛苦、愤怒、被抛弃感、羞耻感……


而她们有的能意识到这些情绪的产生,有的意识不到。意识不到的情绪往往会被压抑到内心深处。


但压抑并不是说就消失了。


《我的姐姐》让我泪目,但我不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安然”


母亲可能把自己压抑的情绪或者创伤传递给自己的女孩。


孩子出于对母亲的爱,或主观或被动地承接了来自母亲的情绪,甚至会把这种情绪转化为自己的情绪。


而这正是代际传递的方式之一。


这种悲惨的情绪在家族间的女性中传递,悲剧永不停歇。


《我的姐姐》让我泪目,但我不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安然”


首先,有些家庭有“重男轻女”的观念,除了代际传递,还有就是所谓的养儿防老,延续香火。


先说养老,我国法律规定,儿子跟女儿都有义务赡养老人。


再说延续香火,从生物学的来说,女儿携带父母双方各50%的基因,女儿的后代继承其外祖父母的基因为50%。


儿子携带父母双方50%的基因,其后代继承其祖父母基因依旧为50%。


至于姓氏,《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条规定,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意思是,孩子也可以跟随母姓。


那些叫嚣着“儿子就是比女儿好”的人,说到底,他们根本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好。


《我的姐姐》让我泪目,但我不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安然”


我们没办法选择是不是做姐姐,但我们可以选择是不是做“扶弟魔”


想起当年村里墙上刻一句话,放在这里也很应景:


生男生女都一样。


还在被“重男轻女”所伤害的女孩们,记得:


你可以是姐姐,但首先是你自己。

《我的姐姐》让我泪目,但我不想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安然”


- End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姐姐   女儿   重男轻女   姑妈   香火   姑姑   安然   基因   弟弟   情绪   儿子   父母   家族   孩子   家庭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