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正能量带货

提要:媒体一天到晚讲带货,但媒体有没有想到,其实,正能量恰恰是好新闻带的货,如何带好这个货,并不简单,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名句和经典,比起正能量,我们更加需要信任感。正能量有正确的打开方式:正确的报道、能帮忙、有胆量有肚量。

如何给正能量带货


| 不想得新闻奖的新闻工作者和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

传统媒体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没什么不对, 这是我们的神圣职业是我们的光荣。不想得范长江新闻奖的新闻工作者和一条咸鱼有什么区别?咸鱼翻身也还是咸鱼,好吃上瘾不伤胃,但被炮制出来的新闻却让人五味杂陈。过了限度,一心只想让目标对象感动,唯感动论做煽情台,很难成功了。以前文人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豪言壮语,现在许多新闻工作者,每回Get到泪点就沾沾自喜,每回没有把人感动得稀里哗啦泪如雨下就怆然若失, 似乎未获全胜难言成功。

制作作品参评版时,后期,制片人会仔细梳理作品,看采编人员是否把握好了节奏,Get到了泪点,这其实是许多电视新闻工作者制作“作品级”节目时,心照不宣的内部流程,参评次数多了,被这样训导多了,许多新闻工作者也就会把是否感人是否能让观众哭作为他们作品好坏的标准之一。

如何给正能量带货


有梦想当然是件好事情,万一哪天实现了呢?不想让人感动的演员不是好演员,但演绎诠释出来的应该是角色本身自然流露出来的状态,太多把桥段手法习惯性地用于作品,一心追求在恰当的时间点表现出合适的Happy样子,也希望观众能够一直这样呼应你,到了点就做出真有高潮的样子,过度强调正能量,和失败的PUA没有本质区别。

新闻工作者的事业不同于演员,新闻报道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义务。新闻事业也不是以循环模式播放红歌,一味强调正能量,会适得其反,就个人而言,如果演员估计某个作品不能问鼎奥斯卡小金人就不参加拍摄,不是专业水准有问题,是职业素质与世界观有问题,职业精神有问题。 一心只想让人哭的演员,最终只能够让自己潸然泪下号哭达旦。

就机构而言,把新闻频道做成感动台的媒体,多有断顿之虞,喜欢制作并且只喜欢制作正能量作品的媒体,某段时间也许会获奖无数,但最终经营状态不会好,当初拚尽全力用心追求的,某天会让你失去太多甚至所有,面对成本压力,经常会哭不出来,这是运营理念问题。

| 缺乏技巧地强调正能量,把新闻频道做成正能量台,其实是失策的

- 敌在融媒体 低水准的正能量约等于低级红 过犹不及 实际危害不亚于高级黑

敌在融媒体,并不是说从业人员内心阴暗反动,而是因为他们太想把事情办成他们想要办成的样子,但,因为水平能力有限,过于招式用老,事情往往不仅办不成他们想要的那个样子,会适得其反。


如何给正能量带货


遇到县党刊,两眼泪不干,在某些媒体上,你读且只能读到一心想要感动他人的新闻作品。专业水平不够的正能量作品,实际上是低级红的懒人行为。一心只想让目标对象感动,从业人员的内心和PUA无本质区别,让他开心的是今天又弄哭了一批人。

人们喜欢正能量,并不是要沉浸于其中,有些感受很珍贵,用酒来类比,这些作品当中的醉人之处是纯粮老窖酿出来的酒,是窖藏十八年的女儿红,它们没有刻意地去传递某种能量,而是真实再现,新颖描述,自然流露,范长江先生的《中国的西北角》,传递了无比强烈的正能量,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拥护共产党,而是因为他在极具乡土气息的细节中描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另外一个新世界,一种代表新中国另一条道路的新可能,这才是力量之所在。斯诺先生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也是如此。而某些低级红的所谓正能量,则不过是工业酒精勾兑罢了。

- 媒体输出正能量,观众付出真能量

人有自我保护的天性,本性趋利避害,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值得我哭,值得我哭的人,不会让我哭。人们看新闻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了解信息,更好作出正确判断并付诸正确行动,不是为了找感动,人的确会因为某些事件当中蕴含的感人因素而感动,但那也只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很少有人看新闻是为了追求撕心裂肺的哭。很少有人会主动受虐,主动去寻求被感动,某些时候,人会被感动得稀里哗啦,但是,事后,人们会感觉很累很受伤,人们并不喜欢这样的情绪波动,人们的希望很简单:地球仍然在转,世间虽然善变,但亲人依然爱我,你我依然吉祥。所以,好新闻常有,感动人的场景不常有,这才是常态。


如何给正能量带货


正能量不是挣能量,我踮起脚尖来看你,只是为了能离真相和幸福更近一点,人们选择优先看某家媒体的作品,绝不是因为他们承包了正能量,炮制了岁月静好的世界,而是因为媒体及时让他了解了世界的真相,给出了正确的建议。泰晤士报在过去那个年代受人尊重,并不在于它传递了某种正能量,而是如果发生了战争发生特别事件,人们会在第一时间在报纸上看到准确报道。而这些报道会决定股市的走向和现金流的去向。抗战期间《大公报》社评名篇《我们在割稻子》,没有一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但是,那种大无畏的精神,那种正能量的传递,是不是力透纸背?能不能给人心灵的震撼。

抗疫期间,许多媒体名篇,恰恰没有刻意传递一般人所以为的正能量。《长江日报》有一则短视频,暂时被隔离在宾馆的环卫工作在离开时把所有的房间都打扫干净了,那种不给别人添麻烦,哪怕社会地位略低,也时刻保持着做人尊严的精神,让人感动。《武汉别慌》点击量超六亿,这些都是真情流露,没有用力过猛,细节如果能够击中人们的心灵,就让它准确击中,但是,不追求更不强求。新闻首先是真实生活片断的截取和再现。当作品和采访对象蕴含着某种内部正能量的时候,把它自然而然地展现流露出来,这才是正能量的正确打开方式。新闻正能量可以有,但它不是不可或缺的,更不是程式化的,一定有大团圆结局的社戏。

- 低级别的正能量宣传是失败的PUA

我只是想来看一下新闻,你说不哭不行。“老爷,我走错了门?”你总想感动我,总想让我哭,你发表好新闻需要运气,我看新闻需要勇气,你经常有运气。我一直没勇气。所以,请允许我不感动,我不准备感动,就算有泪,我想那也干了。

不要强求观众产生你期待的反应,观众和你在一起,表面上拥护你,但心却无法在一起,一天到晚一心想感动人,结果却相当于在咯吱人,媒体人千辛万苦地采集信息与追求真相,到了最后一刻,却因为你特意的追求,而损伤了那一刻的真正完美,也许,事件报道有暇疵,有些让人不适,反而更适合,至少它很真实。就算最后,观众没能被感动,没和我们在一起,至少信任,还是会在。也许,那种若即若离的关系反而更好,最好的关系是对方需要你的时候,你都在,而不是一直和你在一起,只是自然而然的,在需要的时候,你会出现在我面前……

- 过度简单粗暴的正能量创作,会带给媒体不好的标签,损伤公信力

正能量不是一方的事,而是传播者和接受者双方为了让社会与生活更加美好共同奋斗的结果,是一个良好社会的共同创造……其实,对于不好事情的揭露,也许才是维护这个世界美好的最好手段。

我们永远以为最好的日子会很长很长,不会那么快离开,但就在我们心软和缺乏勇气的时候,最好的日子已经毫不留情地逝去了。哪有那么岁月美好,只是不好的,你看不到罢了。完美世界也有它残酷的一面,再好的湖畔夕阳也有令人疲倦的时刻,只报道正能量,最终只会没能量。

如何给正能量带货


面对突发事件,媒体尤其是地市媒体不解释,不掩饰其实很难。你所有说的事情都是对的,但你所有的真实其实只不过是截取了那一段,不全面的报道也是不真实,如果某些媒体只仅仅选择那些他认为的可以弘扬正能量的信息来发布,一叶障目,你就会被观众打上会传播某类信息的专业台标签,你的媒体那种报喜不报忧的调性,你过多强调正能量的努力,往往会使你丧失公信力,使媒体失去客观准星,得不偿失。只选择性的播报一部分事实,专门制造感动的媒体,可信度就会下降太多,不要让人说你是那个只创造伪高潮,传递正能量的“正”台。观众会对你的报道形成免疫。

- 片面的正能量宣传,会损害核心价值观

你希望观众会为你的每一个作品欢呼,但套路太多了,却让人怀疑你,假的吧?这样真的会损害价值观。有些媒体很聪明,服务于其中的媒体人善于猜心,对他们来说,所有的事情到最后都是好事,如果它没变成好事,那说明还没到最后。这样也许不诛心,但至少不完全真实,不要或者以这样的获奖来作为自己的一个特别重要的追求目标,也许在某一个拐弯处迎来自己的至暗时刻。在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好的过程中,有你的一分发自内心的努力,也就够了。

| 我所以为的正能量,应该是正确的报道、真能帮忙、有胆量有肚量

- 正确的报道,及时准确传递信息

只有机构媒体拥有采访权,那么,作为人民群众的信息来源,先不要急于传递正能量,了解并挖掘出真相。人们如果不能从正规信源得到信息,就会听从小道消息。不能从媒体公众号了解实情,就只有从朋友圈或群里了解情况。真相是宝贵的,媒体的最大价值不是描述美好,象复读机那样持续告诉大家都很好,而是真的有用有效。如果没有央媒对红十字会的直播报道,也许物资分配不会变得有序。正能量的基础首先在于信息正确,不先入主,出于公心,不偏不倚,手中无剑,心有公心,让自己的能量与真实和公义在一起,真相是风中飘零的蒲公英种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捕捉到它们,它们一瞬间就会在时间的旷野里失散,媒体首先应该设法感受这个世界,快速获得准确的信息,准确地发布这些信息,并且把正确的感觉传导给观众。帮人作正确的判断。除了这个,你还能做什么?能有什么?

- 能帮忙,真心付出不添乱

如何给正能量带货

财新网和三联生活周刊等在这段时间内成为媒体中的翘楚,并给予了世界一丝光亮,除了他们对于正确报道的执着以外,更有一种有新闻追求有良心的公义公信,未必要有让人高山仰止的水平,是那样一份与人为善的初心,那种他们帮了那么多人,我要去帮帮他的冲动,一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一定要给某些人以实际助益的决心和实践。

- 有胆量,有肚量

突发危机事件的报道,有规律也有纪律,“快报事实、慎报原因、重报态度、准报措施、再报进展、后报结果。”这些准则要遵守,但是,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那种胆量去触逆鳞,你是不是已经了解了事件的来龙去脉,最后那一刻却怂了。有没有那么一种为党为人民报道事实真相的责任担当?有没有遇事不怒,保持争论的肚量?把握尺度和导向很难,应该秉承服务宗旨,更多拓宽自己信息容量,在特殊时期,不限量地展开报道,报喜也报忧,让自己成为人们在某些时刻了解信息的主渠道,不违背初心,不是特别想达到某种效果。我希望记者们剪完片子后,“不犹豫”,发表之后,“不后悔”,在我心目中,这才是真的正能量。

| 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名句和经典 我们需要值得信任

“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这样的经典名句感人吧?后来呢,后来就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事,当然,我们也可以说媒体的生存状态把人给逼了,可,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那些试图操纵人的想法,本身就是一段坏基因,坏基因导致不该的行为发生。一天到晚想着让观众两眼泪不干的媒体人,时刻准备着想要对方哭,却没有料到目标对象会笑场,某一天终会遇到让自己泪流不止的事情,太多去追求这种效果,追求感动别人,往往会适得其反,能够慢慢培养的不是情感,而是习惯。而能够随着时间得到的,不是正能量而是信任。

不靠猜对受众的心获得成功,不因利益或胆怯而失去自己心中的阳光,怀着一颗善良的心,锲而不舍地追求本源,给心,不负韶华不负嘱托,正能量不是灌输不是洗脑,不是洗洗更健康。正能量是信任与信心,是面临问题时给人安心,让人看到我们的执政党正在勇于面对,有及时修正的信心和不负人民的实力。不要期待别人会一直被你所感动,但求别人认定你可以信赖。一个对观众负责的媒体,不要在该用脑的时候用感情,对事实负责,是什么就是什么,不思善不思恶,不妄加判断,不是只对情感负责,更不要操纵观众的情感,以引出泪点为乐趣,怀着对这个社会无比热爱和对人的善念去面对现实。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要激起甚至培育起对象的防御心, 你一直作浇灌,观众也许将自我修炼出刀枪不入百毒不侵的媒体免疫系统,也许这才是媒体实操者的量子纠缠吧,哪里真会有开满鲜花的月亮,火车可以开进人们的梦里,但不会开到彩虹上。不要以感动中国为职业上的荣幸,并不是所有的节目都可以或者有必要叫做感动中国。并不是只有感动中国才可以叫做正能量。

带好正能量的货,才是好新闻该有的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能量   肚量   咸鱼   胆量   新闻工作者   真相   观众   准确   正确   事情   真实   媒体   作品   新闻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