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简化字入书法,写大众认识的字,势在必行

我们正身处于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并举的时代。

当代书法艺术创作,若以人们不认识的草体字、繁体字、异体字等进行创作,名义上是继承书法艺术传统,而实际效果却是,无法让人民大众充分认识和体验书法艺术,明摆着就是犯了自我清高、作茧自缚的艺术幼稚病。

当代书法家们和书法爱好者们究竟在怕什么

一怕违反了历代书法用字传统,会背上离经叛道的骂名;二怕脱离了由书圣们钦定的字形结构,自己找不到北;三怕自由书写简化字,会被划入不入流的江湖体。

草体字,一种消极意义大于积极意义的文化现象存在

2000多年前的人们早就察觉到,篆隶体太过方正,实时记载功用差,遂发明了简易速记符号——草体字。

推动简化字入书法,写大众认识的字,势在必行

草体字"冠"

但令人奇怪的是,原本为了满足快速书写实际需要的草体字,发展到后来,与隶、楷、行书体相比,竟离实际运用的距离反而更远了。

原因就在于,稍微有点名气的书家们,通常会随心所欲的创造草体字,遂催生出了数以万计的草体字。这些字被创造出来,虽称了个别文人的抒发性情之快,但却无端地增加了整个民族的语言认读难度,并祸害了全民族语言规范化大事,以至于到了"五四"时期,钱玄同、鲁迅等人喊出了"汉字不灭,中华必亡"的极端口号。

文化有积极意义、消极意义和糟粕意义之分,无论我们怎样美化草体字存在意义,也掩盖不了草体字消极意义大于积极意义的历史事实。

写大众不认识的字,无异于自断中国书法艺术发展之路

自东晋张芝开创草体字以来,历代书法家们一直在殚精竭虑地维系着另外一个草体字体系。明万历年间的韩道亨特著《草诀百韵歌》,以帮助人们掌握草体字。

推动简化字入书法,写大众认识的字,势在必行

韩道亨的《草诀百韵歌》

到了民国,于右任又整理出了《标准草书千字文》。

推动简化字入书法,写大众认识的字,势在必行

于右任的《标准草书千字文》

若依据于右任《标准草书千字文》练写草体字,多少还能让人认识一些常见的草体字,而更多的人则是依据历史上五花八门的"碑帖"练写草体字。他们练写草体字,主观上压根就没打算让人认识。

中国古代文人群体的科学思维较弱,依据今天的科学人文主义精神,象建构和维系草体字体系这种事情,从语言科学角度看,本身就属于一种违背语言客观发展规律的大傻事。

历史上特别喜欢钻研草体字的人毕竟很少,绝大部分人根本没兴趣,也没这个必要来认读草体字。

所以,到了近现代,书画大家们因担心人们不认识草体字而糟践了自己的一幅好画,通常不会选用草体字来给画作题词。至于写通知告示、写匾额、题写片名书名等其它书写实用,人们都尽量地回避那些不常用的难认的草体字。

今天,计算机书写技术已经彻底占领了书写实用领域。无处不在的影视、电子游戏、自媒体等科技艺术形态的精神文化消费,致使书法艺术的精神文化消费份额越来越小。人们如果还不警醒,还在盲目地跟风古代书法家,写大众不认识的字,那就无异于是在自断中国书法艺术发展之路。

认识所写的字,是书法艺术产生艺术价值的基础

书法艺术的特质就在于,其艺术价值的产生,是建立在认识"字"的基础之上的。

艺术价值需要经过衡量才能得到确认。而价值衡量,就必须依靠两个客观基点:

其一,书法艺术的价值意义能够被他人感知到。字,原本就是一个抽象形态事物,其外在表现形态确实会造成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但如果缺乏对这个字的本义、引申义、使用义等多角度的理性认读的跟进,字形外在表现形态的瞬间感知,就会因缺失理解支撑而瞬间流失。

其二,书法艺术的价值意义能够被转化为价格形态而被他人购买。不要指望仅凭着自吹自擂书法艺术价值,别人就会掏钱来购买、收藏你的书法作品。你必须按照公认的市场化要求去勤学苦练,其作品辩识度很高,很有名气,你才能实现将书法作品转化为艺术消费资源的目标。

不以"认识"为基点的书法创作,或属于自己出资玩的书法"秀"类型;或属于懵懂无知类型;或属于甘于"修身养性"类型,总之都属于自己掏钱"玩自己"的书法艺术创作类型。

书法艺术创作如果长期得不到文化市场的货币价格报酬鼓励,那么,根据经济是基础的铁律,当代书法艺术创作至多也就是一种带有文气的消遣游戏,而不可能成为满足大众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资源。

"江湖体"百花齐放,预示着书法艺术创作获得了新生

说到江湖体,毛主席的书法既不是篆、隶、楷、行书,又不依傍任何一种草书字帖,可以说是标准的天马行空式的江湖体。

可就是这种江湖体,却在20世纪的中国书法界,破天荒般的创造出了展现浪漫主义诗人气质的艺术书体——毛体。

推动简化字入书法,写大众认识的字,势在必行

写常用字的毛体,好懂好认,无拘无束,笔法清秀,潇洒飘逸

事实上,认定江湖体的标准,很多是没道理的。清代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早就指出,某些文人喜欢将扭曲自然的病态心理上升为美的标准。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许多帖、碑中,都打上了这种病态美的烙印。后代人研习这些帖碑,不必奉若神明,尤其不可在书法作品评选活动中,将某种仅适合个人口味的审美特征,放大为大众审美标准。

我们需要根据新时代大众审美的眼光,来重新审定书法艺术审美标准,如诗化内容、综合笔法、漂亮布局、装饰效果,等等。

推动简化字入书法,写大众认识的字,势在必行

该草书笔法老道,布局漂亮,如再写规范的简化字,就完美了。

在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中,草书变化和创造的余地较大,人们的书法创造主要集中在草书创造上。努力摆脱历史上形成的草体字书写方式的束缚,承认并践行简化字入书法,让江湖体百花齐放,必将迎来书法艺术大发展的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简化字   大众   书法   草体   草书   笔法   书法作品   势在必行   形态   书法艺术   意义   价值   江湖   标准   艺术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