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真正宁愿冷漠,也不会装模作样

米凯莱明白自己的处境是困难和危险的。他必须产生激情,采取行动,忍受痛苦,战胜软弱、怜悯和虚伪,克服可笑感。必须成为有激烈冲突的人,有真挚感情的人。--《冷漠的人》

读完莫拉维亚《冷漠的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米凯莱终究是一个冷漠的人,不仅仅是他,身边的人都在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漩涡中无力挣扎,想互相取暖,却无力温暖对方,最终发现除了冷漠之外,剩下的就是装模作样的情感。

谁能真正宁愿冷漠,也不会装模作样

与我们见惯了故事的结局是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幸福的日子不同,《冷漠的人》并没有给一个尽善尽美的收尾,留下的是巨大的空白和无奈,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的话,则如同小说中写的那一段:

跟电影院中的情形完全一样:灯亮了,观众们面面相觑,脸上全是失望和苦涩的表情。


01

莫拉维亚之于意大利,如同鲁迅之于中国。

1929年,年仅22岁的意大利作家的莫拉维亚出版了《冷漠的人》,轰动欧洲,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佳作频出。

此后《罗马女人》、《同流者》、《鄙视》、《乔恰里亚女人》以及《愁闷》等等,无一不是展示了作者惊人的创作力和对现代社会情感生活的深刻观察。

谁能真正宁愿冷漠,也不会装模作样

由于他的高产及多数小说都以当今社会的伪善和道德匮乏为主题,因此小说中所呈现的丰富的情感表达和体验感染了无数读者。

莫拉维亚可以说是公认的来不及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伟大作家,曾经获得15次诺贝尔奖提名。

而他的小说对于影视也产生巨大影响,多部作品都被改编过电影,如著名导演让-吕克·戈达尔执导的电影《轻蔑》就是《鄙视》这部小说改编。

在莫拉维亚高产优秀的众多小说中,如果真正要开读的话,《冷漠的人》应该是一本绕不过去的小说。

对比一下就能明白,《冷漠的人》之后,存在主义文学、“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才于1942年问世。

所以说,这部小说也被认为是欧陆第一部存在主义的小说。


02

加缪曾说,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用这句话来看待《冷漠的人》中的主人翁们应该并不为过,只是他们是不是认为自己是痛苦的呢,那就另说了。

正如小说中米凯莱经常展示的那样:他用尽心思按英雄人的清醒美学观念装饰自己,以使自己不显得那么寒酸而聊以自慰。

谁能真正宁愿冷漠,也不会装模作样

如果把《冷漠的人》整体场景比较一个舞台剧的话,会发现这个舞台特别小,基本上局限于米凯莱一家三口的别墅,外加上延展而开的一小片区域。

而在这一小片区域里,展示的则是一场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活动及看上去是在生活,却不断挣扎其中的人们,所有人都看不到人生意义的一场魔幻剧。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如果映照当下,却发现很有意思。

自从智能手机问世以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已经离不开手机,但是看上去便捷的沟通工具带来的是更多的沟通和了解,还是让人与人之间离得更远了呢?

小说展示的是我宁愿冷漠,也不会装模作样。

而如今,人们展示的可能是不需要装模作样,因为大家都一样了。

无论是在地铁、火车上,还是在来去匆匆的街道上,甚至是朋友聚餐时,低头拿着手机不停止地刷屏已经不是令人吃惊的事。

谁能真正宁愿冷漠,也不会装模作样

当我们都愿意成为低头党时,这到底算不算当代社会的“冷漠病”呢?

而莫拉维亚则在近一个世纪前就开始探讨了这种思想危机及现代社会的“冷漠病”,不得不感叹一句:历史不会重演,但总是惊人的相似。

莫拉维亚小说中的人物并不多,主要就是米凯莱、母亲、姐姐卡尔拉一家三口,加上米凯莱母亲的情人莱奥及曾经是莱奥情人,如今却想成为米凯莱情人的丽莎。

这五个人如果放在话剧舞台上会显得有点寒酸,毕竟舞台不小,人数貌似太少,然而这五人却在莫拉维亚的这部小说《冷漠的人》中给读者展示了一场荒谬可笑的生活画像,而这样的画像却与我们若即若离。


03

从今天开始,你将开始过一种新的生活。

这是小说中五个人都在幻想的美梦,因为只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明天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冷漠的人》最出彩的当属于每个人的心理活动描写,这种如同白日梦一般的心理活动,让每个人的人物形象非常立体动人。

母亲已经红颜老去,不再对情人莱奥有吸引力,然而却认为自己可以重新挽回情人的心,然而自己的无端醋意和絮絮叨叨的神经质却把别有用心的情人推得更远。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罢了,却不知道莱奥的目光已经聚焦到曾经坐在他膝盖上,如今已经长大成人的卡尔拉身上。

毕竟相比于母亲而言,卡尔拉依旧是少女,哪怕也有点脾气让人捉摸不定,却是青春年少。

谁能真正宁愿冷漠,也不会装模作样

女儿卡尔拉面对这种原生家庭,不知道未来到底应该是什么模样,唯一的信念就是:不像现在这样浑浑噩噩,轻浮浅薄,虚度年华.......要使生活具有深邃的意义。

然而想要转变是一回事,需要如何转变则是另一回事。

对于卡尔拉来说是个世纪难题,最终她选择来选择去,依旧没有跳出母亲曾经的选择。

活着活着,她已经成为和母亲差不多一样的。

有一句经典的话就是:最后,我们都变成了自己当初最讨厌的那个样子。


母亲、莱奥和丽莎这一段荒唐的关系还没有结束,后面两人的关注点却惊人的相信。

莱奥盯上了卡尔拉,丽莎则看上了帅气的小伙子米凯莱。

在丽莎看来,只要和米凯莱相互加深了解以后,爱情总是慢慢产生的。

然而,她从来就没有真正理解过对方,虽然米凯莱非常苦闷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终究还是发现永远没有人真正理解他。

谁能真正宁愿冷漠,也不会装模作样

《冷漠的人》小说中真正相对认清自己是冷漠之人的当属于米凯莱。

他的冷漠让人对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更别谈其他激烈的情感冲突了,对他而言,信念、真挚的感情、激烈的冲突均不存在,他的烦闷使这一切都显得可悲、可笑、虚伪。

小说中,有一段米凯莱试图让丽莎理解他,他如此说道:

由于这些装出来的感情和姿态,这些言不由衷的话语,这些虚伪的念头,我的生活成了一出失败的喜剧......我不会装模作样......明白了吗?

然而丽莎是不会明白了,面对母亲、姐姐和莱奥,米凯莱并不是本色表演,而是角色表演,是在想面对一种情况应该表现什么样的行为呢?

是愤怒、是欢笑还是冷酷,这一切都在冷漠的心理之中表演出来,看上去让人信服,却最终说服不了自己。


在冷漠中,每个人想找到改变生活的方法,想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明天。

然而,这一切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吗?

习惯在小说或影视剧结尾处看到一个令人伤感或是完美的结局时,在《冷漠的人》却是找不到了,因为这种冷漠永远是内心世界最深刻的体现。

最终,作者依旧没有给出答案,正如米凯莱想的那样:

他想哭,生活像一个盘根错节的密林,枝叶蔽天,浓荫铺地,从四面八方包围着他,远方也没任何亮光在闪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装模作样   卡尔   冷漠   加缪   存在主义   意大利   寒酸   虚伪   可笑   母亲   情人   发现   心理   情感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