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一晃眼,很久没在央视看见董卿了。

直到前些天她登上热搜,凭借一手飘逸、娟秀的字迹。这是她给粉丝的手写信:

卿城已经16岁了。我愿意把它想像成一个女孩,碧玉年华,亭亭似月。


它一定是坚定的,坦然地经风雨,见世面,兀自长大。最后祝它是健康的。


从一月开始就在录制《朗读者》第三季,呕心沥血,倾尽全力。有快乐,有悲伤,有怀疑,有相信。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寥寥数语,真情与坦诚跃然纸上,还有一些细微的幸福和感动。

很久不见,董卿还是那样的淡然温婉,恬静优雅。

几乎看不出来她背地里到底付出了什么。

实际上,她一年录制一百三十多场节目,累到尾椎骨第四节骨裂,仍咬着牙完成。累到生理期紊乱,脸上冒出无数痘痘,还是不放弃。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为了节目录制,常年熬大夜,从机房走出来,外面天光正亮,背后是连续奋战了十几个小时的黑漆漆的夜,她仿佛觉得自己做了一夜的孤魂野鬼。

没错,董卿就是这样一路从泥泞中,挣扎着站上了万众瞩目的舞台。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苦味童年


出生于70年代的董卿,童年过得并不愉快。

父母毕业于复旦大学,但工作在安徽。董卿在上海出生后跟着外婆长到了7岁,该上小学时,才回到父母身边。

父亲对董卿管教严厉,规定她每天都要背古诗,抄古文。还要每天清早去外面的操场跑步,不管刮风下雨,一天都不能落下。

楼下就是某所中学的操场,她一个人在400米的操场上跑着,那些晨练的学生们已经整理好队伍了,只有她孤零零的一个人跑着,感觉特傻。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董卿和父母)

就这样不情愿又默默地跑完两圈半,回家给父亲交差。有时实在觉得难受,她也会偷偷躲在楼梯口,等时间到了再装着气喘吁吁的样子跑回去。

回到家,一家人坐在桌上开始吃饭,自然又是少不了的批评和严厉,几乎每一顿饭,父亲总要说许许多多看不惯她的事。

“你那里又做错了,这里没有做好。”大多数情况下,董卿很少跟父亲争辩,就算感到委屈,也只是一边含着泪,一边扒饭。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更让她觉得难过的是,连多照一下镜子也不行。只要看见她在照镜子,那句“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一定会在耳边响起。有时母亲想给她买块布做新衣服,父亲也不同意,竟然把母亲的衣服改改就行。

这让从小就热爱文艺,喜欢唱跳的董卿一度非常讨厌父亲,最开心的日子就是父亲出差了,可以高高兴兴地过几天。

在父亲的信条里,勤俭吃苦、克己严厉是本分,他希望董卿也是这样。

所以从高中开始,在报社当副总编的父亲就会给认识的朋友打电话,“放暑假了,我女儿来给你免费干活,行不行?”

对方觉得不给钱很不好意思,最后就约定每天一块钱,两个月给60块。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高一那年暑假,在一家三星级宾馆,15岁的董卿开始了清洁员生涯,她分到了10个房间的任务。

抬起床垫、铺床单、四个角认真地包规整,套好被子,一套流程下来,她已经累得汗水大颗大颗地落下来。

干完这些,还要擦马桶,擦浴缸,她就跪在地上洗。一转头旁边还有指导的老师,特意说,你爸刚才打电话来让对你严厉一点。

一个上午过去,别人都干完活儿在吃饭了,董卿才做完两间房。她有些手足无措,想哭,却又只能拼命忍着。

后来到了下午,父亲来看她干得怎样,董卿看见父亲哇地一声就哭起来,

我干不了,太累了。

父亲难得地摸了摸她的头,“再坚持一下。”然后又走了。董卿看着父亲的背影,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难过。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在那些干售货员、服务员、播音员等活儿的时候,她一度怀疑父亲是不爱自己的。

这种不够被疼惜,和极度高压的童年,注定了董卿内心是缺乏安全感的。

多年后,她回忆这一段日子,给了一个“苦”的标签。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又辣又涩


高中毕业,董卿考上了浙江艺术学校的表演大专班,强硬的父亲也拗不过。

毕业后,董卿被分配到浙江话剧团工作,仅仅过了半年,她就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里,刚好浙江电视台招聘主持人,她很幸运地被录取了。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这带给董卿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每天上班走上电视台的四层楼,几乎就是蹦蹦跳跳的,她觉得很兴奋,做电视是多么时髦又高级的一件事。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录制的第一个节目叫《人世风情》,原本什么都不会的董卿学写文字,做编导,后期录像和制作等等,什么都干。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两年的青涩时光,让董卿从学生慢慢转变为真正的主持人,她出乎意料地表现得很不错。

此后,又在父亲的建议下考到上海卫视当主持人。

那段时间,对董卿来说是难得的缓慢平实,她把大部分的光阴都用在了学习上,先后在上海戏剧学院攻读电视编导的本科,和艺术专业的硕士。

不喜欢空闲,也从来不敢自己停。董卿从一开始就对自己有要求。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她没想过自己能做成什么样,但首先一定要做,还要做到最好。

离家近了,长大后的董卿跟父亲的相处也慢慢变了。

曾经很强势的父亲一反常态地温和起来,把她叫到饭馆去吃饭,斟满一杯酒,对她说,“现在想来以前有很多不对的地方,希望你不要怨恨。”

董卿一下子就红了眼眶,她开始理解父亲的用心良苦,只是那些深扎于心的刺,那种被挥鞭子的感觉好像一直在。

所以,当央视的邀请到来时,她几乎没怎么犹豫就同意了,虽然内心实在很忐忑。

我只知道我放弃了什么,但我根本不知道,我将会得到什么。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29岁已近而立,要放弃现有的安稳和优渥,到一个新的地方从零开始。

董卿不是怕,而是觉得这种落差有点酸。

特别是当她进不去心心念念的央视大楼,只是在大兴一个很偏远的地方录制节目,身边也没有一个帮手。

每天要自己扛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去,在演播室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后,走在深夜的北京街头,空气很凉,她默默地裹紧了单薄的衣服,低着头,匆匆往住处赶。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有时真的很想拎着箱子立刻就回去,但只能逼自己不要想太多。

空荡荡地租来的房子,蒙着灰尘的家具和箱子,想回家的冲动,想坚持下去的毅力,一直在董卿心里纠缠着。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为了更快站稳脚跟,她拼命地做节目,一年录制130场。忙到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生理期紊乱,脸上长出无数痘痘。

但这种苦和累,董卿并不觉得难,她曾说,“我的一切都围绕着工作。”

她喜欢被掌控的生活,喜欢不断向前,持续成长的痛感。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一步一进


慢慢地,董卿在央视的西部频道站稳了脚跟。

她主持的《魅力12》风格清新,简洁明丽。

有一天她坐出租车,司机笑着问,“你就是西部频道《魅力12》的那个主持人吗,那个节目挺好的。”董卿瞬间感动莫名。

再后来,她被调到央视3台担任娱乐节目的主持人。《欢乐中国行》和那一年的青歌赛上,

董卿都表现不错。

记忆最深刻的是,2007年的《欢乐中国行》元旦特别节目,董卿的端庄大气,和沉稳优雅让人难以忘怀。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当天活动接近零点,突然出现了两分半钟的空档,只见主持人董卿款款走上舞台,浅金色礼服光彩夺目,全场人目光紧紧跟随她。

在万众的热情期待下,董卿用不疾不徐的语言一边感谢,一边回顾。

突然耳麦里导播说,时间误判,只有一分半钟。董卿依然面带微笑,立即调整语序。但马上得知,时间还是两分半。

导播语气急切慌乱,而台上的董卿对观众微微一笑,走到舞台中央,弯下腰深深鞠了两躬。最后跟随着她的节奏,大家准时迎来了新年。

这一幕被称为“金色三分钟”,也是董卿第一次展现出极致的主持功底。

这时距离她来到央视不过短短5年,刚好主持了2次春晚。从一个外乡人,慢慢成了台柱子。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实际上这一路有多困难,董卿鲜少提及。

她说得更多的都是自己面对荣誉时的喜悦。

2005年第一次接到春晚邀请的那个深夜,董卿刚搬新家,正在灰头土脸地打扫卫生,突然接到了春晚总导演郎昆的电话。她高兴莫名,拿着扫帚就在那里疯狂地转圈。

她没想到春晚这么大型的晚会,自己刚来3年就能有机会上去。

但她同时也明白,这个舞台不会永远属于她自己。

她一直记得前辈倪萍对她说的:

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站上这个万众瞩目的舞台,你一定要做到最好。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所以,她不喜欢只做一个没有思想的主持人。每一次节目的台本,她会认认真真全背下来,哪怕有十页纸,也要一字不差地背完。

一旦上台后,她不会完全按照台本来说。她喜欢观察,喜欢用自己的思维去判断什么东西是台本没有预见的内容,那这就她需要表达出来。

“我会把只按照台本说,看成是我的一种失职。”说这话时,董卿特别认真。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刚到央视的时候,她更关注自己穿哪件衣服好看,怎么才能把头发弄更好一些,一定要比别人更瘦,更白才好。

但后来,她慢慢明白在中央台,一举一动都会被无限放大,只要是用心准备的东西,就会得到超乎想象的成绩。

不管交给我什么,我都能够百分之百地超出导演的想象去完成。我并不觉得有比别人更强的地方,但是你只要把这个事情交给我,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这种渴望被认可,被看见的背后,是“像阿甘那样的傻劲”。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困与挣扎


2012年,来到央视十年的董卿有些乏了。

那会她连续主持了十几场《我要上春晚》,虽然一切看起来很平静,没有丝毫破绽。但董卿自己非常清楚,明明还可以做到更好,很多采访都不够入心。

她敏锐地感到,自己失去了最初的激情, 就只是按部就班地干着,像一台机器那样。

这种感觉是她很不喜欢。

从节目里下来,她一个人坐在家里沙发旁边的地上,回味反思着,哪一句话说错了,如果换一个种方式问应该会更好,还有当时为什么没有这样接话……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做错了、做得不好,对自己懊恼和不满,一遍遍在她心里揪着。

此后两年,这种独自救赎,在董卿的生命里多次发生。

虽然得了很多奖项,是全国的知名主持人,但她想要的绝不仅仅是这些。

工作没填满的时候,她很孤独,可一旦被填得太满,像个陀螺式地转动了十年后,那种内心的恐慌和无助更让她害怕。

担心做不好失去现有的一切,但实际上有无数个声音在告诉她,该停下来了。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后来,她去看了话剧《如梦之梦》,长达8个小时的表演,中间她独自出去吃了一顿饭,回来又认真看完。

这种停顿让她找到了一种别样的感觉。

2014年,董卿终于下定决心放下一切外出求学。

只身在异国他乡,她几乎不化妆,穿着最简单的牛仔裤和白衬衣,手机里只有菜谱和英汉词典两个界面,每天拎一个书包就去上课。

那种平静孤单的日子,帮助董卿重新吸取营养,一点点填满曾经的空乏。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她不参加聚会,不论在哪里,董卿最不喜欢交际。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采访过央视跟董卿密切接触的人,他们都共同表示,很少看到董卿有放松的一面,比如跟大家一起唱歌、吃饭、聚会这样的事几乎找不到。

白岩松想了很久认真地回答,没有。

倪萍很直接地给出答案,“董卿这个人,从不浪费时间说闲事。”

看起来永远“精准高效、超长待机”的董卿没有压力吗?不是的。她只是习惯了奔跑,习惯了永远要做到最好。

《朗读者》有一期片花,需要一个董卿爬长城的画面。

镜头离得很远,也很小。团队建议完全可以用替身,或是走很小一段就行。

但董卿不肯,她不断地爬,哪怕头顶烈日,也坚持用一个小时爬完了整一段长城,下山之后,她没顾得上弄汗湿的衣服,几乎立即开始了工作。

董卿后来对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张艺谋有一天偶遇同学在雪地里疯狂地走,他很奇怪问对方是不是有病。同学淡淡地告诉他,这是在磨练自己的意志。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从台前到台后的华丽转身,实际上是董卿内心世界与现实的抗衡。

就像她说的,人生有六个字,前面三个是“不害怕”,后面还有三个“不后悔”。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外强内弱


2015年,董卿正在异国学习,很意外接到了导演哈文的电话,邀请她回来主持春晚。

这一刻,她是高兴的。

能再次被需要,她觉得这是一种幸福。回到久违的舞台,璀璨的灯光点燃了她久违的激情。

只要我一走进演播室,当灯光亮起来,一霎那间我就投入进去了,我喜欢站在台上的感觉。

就这样《朗读者》从多年的酝酿中,慢慢浮现出来,董卿也下定决心做制作人。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真正要操作,才发现内心是极没有底气的,不仅审核流程复杂,拉赞助和投资商更是困难。几个月前早已跟嘉宾约好,但前期的各项工作一直没法落实。

录制第一期,留给董卿和团队的时间只有2个多月。要搭建摄影棚,要敲定各项方案细节,又也马上快过年了。

团队直接说,我们不可能一个月搭出来一个摄影棚,因为物品没法齐备。

那你们需要什么?我能怎么做?跟你一起去建材市场也可以。

后来,采购团队拿来一整间房子的物品,董卿跪在地上,一个个地挑选。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其实这些都不算什么,最难的是,她在后期制作上的高要求。

为了选一张落日余晖的图片,她盯着图库一直选一直看,用了将近一个小时,只为挑选最符合意境的图片。

只要董卿走进机房,团队都知道,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开始了。她偶尔看看手表,哦,深夜十二点,该吃饭了。吃完又埋头干,直到所有工作完成。

有一期节目,在两天一夜的不断修改下,“完美版本”几乎已经定稿。所有人都长舒了一口气,准备收摊。

董卿突然停止不动,叫了暂停,又反复观看,最后决定有个4秒的镜头不好,要重做。这意味着又要在庞大的数据里找资料,讨论,修改。

导演刘欣说,“习惯了,在那个时候,人都麻木了,懵了。”

相比较董卿的完美主义情结,她的强势似乎更让团队害怕。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董卿在工作中)

有一次采访数学家丘成桐,因某些技术问题一直做不到提词器和语音同时出现,只能不断尝试,董卿看见后,一下子就火了,她觉得这样做很耽误嘉宾的时间,团队就不应该犯这样的错。

一个跟了她多年的伙伴觉得,董卿就是硬币的两面。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工作时候像“机器”一样,固执而坚硬,似乎永远不会累。

上到台上,面对嘉宾,她却超级敏感细腻,不仅端庄优雅,任何一句情感浓烈的话都能让她瞬间泪流满面。

“我是一个爱哭的人”董卿自己承认过。

这是她的一个“缺口”,也仿佛是她跟观众、跟团队更亲近的原因。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有人说“董卿在节目里如果掉眼泪,特别打动人,时候把握得特别好,你也想跟着哭。”

对董卿来说,现在的她很少落泪。

哪怕工作再高压,她也可以做到冷静而克制,好像多年前,她刚到北京时,在会议上当着众人面掉泪的事,早已换了一个人。

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

这句话来自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董卿一直拿来当座右铭。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行在心中


最近,《朗读者》第三季正在录制。

最有意义的是“一平方米” 朗读亭吸引了很多普通人,只要你愿意,任何人都可以走进去读。在里面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故事,表达你的困惑与迷茫,只要是独一无二的就好。

另一个项目“一万公里”则聚焦更广袤的大地,探听更多的声音。

而董卿一直在忙碌,从北京、武汉、厦门到成都。4月23日,她在合肥发起了一场朗读接力直播活动。

她从小擦马桶,只考上艺术大专,却嫁富翁,做知名主持人,为啥?

依然是翩跹的身影,利落的短发,优雅自信的笑容。

如果她不说,没有谁能想到,如此精致美丽、知性从容的董卿有过那样的困苦与挣扎。

也没有谁知道,一幕幕经典完美的画面,是她一帧一帧抠出来的。

更没有谁知道,她曾无数次独自面对台上的璀璨,下台后的落寞与冷清。

那些巨大的反差,或许就是一个人最真实的样子。

也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有拼尽全力的敢,有咬牙落泪的痛,还有自我成全。

一切恰如董卿的那句话,

但即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依然在追求完整的自我。

-end-


作者:梁小小

参考资料:

1.南方人物周刊《董卿 我特别舍得把自己给出去 | 封面人物》

2.人物《董卿 惯性奔跑》

3.十点人物志《董卿 | 45岁怎么了?》

4.人民文学出版社《董卿:没有主持春晚,其实挺意外的》

5.央视《面对面专访董卿》

6.BTV专访董卿

7.南方周末《董卿:不想这样来博取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台本   主持人   浙江   马桶   严厉   台上   富翁   大专   央视   优雅   舞台   父亲   知名   团队   节目   小时   时间   艺术   喜欢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