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夫人:结婚57年,独自养3娃和两老人,病倒不忍打扰丈夫


袁隆平夫人:结婚57年,独自养3娃和两老人,病倒不忍打扰丈夫

5月22日,举世同悲。

梦想“禾下乘凉”的少年,终于让全世界几十亿人不再饿肚子,自己却永远告别了这片热土。

数十亿人陷入悲恸,我们不舍您离去。

然而每个人自顾自悲伤的时候,她的不舍一定比任何人深厚和复杂。

邓哲,袁隆平夫人,陪伴了他57年,其中26年谈着“异地恋”。

如今儿孙绕膝,大梦已成,还没好好感受在一起的时光,夫人永失所爱。

在饥荒年代,邓哲选择了穷困潦倒的袁隆平。

新婚第一顿饭,丈夫最拿得出手的是两碗钵子饭,米粒泛黄,粗糙难咽。

袁隆平夫人:结婚57年,独自养3娃和两老人,病倒不忍打扰丈夫

袁隆平满心愧疚:

邓哲,你和我吃第一顿饭就亏了。

她反而鼓励丈夫:

要是杂交水稻成了,我们就不用吃这么难吃的稻米了嘛。

邓哲一生都在为丈夫的梦想扫清障碍。

独自养大3个孩子,从没让丈夫分心;照料3个老人,替他管好大后方。最后病倒,险些把小命搭进去。

57年,她没有走。只是末了,他先走了。

从此再没人同她打球,也再没人搀着自己过马路。

余下的人生,风吹稻浪、灶前米香,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

袁隆平夫人:结婚57年,独自养3娃和两老人,病倒不忍打扰丈夫

错过的,放下的


人生的出场顺序,真的挺奇妙。

遇见邓哲之前,袁隆平以为她便是此生唯一。

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怀化安江农校当老师。

虽然是理科,袁隆平的课总是生动有趣,学生们爱听,他的风趣传遍了校园内外。

1957年,27岁袁隆平收到一封情书。

写信人是黔阳一中教化学的王老师,50年代女生倒追男生,就像稻子结出麦穗一样惊奇。

两所学校门对门,就在同一个地方,两人仍然采用书信传情

那时候,袁隆平一个星期要写两封信给王老师,心照不宣地和人谈起了恋爱。

袁隆平夫人:结婚57年,独自养3娃和两老人,病倒不忍打扰丈夫

(袁隆平年轻时)

对女孩来说,时间是催人的鞭子。

1960年,他们到了该结婚的年纪,给王老师吹耳旁风的人渐渐多起来。

袁隆平家庭成分不好,这人自由散漫,靠不住。

那天王老师告诉袁隆平,她要结婚了。

男方在长沙任教,家庭成分也好,各方面条件都比袁隆平优越。

3年的甜美恋爱戛然而止,同事担心袁隆平想不开,最操心的是好友曹老师,袁隆平叫他曹胖公。

为了安慰失恋的袁隆平,饥荒年代,曹老师依旧吩咐爱人搜罗家里的粮食,为他做一顿艾叶粑粑。

在曹胖公家低矮的平房里,袁隆平两眼放空,吃完半盘子艾叶粑粑。

曹老师夫妇见势不妙,暗暗为他筹划了一台相亲。

那天曹老师跑到试验田把袁隆平拽回家。

快跟我走,人家史姑娘在我家等着你呢。

袁隆平内心抗拒,但又不好损了朋友的一片心,他回家换了一身皱巴巴的下田衣服赴约。

对方一看,这哪有知识分子的样,直接把姑娘吓退。

失恋后的3年,袁隆平不死心,痴痴地等着前任离婚

直到对方的孩子出生,他才掐灭了这份痴情。

曾经以为放不下的,时间都会替你轻轻掩埋。

袁隆平又怎么会知道,不久后球场飞驰的元气少女,将为他的人生添上暖色。

袁隆平夫人:结婚57年,独自养3娃和两老人,病倒不忍打扰丈夫

球场上的红衣女孩


1964年正月,那天是个大晴天。

农校篮球场上,比赛打得正热,红色球衣女孩杀完几个漂亮的挡拆,全场掌声雷动。

中场休息,曹老师走过去附在她耳边:

邓则,上楼喝杯茶歇歇再来打呗。

曹老师不是别人,她没多想就跟他走了。

但去的哪是曹老师家,明明是男老师的单身宿舍,而那个人就是这30来天里,和她写信的袁隆平。

推开门,邓则原本冒着汗珠的脸,刷地红到脖子。

曹胖公怕他们拘束尴尬,连忙招呼邓则进屋。

袁隆平站在原地,愣愣出神,曹老师拍拍他,这才反应过来,赶忙引邓则去阳台洗手。

红色的脸盆破了个洞,袁隆平接了小半盆水,斜靠着墙才勉强不漏水,邓则想笑。

洗手进屋,她微微打量了一下这个小屋。寝室就一张床,一个书桌,地上还有两双没来得及收拾的袜子。

曹胖公上前推波助澜:

邓则,你和袁老师都没什么意见,我看就趁早把手续办了吧。

这样,袁老师带人去球场给你加油也名正言顺啊。

她红着脸,抬头就撞上袁隆平热切的眼神。

邓则微微点头,袁隆平大喜,拉着她就往外飞奔。

她在自行车后座,搂着他风一样飞驰而过。

等她上场的堂哥看见两人,满脸诧异:

你们怎么搞的?比赛不比啦?

袁隆平甩回去一句:

改天吧,今天领证更重要。

曹胖公在后面抱着双手,露出一脸姨母笑。

袁隆平夫人:结婚57年,独自养3娃和两老人,病倒不忍打扰丈夫

(邓则和袁隆平在实验室)

在安江农校,曹胖公就像袁隆平的“老母亲”,比他自己都还操心他的婚事。

自从上次失恋,夫妇两就四处帮他打听适龄女孩。

1963年,曹老师通过学生,打听到农校毕业后分配到农技站上班的学生邓则。

这年,邓则25岁,袁隆平33岁。

在安江农校读书时,袁隆平曾教过她。

曹胖公为此两头跑,到农技站试探邓则,“若和袁老师谈对象,你觉得如何?”

邓则不置可否,袁隆平不像一般老师严厉,在学生心目中是个“有趣的灵魂”,她是心动的。

曹胖公继而跑去找袁隆平:

给你介绍个人,这次绝对靠谱,邓则。

袁隆平自然了解,她是自己教过的学生,笑起来脸上有两小酒窝,长得挺好看。

他嘴上说不急、慢慢来,赶走曹胖公就开始提笔写情诗。

茫茫苍穹,漫漫岁月,求索路上,多想牵上一只暖心的手……

每个夜晚,邓则就捧着一首首情诗入眠。饥荒年代,那是她最大能量来源。

短短30几天鸿雁传书,她就把自己的终生交给这个晒得黢黑,天天泥腿子的人。

婚礼就在袁隆平的宿舍举行,曹老师掏5块钱买了包喜糖,体育老师给邓则做了花布鞋,同学们负责换床单和被套。

没有新衣服,没有婚纱和乐队,袁隆平送她的第一份结婚礼物,是带她去游泳,并替她改了名字。

邓则的“则”字,方言读起来和“贼”谐音,于是改成“邓哲”。

那年林彪被打为“林贼”,袁隆平可不希望妻子因此受影响。

从此,邓哲有了袁隆平,每天都是崭新的日子

袁隆平夫人:结婚57年,独自养3娃和两老人,病倒不忍打扰丈夫

同枕一梦,白首不离


公鸡打鸣,袁隆平睡梦里醒来。

他迫不及待地提笔写信,要把刚刚的梦讲给女友听:

我刚刚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

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袁隆平夫人:结婚57年,独自养3娃和两老人,病倒不忍打扰丈夫

邓哲回信:

我相信你,这梦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那一刻,袁隆平认定,这个女孩就是自己要找的那个人。

他不止一次和人谈到自己“禾下乘凉”的梦,别人不是嘲讽,就是一盆冷水浇下来。邓哲却懂他,相信他。

结婚后,袁隆平全身心投入杂交水稻,全天都在田里度过。

农校出身的邓哲,有农学基础,袁隆平常常和她讨论自己的构想。

他向邓则解释,当前国际上权威的自体繁殖水稻,顶多从亩产300斤增加到500斤。

技术做到天花板,依旧无法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人的饥饿问题。

要突破,只能搞杂交水稻。做杂交,他们就要在几千万颗稻子里,找出雄性不育株。

袁隆平夫人:结婚57年,独自养3娃和两老人,病倒不忍打扰丈夫

1964年6月,湖南迎来酷暑,地面烫到可以煎鸡蛋。

袁隆平拿着放大镜在田里一株挨着一株地找不育株,猛一仰头,就发晕倒在田里。

邓哲平日里在农技站上班,但那天太热,她不放心,就骑车给袁隆平送解暑饭菜。

刚到田里,就发现倒地的丈夫。

袁隆平消暑后缓了过来,接着下田。邓哲拉不住这头“犟驴”,索性回单位,请半个月假陪他一起找。

挽起裤管,顶着烈日,邓哲也成了“泥腿子”,有时候稻田的泥溅到脸上,袁隆平看了就乐呵。

一直到第16天,两人找遍14万株水稻,一无所获。正午烈日当空,太阳最辣的时候,邓哲热晕过去。

袁隆平扶她到阴凉处休息,自己继续找。

这哪是敬业,面前的人就是个狂人,不找到他是不肯休息了。

邓哲悄悄拿上放大镜,缩进旁边的田里开工。

下午两点,她发现一株怪稻。

正是水稻扬花的季节,这株稻却蔫蔫的,任你怎么摇晃,也不见黄色花粉飞出。

邓哲惊喜,直起腰大叫袁隆平:

袁老师,你快来看。

经实验,这株稻子正是袁隆平要找的不育株,邓哲真是福星。

那个夏天,他们一共找到6株不育株,正式开启了杂交水稻育种之旅。

袁隆平夫人:结婚57年,独自养3娃和两老人,病倒不忍打扰丈夫

也是这年,他们生下第一个孩子,袁隆平给孩子的名字“袁五一”,寓意五一劳动。

孩子出生,需要奶粉钱;水稻育种,需要60个种水稻的大钵。

彼时夫妻两工资加一块,也才100来元,小家一个月工资只够买60个大钵。

为了支持丈夫,邓哲把家里的积蓄全拿出来。袁隆平深受感动,但这钱他不能要。

一边是亲骨肉,一边是试验田,不做取舍,他都要照顾周全。

袁隆平自有办法,他跑到窑厂捡破烂,搬回几箩筐破陶罐子,给60株种苗安了家。

3年试验下来,育种从60株增加到一片田,邓哲每每看到,都为丈夫自豪。

天灾能躲,人祸却没逃掉。

1967年,一群戴着红袖章,扛着大旗的小孩跑到试验田,把秧苗全拔干净。

文革的火烧到了袁隆平头上,学校四处疯传,袁隆平要被关牛棚批斗。

牛棚他不怕,唯一担心两样:一是妻儿,二是试验田。

田已经被毁,3年努力付之一炬;

那天晚上,他失魂落魄地给邓哲“打预防针”:

你要做好心理准备,我可能被打倒批斗。

邓哲放下熟睡的五一,把饭菜端上桌,若无其事:

你住牛棚,我就天天给你送饭;


你被下放,我就带儿子和你一起去劳动。

那个时期,不少夫妻都离了婚,邓哲想都没想,就给袁隆平吃了颗定心丸。

袁隆平曾回忆:此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在别人都不肯嫁给我的时候,邓哲毫不犹豫答应了我的求婚。

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她始终和我走在一起。

袁隆平夫人:结婚57年,独自养3娃和两老人,病倒不忍打扰丈夫

你守护世界,我守护你


风波过后,袁隆平开始了奔波生涯。

二儿子出生,他取名“五二”。

但孩子出生才3天,他就背上行囊下海南,一去10几年。

不仅无法陪邓哲过完月子,往后的10来年,两人就像牛郎织女,一年见一两面次。

10多年间,袁隆平有7年没回过家。

少有的相聚,也要千里奔波。那年袁隆平到湖南接妻儿团聚,火车漫长,人多。

夫妻两都没有座位,邓哲把孩子放在行李架上,怕他摔下来,眼睛一刻也不敢不离。

袁隆平躺进座位底下,好几次被臭脚熏到吐。

除此之外,夫妻日常联系,只能靠书信。

袁隆平夫人:结婚57年,独自养3娃和两老人,病倒不忍打扰丈夫

70年代,袁隆平父亲病重。

邓哲把孩子托付给亲朋好友,自己奔赴重庆照顾公公。

但不幸,老人还是去世了。

邓哲本想通知丈夫,但弥留之际,老人摇了摇头。她理解公公的体谅,也理解丈夫的坚守,告诉他,他也回不来,反而是折磨他。

邓哲也是第一次当儿媳,并非门门精通,但她还是把后事操办了。

父亲走了,怕母亲孤独, 邓哲回安江时将她一起接到身边。

此时,她已经是3个孩子的母亲。平时没办法就背着五三(第三个孩子)去上班,顾不上单位说啥了。

晚上回家,还没喘口气,又得给老人和孩子做饭,操持家务。

1989年,袁隆平试验田已经做到长沙。

离家咫尺,却常常三过家门而不入。

那年80来岁的母亲华静大病,袁隆平深知,这次母亲恐怕难扛过去了。

但试验正值关键时期,他要是走了,这些年的努力就白费了。

邓哲再一次独自送走一个老人。

袁隆平夫人:结婚57年,独自养3娃和两老人,病倒不忍打扰丈夫

(袁隆平母亲 华静)

80年代,美国导演劳克到中国拍摄纪录片《中国杂交水稻的故事》。

袁隆平一家,令他震惊。

妻子坚守20几年,这在国外简直难以想象。毕竟国外科学家,连天天和妻子在一块的霍金,都不免和小护士走到一起。

没人能想象,是什么支撑邓哲扛过26年,养大3个孩子,还赡养了老人。

结婚那天,她就明白丈夫的梦是禾下乘凉,是星辰大海,是让全世界免于饥饿。

对世界而言,袁隆平是救世的神农;但对邓哲,袁隆平就是她的全世界。

他去守护众生,她便安心守护他。

袁隆平夫人:结婚57年,独自养3娃和两老人,病倒不忍打扰丈夫

爱是每个平常的星期三


1982年,袁隆平罕见“旷工”。

那天他接到消息,邓哲病了,昏迷不醒。

袁隆平停下一切工作,赶回安江。常年想照顾3个孩子,两个老人,长期积劳成疾,邓哲罹患病毒性脑炎。

这种病致死率极高,即便醒过来,也有可能脑瘫,留下严重后遗症。

邓哲倒下,母亲华静缺少照料,陷入重感冒,岳母也生病住院。

一家3个病人,每天要跑三个医院,差点没把脚底板磨破,袁隆平第一次体会到妻子这些年有多难。

白天照顾老人,夜里就守在妻子病床前,给她唱《红梅花儿开》《喀秋莎》,都是当两人热恋期爱哼的歌,天天如此。

半个月后,邓哲奇迹般转醒。

结婚20几年,这是她第一次被丈夫这么悉心地照料,邓哲精神恢复得很快。

一个月后邓哲的病毒性脑炎居然痊愈了,医生们看得目瞪口呆。

袁隆平夫人:结婚57年,独自养3娃和两老人,病倒不忍打扰丈夫

1989年母亲去世,邓哲终于搬到长沙,和袁隆平团聚。

从湖南的小平房搬进新家,水电煤气齐全,再也不需要水壶烧水。

每次邓哲洗澡,袁隆平总在外面大呼小叫:邓哲——邓哲!

喊什么喊,洗个澡都不消停。

听到回应,袁隆平总微微一笑。

邓哲当他是小孩子心性,袁隆平却把细致的关心伪装成调皮的模样,实际是担心她煤气中毒,叫应了也就放心了。

为了弥补这些年对妻子的亏欠,一次到菲律宾出差,袁隆平给邓哲买了两条裙子,一件上衣。

第一次给妻子买衣服,他连尺码都不知道,索性多买几条,总有一个码是对的。

收到礼物那一刻,邓哲诧异了。

衣服合身,不过丈夫的“直男”式体贴,也太可爱了。

从那以后,他记住了妻子所有的穿衣搭配尺码。

1964年结婚,到1989年团聚,袁隆平想拼命补回这缺失的26年。

初识邓哲,她本是运动场上风一样的女孩,结婚后却困于家庭。

因此,每逢远行他都把邓哲带在身边。

他们手挽手,在鼓浪屿的沙滩上追赶日落,在国会大厦远眺美国,在徐志摩浪漫康桥的长椅上发呆。

邓哲听不懂的,丈夫就是翻译。

有时候忙于开会,她自己出去逛,袁隆平也不放心,非要写个身份版给她放兜里,标明酒店、电话号、联系人,避免走丢。

步入晚年,夫妻的生活平静似水。

袁隆平喜欢拉小提琴,邓哲就弹钢琴,与他琴瑟合奏。

演奏曲目里,必点当年唤醒她的那首《红梅花儿开》。

袁隆平夫人:结婚57年,独自养3娃和两老人,病倒不忍打扰丈夫

小区绿道里,傍晚常常看见两位老人搀扶徐行,夕阳给背影打上一层金色。

袁隆平还喜欢着带她,和年轻人一起打气排球,护着那份孩子气。

1964年新婚不久,邓哲在抽屉发现一封情书,多年前那位化学老师写的。

她别过脸,把情书还给他,不愿说一句话。

袁隆平笑她小气,一边开着玩笑,说这是多年前的陈芝麻了。

几个打趣,总能把气呼呼的邓哲逗笑。

那天之后,她再没见过别人留下的东西,袁隆平私下偷偷把信烧了。

真正浓稠的感情,往往不是狂奔的河流,死去活来才值得珍惜。

而是洗一次碗,逛一次街,在一起度过的不知哪个星期三。

那天,她在闹,他在笑。

袁隆平夫人:结婚57年,独自养3娃和两老人,病倒不忍打扰丈夫

无悔此生


6月将近,又是一年早稻丰收的季节。

湖南袁家小院门前,试验田扬花抽穗,颜色由绿转向金黄。微风拂过,能听见稻米相撞的清脆响声。

在那里,她陪他走过最难的岁月。

也是那里,数十年地“霸占”她的丈夫。

即便晚年相持相依,袁隆平的计算簿里,一定还有数不清的亏欠。

往后余生只闻稻香,不见良人。稻田里的少年,再也不能赴约了。

袁隆平生前曾留下的一段话:

一个人如同一粒尘土,无论怎样飞扬,怎样喧嚣,

到末了,还是要落到自家的土地上;

一个丈夫如同一片落叶,无论他怎样张扬,怎样的由绿变红、变黄,

到末了,还是要落到自己妻子身边……

袁老千古,落叶归根。

这次,他哪也不去;这次,他长眠故乡,永远地陪在妻子身边。

如果有来生,请您等等她,找到她,紧握她。

-end-


作者:张蕾

参考资料:

1.央视专访《为时代而歌·袁隆平》

2.《时代我|袁隆平》

3.李洪文《袁隆平:中国神农的世界传奇》

4.李佳蔚·幸福老头袁隆平

5.陈启文《袁隆平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丈夫   老人   农校   农技站   试验田   牛棚   稻子   田里   湖南   水稻   不忍   夫人   妻子   母亲   年代   老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