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古第一骂疏”《治安疏》,来看当时大明的文化观念

说起海瑞的《治安疏》,很多人都知道它是“天下第一骂疏”。

但大多都只知道它是在“骂”嘉靖皇帝,但具体里边说的是什么?怎么“骂”的?知道的却不太多。

其实以煮鹤个人的眼光来看,当时的大明上下,活脱脱的就是一场《皇帝的新装》的现场表演。

而海瑞的《治安疏》,则是大声的朝着光腚当街游行,却还以为自己身穿华服的嘉靖皇帝大声呼喊:陛下!您真是光腚浪了二十年!现在天下人都在议论您的尺寸长短……

用个“骂”字;无论是“折辱”还是“斥责”的引义都不太准确。

为什这么讲?我们就先来看看海瑞都说了什么。

从“千古第一骂疏”《治安疏》,来看当时大明的文化观念

嘉靖皇帝《大明王朝1566》剧照

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

海瑞在《治安疏》的第一段,就开明宗义的讲了。

他是要说天下最重要的事情:正君道、明臣职。

意思就是提醒皇帝好好干好本职工作,让臣下不瞎忙活,这事儿成了,天下大治,江山万载就不用愁了。

海瑞的话到底是不是在胡吹大气呢?还真不是!

海瑞指出:

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

皇帝,是大臣、百姓乃至所有生灵的主人。因为他是万物的主人,所以责任就格外重大。天下民众生灵日子过得好不好,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都是皇帝的职责所在。

海瑞这一番话,说的堪称经典!

一个人的权力越大,那么对应责任也就越大,因为权力不是个人创造的,而是天下人赋予的。

皇帝既然自称“君父”,当了天下人的“爹”,那天下有一个人受了委屈,就是他这个“爹”有问题。

作为总揽全局的皇帝,其实也就是天下问题的根源所在。因为臣下的职责辅助皇帝治理天下,皇帝有责任让他们敢说真话:

是故事君之道宜无不备,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尽言焉。臣工尽言,而君道斯称矣。昔之务为容悦,阿谀曲从,致使灾祸隔绝、主上不闻者,无足言矣。

只有皇帝愿意听真话,臣工才会敢说真话。

皇帝愿意听真话,臣工敢说真话,那么天下就没有治理不好的道理。

像过去那样皇帝专喜欢听好听的,臣工们为了讨好皇帝也就阿谀奉承,专捡好听的跟皇帝讲。以至于发生了惨烈的灾祸,皇帝居然还不知道,就不值得再浪费口水了。

海瑞这一番议论,其实是揭开了中国数千年来最大的一块“遮羞布”:在皇帝尽责任的情况下,是不存在“不是皇帝无能,只是奸臣太狡猾,蒙蔽了圣聪”的可能。

而嘉靖皇帝,更是这块“遮羞布”历朝历代中最高明的使用者之一!

作为一个信奉道教的皇帝,嘉靖最推崇以“黄老之说”治国理政的西汉初年,其中奉行“无为而治”的汉文帝,更是堪称他心中的“偶像”。

所以他登基之后不久就深居大内,不再公开参与朝政,而是通过设置代理人控制内阁的形式,遥控朝局。

如此以来,他就不必参与到具体的朝政事物中去,只须言语晦涩的向内阁下达一些似是而非的暗示,让阁臣们自行揣摩执行。

阁臣们做对了!嘉靖皇帝作为皇帝自然是最英明的。

阁臣做错了!那是阁臣们领悟能力不行,不能怪他这个皇帝。

这一套看似高深莫测,其实无异于掩耳盗铃的小把戏,嘉靖皇帝乐此不彼的玩了近二十年!

海瑞用一句“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任。”直接拆穿了嘉靖皇帝的“障眼法”!

你是执掌天下的皇帝!天下的是非功过都归你!无论你怎么逃避遮掩,现实存在的问题依旧还是你的问题!有功不必争,是你的,有过想逃也没用,最终它还是你的~

谁让你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呢?

从“千古第一骂疏”《治安疏》,来看当时大明的文化观念

《大明1566》嘉靖皇帝剧照

不究其弊所不免,概以安且治当之,愚也。不究其才所不能,概以政之安且治颂之,谀也。

虽然嘉靖皇帝学习的对象是汉文帝。

但即使是对中国历史稍有涉猎的人,都能看出来,实际上嘉靖皇帝跟汉文帝几乎没有什么可比性!

如果汉文帝的“无为而治”满分一百,得分八十的话。那么嘉靖皇帝的“无为而治”离及格线可能有汉朝到明朝那么远……

汉贾谊陈政事于文帝曰:“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夫文帝,汉贤君也,贾谊非苛责备也。文帝性颇仁柔,慈恕恭俭,虽有爱民之美,优游退逊、尚多怠废之政。不究其弊所不免,概以安且治当之,愚也。不究其才所不能,概以政之安且治颂之,谀也。

汉代名臣贾谊曾经向汉文帝进言:现在大家都说天下已经达到了繁荣安定的时候,我却以为还差的远。那些说天下已经繁荣安定的人,要么是愚蠢,要么就是马屁精!

汉文帝是个有名的贤君,但贾谊也不是在苛责他。虽然汉文帝性格宽仁俭朴对民众也很慈和仁爱,但他迷信玄学黄老之说,还是有很多政务都被他耽误了。如果臣工们没有看到文帝的这些缺点,盲目的认为天下已经繁荣安定,那就是愚蠢。如果已经看到了汉文帝的缺点,故作不见向文汉帝称颂天下已经繁荣安定,那就是马屁精。

海瑞的这一番话,可谓古今通用。

按照实际情况上来说,古往今来,四海内外,在治理国家这一方面来说,从来没有哪个皇帝,哪个国家能得到满分的。

“乌托邦”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就是最好的证明。

因为社会本身是在不断发展的,每天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以有限的人力解决无限的问题,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问题一直都在那里,只看有没有人愿意去看到它们,有没有人愿意解决它们而已。

而那个年代,其实不唯嘉靖一朝,几乎整个大明都沉沦在谎言编织的世界里。

由于文武百官俸禄颇低,单凭公开透明的收入几乎连养家糊口都有困难,因此各种贪腐行为和“灰色收入”,在大明的官员之间几乎是公开的秘密。

《管子》有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大明朝的官员在“廉耻”二字面前,能抬得起头的本来就不多,在海瑞上疏嘉靖皇帝时,除了他海瑞自己还真不好再找了。

声名狼藉的严嵩一党自不必提,就是扳倒严嵩的徐阶与后来的千古名臣张居正。出众的也是能力心计,在“廉耻”二字面前似乎也很难过关。

没了廉耻之心,不好听的实话自然也就没人愿意再讲,再加上嘉靖皇帝又是个爱慕虚荣的人,避重就轻阿谀奉承已经成了朝堂之上的文化惯例。

皇帝不以受捧为无礼,大臣不以溜须为无耻。

如此文化观念之下,嘉靖年间大明天下之糜烂,不问可知!

从“千古第一骂疏”《治安疏》,来看当时大明的文化观念

《大明王朝1566》海瑞剧照

不及汉文帝远甚。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内外臣工之所知也。

嘉靖皇帝所迷信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难让人相信的一部分:长生不老!

自始皇帝嬴政之后,中国迷信长生不死的皇帝很多,但无论正史野史,皇帝长生不老的一个都没有。

反而是吃错丹药把自己吃死的倒是不少……

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没有“科学不科学”这一说,但总体上来说对“长生不老”还是持鄙夷态度的。

因为这个“长生不老”太容易证伪了!

与其它宗教看不见摸不着的“灵魂之说”不同,变老和“死翘翘”是看的见摸得着的。

所以海瑞就说嘉靖:

使陛下得以访其术者陶仲文,陛下以师呼之,仲文则既死矣。仲文尚不能长生,而陛下独何求之?至谓天赐仙桃药丸,怪妄尤甚。

且不说从古到今没有哪个皇帝圣人是不死的。

单从皇上宠信了将近二十年,当大师供奉的陶仲文陶大师都难逃嗝屁朝凉一晃荡!陛下您还看不明白吗?至于天赐仙丹仙桃,那更是扯的没边了。

嘉靖皇帝迷信“长生不老”不但于江山社稷无益,过多的服用丹药对他自己的身体伤害也不小。

历史上普遍认为嘉靖的死,就跟长期服用含有砒霜、朱砂等对身体有害的丹药有关。

嘉靖如此害人害己的执迷不悟,大明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心里其实都明明白白的有个数。他要不是个皇帝,估计朝臣们早就爆笑着喊“沙币”了!

整个大明朝堂就像《皇帝的新装》的现实版一样。

其中少许的差别,只是嘉靖皇帝深信自己穿了一件华贵无比的新装,光着腚沟子洋洋得意的在大臣们面前浪了又浪!

而满朝文武为了讨他欢心,都昧着良心伸出大拇指:漂亮!陛下这身儿衣服穿着真是威武雄壮!

而海瑞则像童话里那个较真的孩子,大声提醒嘉靖:陛下!您真没穿什么衣裳!不信,您想想风吹蛋蛋为啥凉?

从实际上来讲,海瑞的《治安疏》说的都是有理有据的大实话。

只不过整个大明君臣之间,已经习惯了互相之间弄虚作假。愣是把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的恶习给养成了一种深刻到骨子里的文化观念。

所以海瑞的《治安疏》这种毫不留情的大实话一出,一方面朝野耸动,都觉得皇帝挨了骂。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承认,海瑞确确实实没说半句夸大和谎话。

也正因为如此,整个大明从皇帝到臣工,对于怎么处置海瑞这个问题,都是一个脑袋两个大……

从“千古第一骂疏”《治安疏》,来看当时大明的文化观念

《大明王朝1566》海瑞剧照

结语

据说嘉靖皇帝刚看倒海瑞的《治安疏》时,勃然大怒,立刻要让人把海瑞抓起来,生怕海瑞跑了。

当时主管东厂的太监黄锦跪下说:这个海瑞是个疯子,他在家里已经买好了棺材,遣散了仆从,他是不会跑的。

嘉靖皇帝只好忍着愤怒把《治安疏》捡起来,一遍又一遍的看,却始终拿不定主意该把海瑞怎么办。

如果他杀了海瑞,那无疑将自证昏君之实,可是如就此放过海瑞,他又实在心有不甘。

最终在犹豫了两三个月后,他才下令东厂锦衣卫收押海瑞。让刑部来定海瑞的罪,意图让大明的朝臣替他否定海瑞说的那些话。

但大明的阁臣们也不是吃素的,他们表面上遵从了嘉靖皇帝的心意给海瑞定了“绞刑”,但罪名却是儿子诅咒父亲的“忤逆”。

不动声色的又把这个“皮球”踢回了嘉靖皇帝那里。

最终嘉靖皇帝还是没有对刑部的议决上做出批复,到他不久后去世为止,都没有再提杀海瑞的事。

大明朝堂上下都心知肚明,海瑞这个人杀不得,无论是谁对他下手,最后都难逃千古骂名。

从海瑞的《治安疏》和大明朝堂上下对它的态度来看,当时的大明的统治阶层并非不知道他们的朝堂文化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弊病。

只是他们无法拒绝这些弊病为自己带来的好处,于是便集体选择视而不见,并有意无意的维护着那份虚假的繁荣安定。

海瑞的《治安疏》虽然让他们都暂时的清醒了一下,但毕竟无法让他们集体警醒反省。

也正因为如此,尽管《治安疏》号称“天下第一骂疏”,却还是叫不醒装睡的大明!

参考书目

《明史》

《万历十五年》

《海瑞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大明   治安   明朝   王朝   无为而治   阿谀奉承   嘉靖   长生不老   陛下   真话   剧照   千古   繁荣   安定   皇帝   观念   文化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