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宦王振算不算“爱国”?他极力主战,也算上过战场的

明太祖朱元璋是个狠人。

布衣出身,力定乾坤;大手一挥,人头翻滚。

但是,大明朝却有一个太监不给他留面子。

朱元璋曾经在宫门上挂了一块铁牌,提醒后世子孙不得让太监干政。

然而朱元璋死后还不到五十年,这块铁牌就被一个太监摘了下来,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

这位堪称“威猛先生”的太监,就是大明朝第一位专权的大太监:王振。

大明首宦王振算不算“爱国”?他极力主战,也算上过战场的

一个有理想,有文化的太监

大明王朝开国以来第一个独揽大的大太监王振,他的出身还真是不一般。

众所周知。

太监这个职业,由于在紧要处必须有所残缺,自古都是被人看不起的。

所以,从事这个行业的人,绝大多数不是穷苦所迫,就是因罪致残不得行而为之。

总体上来说,干这一行的人,文化水平和身份地位都很低,基本上都是迫于无奈的。

但是大明王朝的首位权阉,开太监专政先河,敢把明太祖朱元璋的遗训扔进历史垃圾堆的王振,却是一个例外中的例外。

即使是在后来“自宫”蔚然成风,以至于官方明令禁止民间私自乱割的大明朝,大太监王振的学历也是最高的!

因为王振在“自宫”以前,不但在私塾教过书,还曾经做过朝廷的管教育的小官,甚至有传闻说他中过让范进发疯的“举人”。

反正以他之前的身份地位,即使不“挥刀自宫”,也谈不上穷困。

但王振毫无疑问是一个有文化,有理想的人,不满足于当一个小小的教官。

他勇敢响应当时朝廷的号召,给自己胯下来了那么一刀,走了一条踏入权力中枢的捷径。

人都说“知识改变命运”。

以王振的学识,跟天下读书人对拼,考科举中进士肯定很有难度,但是碾压一下宫里那些最多只能算“半路出家”的太监们,还是绰绰有余的。

王大太监入宫以后,靠着善于察言观色,本身学识在太监们中间又足够超群,很快就获得了明宣宗朱瞻基的赏识,任命他为东宫六局之一的局郎,负责陪伴太子朱祁镇读书。

大明首宦王振算不算“爱国”?他极力主战,也算上过战场的

东宫局郎的位置看起来不显眼,但却是未来皇帝太子的贴身人员,可谓是潜力无限!

朱瞻基给王公公这么个职位,很明显是不但自己喜欢,还想把他当个“宝贝”往儿子那一代传。

王大太监也没辜负朱瞻基的期望。

他熬死了朱瞻基的母亲张太后,又熬死熬败了明初内阁名臣“三杨”,在明英宗朱祁镇登基以后,一步一步的真成了不可一世的“大宝贝”。

自明英宗朱祁镇登基以后,王振就被为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

虽然当时有张太后和“三杨”的钳制,但司礼监掌管批阅奏折,代传圣旨等大权。

这个时候他专权的条件其实已经基本具备,剩下的不过是熬时间罢了。

后来张太后病故,“三杨”之杨荣病死,杨士奇因家属犯罪引咎辞职,仅剩一个杨溥也已经老迈,能制约王大太监的,理论上就只剩一个明英宗朱祁镇了。

但朱祁镇自小被王振带大,张太后和“三杨”都还健在的时候,就对他宠信的无以复加。

早在正统六年的时候,王振就因为三大殿竣工,皇帝设宴庆贺时没有请他,而大发牢骚,口出狂言以西周辅政的儒家圣人周公自诩,把张太后和“三杨”都当成了摆设。

朱祁镇听说以后,不但没有掌他的嘴,反而破例开中门,迎接王振入席。

王大太监的努力和付出都没有白费,他几乎可以和太阳肩并肩了!

一位公公的“雄”心

大明首宦王振算不算“爱国”?他极力主战,也算上过战场的

虽然王振在生理上已经主动放弃了雄性的性别,但他很明显没有放弃自己的一颗“雄”心。

王振在独掌大权以后,在大明朝堂可谓大展雄威!

一幅“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做派。

他先是劝朱祁镇以重典治国,这样一来文武百官动辄得咎,他这个皇权的执行者就有更多选择的余地。

凡是会来事儿,懂得巴结他的,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不会来事,又不肯巴结他的,加码加倍地“依法行事”,小事也能折腾成大事。

而且王大太监还极富“同情心”。

驸马都尉石碌因为在家里打骂自己家的太监,被王振听说以后,竟然就把他下到了诏狱里。

王振的这种做法,无疑为提高大明朝太监的职业地位上,就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当然,在这种事情上,出力最多,贯彻最有力的还是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平常称呼王振,不叫名字,不称职务,而是尊称他为“先生”。

皇帝都这么尊敬王太监了,大臣们还有什么可客气的?还叫什么“总管”?这不明明是失散多年的“干爹”嘛!

于是大明朝堂之上,“王干爹”的热度,直追《水浒传》中的“王干娘”。

大权独揽之后的王振,结党营私,大肆敛财。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

大明朝前几代的皇帝攒下来的家底儿还算丰厚,够王大太监折腾几年的。

但王大太监还不满足,他还想玩点更刺激的!

因为他莫名其妙的就招惹向了北方的瓦剌。

在明史的记载中,王振启衅瓦剌的原因很让人迷惑。

大明首宦王振算不算“爱国”?他极力主战,也算上过战场的

一方面他自己跟瓦剌的贵族来往密切,有生意,也有利益输送关系。

所以从王振掌权开始瓦剌使者的赏赐一直都在增加,人数也越来越多,甚至他们路上有什么不法情事,王振都不怎么管的。

但另一方面,他却又在正统十四年的时候,突然要对瓦剌的使者团“公事公办”,不但降低给他们的赏赐,还刻意打压他们的带来互市的商品价格。

王振这次“突然间的自我”,如果是大明朝堂上的百官,那大家也就只能忍了。

谁让他是皇帝的“先生”,王公贵戚的“翁父”,文武百官闻之色变得“王干爹”呢?

但瓦剌不是大明,也先不是朱祁镇。

瓦剌首领也先在被王振“公事公办”以后,恼羞成怒,分兵四路攻打大明。

其实以大明当时的国力而论,也先虽然堪称兵强马壮,但大明朝也不缺精兵良将,而且还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

真要兵对兵将对将地打起来,瓦剌虽然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占据上风,但只要捞不到太大的好处,时间一久十有八九会因为发生内讧而自己退兵。

也许王大太监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他不顾群臣反对,上蹿下跳的鼓动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不但劝皇帝御驾亲征,还强制文武百官同行!

而明英宗朱祁镇的头脑,也跟王振的命根子有一拼。

他对王振言听计从,仅仅准备了两天,就拉上一百多名文武官员和二十万大军前往大同前线。

仅仅两天啊!就是出门郊游,准备时间都不够!

结果大家应该都知道了。

大名鼎鼎的“土木堡之变”中,大明几十万大军莫名其妙的被击溃,大明皇帝朱祁镇被俘虏,王振死于乱军之中,随驾官员几乎全部战死……

大明首宦王振算不算“爱国”?他极力主战,也算上过战场的

结语

王振虽然死了。

但明英宗朱祁镇却活了下来。

景泰八年,朱祁镇在太监曹吉祥,大臣石亨、徐有贞等人的拥戴下,以丧师辱国之身,复辟为帝。

随后朱祁镇杀“土木堡之变”中力抗瓦剌,保卫北京,且廉洁奉公的忠臣于谦,又下诏为王振正名,并在王振生前为自己建造的家庙智化寺里,建了一座旌忠祠为他塑像祭祀。

智化寺里王振的塑像,一直留存到清代才被乾隆下诏毁去。

虽然易中天骂乾隆是个“王x蛋”,可这事儿,乾隆干得真叫一个漂亮!

与秦桧相比,王振差什么了?

秦桧卖国遗臭万年,王振凭什么享受香火?凭他是个死太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大明   乾隆   明朝   公事公办   文武百官   王朝   御驾   东宫   爱国   干爹   赏赐   塑像   大权   太后   太监   战场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