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了个名校入学条件的调查,最后承认,就是要有钱

想必现在全国爸妈大都认识了家委会这个组织。

能进入家委会的毕竟是少数,不去竞争不就得了?

莫名的恐慌和焦虑之后,大多数人又生出一丝侥幸:

享受不了传说中家委会子女的“隐性福利”,只要我把孩子教育好就行了。

身边几个家有学龄娃的朋友。

一脸严肃地告诉我:趁早打消这种想法!

说得直白一点,你的竞争力决定了孩子的竞争力。

我们做了个名校入学条件的调查,最后承认,就是要有钱

△你的竞争力决定了孩子的竞争力。

爹妈不给力,名校校门都够不着。

竞争有多残酷?

简单来说就是——爹妈不给力,名校校门都够不着。

今年入学季,刚被无情碾压过的家长们,贡献了几个真实的小故事。

大家随意感受一下。

今年“幼升小”期间,杭州某民办小学给每一位报名家长填了一份问卷。

其中一个问题是——

我们做了个名校入学条件的调查,最后承认,就是要有钱

据说,事后学校给每个填“愿意”的家长打了电话,确认他们是否真的愿意出这笔钱。

可以说,非常的明码标价了。

另外两所杭州知名小学相对含蓄一点。

一所要求报名时带上父母毕业证和房产证。

另一所则把家庭年收入是否有100万作为招生的一条硬杠杠。

家长们一边吐槽,一边急急忙忙把家底一股脑摆出来。

听说,有的家长带了好几本房产证。

我们做了个名校入学条件的调查,最后承认,就是要有钱

△爹妈不给力,名校校门都够不着。

我曾经,有幸见过一份简单粗暴的入学简历。

关于孩子的介绍并不多。

但是家庭情况却洋洋洒洒好几页。

简历上详细的罗列了家庭财产情况,家长的工作、职务。

并很有诚意的附上了家庭成员能为学校提供的资源。

孩子父亲是杭州某大企业的中层骨干,可以接待学校假期参观和实践活动;

母亲是某策划公司高层,能为学校争取免费媒体宣传、策划执行大型活动。

然而,这么一份看起来竞争力还不错的简历。

校方只是勉强收下,并且丢下轻飘飘地一句:等消息吧。

民办学校竞争太大,那选择好的公办学校,买个好学区房总可以吧?

好巧,很多家长和你的想法一样!

近几年,越来越多公办名校面临一表生爆棚的严峻形势。

即使花重金买了学区房也不能高枕无忧,你还要拼学区房落户的早晚。

你的孩子是一表生还是二表生、三表生、四表生,决定了他能读教学有保障的老校区,还是前途未知的新校区。

公办和民办,横竖都是要拼的。

我们做了个名校入学条件的调查,最后承认,就是要有钱

△横竖都是要拼的。

没那么简单的“家庭背景调查”

当你好不容易把娃送进了学校

前方还有无数个“高明”的摸底在等着呢!

网友“莫淇520清泉”说

我儿子的幼儿园让孩子和自己家房子合影,感觉老师们在变着法摸你家底。

我们做了个名校入学条件的调查,最后承认,就是要有钱

网友“尚道71976608”表示

我儿子幼儿园还让孩子画家的户型图!这居心可想而知!

咋不让孩子再画家里什么车标?

我们做了个名校入学条件的调查,最后承认,就是要有钱

呃。

车标来了。

我们做了个名校入学条件的调查,最后承认,就是要有钱

你们想过孩子的感受吗

这样的背景调查,确实给了家长们太多的压力和焦虑。

但它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我一个80后朋友就说这是自己的“童年阴影”,她可以带我们从孩子的角度理解这件事。

她上小学时就有一份“家庭成员调查表”

一、二年级小孩子什么都爱比。

免不了炫耀下你爸爸在哪当局长、我爸爸在哪做老总。

要是父母的 “职业”一栏里填“务农”、“务工”,那是极其没面子的。

虽然爸爸只是个销售,跑业务的需要印了张“经理”名片。

于是她填下的这个经理头衔保护了她的自尊心。

她当时还不懂,这份表格代表了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

我们做了个名校入学条件的调查,最后承认,就是要有钱

△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

从小学到初中,她一直成绩优秀、胆小懂事。

是老师最省心又满意的那一类好学生。

所以一上初中就是预备团员,她很珍惜这份荣誉。

但没想到,这一预备、就预备了三年。

家庭成员表上显示:

她的妈妈在医院工作(虽然只是收费处的临时工)、爸爸在某商场做销售。

于是,班主任让她妈妈帮忙买了一种很难买到的处方药,她妈妈四处求人弄到了;

年底的时候,班主任又弄了一批劣质的高价挂历,让她爸爸帮忙卖掉。

家里人实在没有办法。

最后只能咬着牙自己掏钱买下两卷,让她又都给老师送回去。

她永远记得那个冬天刮着大风的夜晚,她拖着一大捆挂历,战战兢兢敲开老师的门。

看到班主任眼中,从惊讶到不屑的那个时刻。

再后来在同学们的窃窃私语中,她才知道。

本来没资格的一个女生,成了第一批团员。

是因为家里送了老师全套的金首饰;

老师家里所有的装修,都是总是坐在教室最好的位置的那个孩子家里给装修的……

我们做了个名校入学条件的调查,最后承认,就是要有钱

△“利用学校赚钱的人,不止我一个。”

家长所拥有的资源,就在无形中成了孩子竞争的途径。

这样的事情其实从很久前就不再新鲜。

我们每个人都痛恨“潜规则”,但我们又必须正视——

教育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势必会吸引也利用更多的便利条件成为它的附属品。

学校招生的时候,顺道挑一挑父母学历和财力。

确实也更看重家长的见识、学识和格局,对孩子的素养、成绩和发展后劲的巨大影响。

面对“拼爹”的现状,我们谁都不能避免这种焦虑。

即便经过努力,你已经攀越了一个阶层。

更高处的更美的风景总在吸引着你。

发达的网络社会,又进一步放大了这种焦虑——

我必须给孩子更好的,他的人生才能更好。

但是当你恨不得用全副身家,

去赢得孩子在老师眼中多一点点的价值、

用尽力讨好去换取老师多几次给孩子提问的机会的时候。

这样短暂而功利的“教育”又有多大意义呢?

我们做了个名校入学条件的调查,最后承认,就是要有钱

△短暂而功利的“教育”又有多大意义呢?

如果说阶层决定教育、教育决定成败。

那么古往今来,拥有最得天独厚的顶尖教育资源的,

一定是封建社会的皇位继承者,

但是千百年卓有成就的皇帝寥寥无几;

如果说没有良好的教育起点人生就无法翻盘,

那么时代浪潮中的乔布斯、扎克伯格、马云、李嘉诚,这批底层逆袭的明星又响亮的扇了现实一个耳光。

很多人把教育的失败归咎于物质的差距,

他们羡慕更高阶层能够为孩子的教育一掷千金。

却始终看不到成功阶层除了更多的物质付出,

严谨的家风、父母的素养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才是他们孩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比阶层固化更可怕的,是家长思想层次的固化。

时势造就英雄,抓住时势成就自我,这才是跨越“阶层”真正的意义。

你所要超越的,不是陪孩子写作业、竞选家委会的奇葩条件、800万学区房这些已经被客观限定物质条件。而是有没有用爱、尊重和陪伴给他一个充满热情、去不断挑战人生的强大内心。

孩子能走多远,不是看父母银行卡的余额。

而是看父母关于教育的眼界。

如果你让孩子看到的是广袤的宇宙、无限的可能,孩子的目标是一飞冲天。

脚下的平台有多大、起跑线在哪里,又有什么关系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名校   家委会   学区   爹妈   杭州   校门   阶层   焦虑   竞争力   家长   父母   条件   竞争   老师   孩子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