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5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概述(选择题)

(一)什么是学习

1.广义的学习:“学习是人及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的过程”。

2.狭义的学习:特指人类的学习。

揭示学习这种现象的关键

①,学习一定要有变化的发生

②,学习所导致的变化应是相对持久的

③,学习导致的变化不是由成熟或先天的反应倾向所致,学习导致的变化要与成长或成熟导致的变化分开。

④,学习导致的变化本身并不具备价值意义,学习不等于进步。

⑤,学习是行为变化的过程,而非仅指学习后所表现出来的结果。

(二)学习过程或学习事件的简要分析

一个学习过程或学习事件的构成要素

学习者(O)

学习情境(S)

反应(R)

(三)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的特点

1.人类学习的特点

(1)学习的内容有本质区别

(2)学习的机制或方式不同

(3)学习的动能与动力有本质区别

2.学生学习的特点

(1)接性学习为接性学习为

(2)组织计划性

(3)有效性

(4)年龄差异性

(5)学生学习的面向未来特性

(四)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1.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

学习是动物和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学习能促进心理的成熟与发展。

(1)学习影响成熟。

(2)激发智力潜能,促进个人心理发展。

二、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理论(名词解释,简答,选择,判断)

(一)桑代克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是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理论的最初代表人物。

桑代克根据对动物的研究,提出了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

1.准备律

2.练习律

3.效果律

(二)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巴甫洛夫

强化在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经典条件反射的强度随强化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1.消退

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CS)不再伴随无条件刺激(US)出现,也就是说,不在强化,条件反射的强度将逐渐降低,最后会降低到条件反射不再发生的程度。

2.恢复

消退现象发生后,如个体得到一段时间休息,条件刺激再度出现,这时,条件反射可能又会自动的恢复。

3.类化(选择题,名词解释题)

在经典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个体对条件刺激之一(CS1)形成条件反射后,也可能对另外的与CS1,相类似的条件刺激反射之二(CS2)、之三(CS3)不经强化而引起条件反射。For example: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4.分化(选择题,名词解释题)

类化的反面,即在条件反射过程中个体只对某特定刺激产生反应,不类化的现象。

5.高级条件反射

即人们可利用已形成的条件反射,进一步建立一个新的条件反射。

(三)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斯金纳

操作条件反射的主要规律如下:

1.假如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强化刺激,那么这一类操作今后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

2.由于行为效果的强化是使行为频率增加的根本原因,所以,通过对有机体的有选择强化,就可以使行为朝着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四)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

1.强调观察式学习或替代强化学习

2.强调符号强化的作用

(五)强化的种类和技巧

1.强化的类型

(1)依据强化间隔状况分类

①,固定间强化

②,灵活间时强化

③,固定强化

④,灵活间次强化

(2)根据行为后果分类

强化,强化

(3)依据强化的性质分类

①原级强化和次级强化

次级强化是在原级强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利用继起强化物或次级强化物进行的。

②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替代强化只学习者通过他人(包括同伴和文学作品、影戏、电视中的人物)受到强化而使自己被强化的现象。(“杀鸡儆猴”)

三、认知结构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发现学习:

①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和例证

②学习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答案

(一)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二)奥苏贝尔的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1.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

(1)奥苏贝尔认为,按学习材料的性质,可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按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可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2)奥斯贝尔强调的接受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而非被动的机械的接受学习。

(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①,代表性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

,概念学习:概念学习既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同时也意味着能区分概念的有关特征与无关特征、概念的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

③,命题学习:命题学习实际上是学习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命题学习包含了代表性学习,并且要以概念学习为前提。

PS:概念与命题的同化模式(选择题、名词解释题)

A:下位学习(类属学习)

a:派生类属学习

其性质与日常说的演绎学习相同,当新的学习材料作为原先获得知识(概念、命题)的特例,或作为原先知识的证据、例证而加以解释时,便产生了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新的材料类属于原有的具有较高概括性的概念中,原有的概念得到扩展、精确化、限制或修饰,新的概念或命题获得意义。

B:上位学习(总括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流派众多,且有不同的理论倾向,但都坚信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3)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so:我国学者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

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绘画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四、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

(一)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及掌握学习理论

1.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2.掌握学习理论

so:布鲁姆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掌握学习的口号和理论,其要点如下:

A:几乎所有学生(90%以上,智力低下者除外),都能达到掌握90%以上学习材料的目标,其区别仅仅是所花费时间有长有短。(名词解释题)

B:一般的以“正态分布”为基础的测验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提倡用在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总结性评价取代传统的测验方法。

掌握学习的方法基础,主要是程序教学的技术,其步骤如下:

A:确定目标

B:根据目标设计教材,分成细小的学习单元。

C:小步子学习。(每步学习都进行测验,掌握后再进入下一步)

D:及时反馈。

E:矫正。

PS: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1)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2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接受、反应、评估、组织、价值的性格化

(3)心因动作领域教学目标:整个身体的运动、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语言交流、言语行为。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和指导学习理论

1.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之五阶段学习分类

(1)智慧技能(心智技能)。

(2)言语信息

(3)认知策略

(4)态度

(5)动作技能

2.加涅的指导学习理论

加涅提出了“指导学习”的理论,她的代表作是《学习的条件》

加涅关于指导学习的观点如下:

(1)教学就是要教大量有组织的系统化的知识。

(2)教学中在教思维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想”,并不能养成能力,必须通过大量有组织的知识学习才能培养能力。

(3)教学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指导,沿着规定的程序进行。

加涅提出的指导学习的程序如下:

①,引发动机

②,理解

③,获得

④,保持

⑤,回忆

⑥,概括

⑦,作业

⑧,反馈

五、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简介

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认为人有决定自己行为的力量个人不是被动的环境的接受者或牺牲者,他们有选择和影响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反对行为主义观点,并与行为主义心理学争论的历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

(二)罗杰斯关于人格与行为的部分观点

1.强调个人与个人的主观经验。

2.有机体努力实现、保持并提高自己的倾向。

3.自我结构不断发展是人与环境尤其是与人交往的结果。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主张

1.开放学校和开放课堂。

2.人本主义的教学原则。

(1)教学更注重与情感发展,而不是知识的获得。

(2)强调发展自我观念

(3)强调交往

(4)强调发展价值观

3.人本主义的教学目标(简答题)

(1)增加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

(2)帮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3)增加创造性。

(4)发展对艺术的兴趣。

(5)增强好奇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条件刺激   贝尔   人本主义   例证   条件反射   学习者   名词解释   命题   认知   心理学   意义   概念   建构主义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